首页 理论教育 撰写个人生涯规划书

撰写个人生涯规划书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养成可以说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力。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一个不能忽视的外部力量是与他人合作。有些教师不愿意配偶过问自己的工作,觉得没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另外,职业规划也不应忽视生活。

第二节 撰写个人生涯规划书

根据著名职业生涯学研究者、培训师程社明博士提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修订出教师职业规划书应包括的内容:

(1)题目。它包括姓名、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时期。

(2)职业发展方向和当前可以预见的最长远目标。这是指职业发展方向和当前可以预见的最长远目标。

(3)社会环境分析结果。它包括对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的分析,还包括职业环境分析。

(4)学校分析结果。它包括行业分析,对学校制度、学校文化、学校管理者、学校品牌和服务、办学理念等的分析。

(5)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这是指个人目前状况和发展潜能。比如,有可能从普通教师发展成为学校领导。

(6)角色及其建议。记录对自己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些人的建议。

(7)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分析实现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目标分解和目标组合的方法做出果断明确的目标选择。

(8)成功的标准。

(9)差距,即自身现实状况与实现目标之间的差距。

(10)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案例

1.个人情况

吴春花,女,28岁,1994年7月参加工作,小学一级教师。××区三角塘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1999年12月湖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计算机水平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一级合格证书。个性开朗,爱好运动、旅游,热爱孩子,热爱教育。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

2.发展方向

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角色转化与自我实现,寻求一份自我实现的自信与肯定,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3.行动策略

(1)加强职业道德学习。

严格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热爱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做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熏陶学生,使他们成为健全的人、高尚的人、快乐的人。

(2)提高专业素质。

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能力的养成可以说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省或集体反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力。我在教育教学中要经常进行反思,勤写教学札记,不断地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努力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新课程给了教师很大的发展空间,我要努力把握好这样的机会,活学活用教材,尤其要关注身边的生活,把鲜活的生活资源导入我们的课程。

多向专业人士学习请教。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引领,有了专业的学习和指导,往往能事半功倍,因此我要利用多种途径向专业人士学习,如讲座、座谈、阅读著作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3)加强专业合作。

教师要实现专业的深入发展,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因此,我要坚决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教室设计,与来自不同科目及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经常交流我们的教学体会。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进而扩充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的内涵。

(4)终身学习。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担任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加强技能学习,如计算机,短期内打算自学FLASH,学会制作实用、精美的课件,尤其要能实现课件的交互性。多阅读文学书籍,使自己的文学修养能不断提升。

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一个不能忽视的外部力量是与他人合作。作为教师,要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考虑与其他教师合作的各种方式。可以选择与他们一道工作,来制订共同的计划,让他们参与到实现自己的目标活动中去,或者请他们参与帮助评价自己的学习。

一些教育界专家认为,学习团体是一种“新模式”,就促进学校工作者能力的提高而言,这种模式为实现他们的目标提供了最好的前景。这种职业学习团体具有以下特征:①共同的任务;②合作的团队;③深刻的洞察力和职业道德;④集体探究;⑤行动指向和实验意愿;⑥致力于持续进步;⑦关注结果。事实证明,这种职业学习团体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大量的极好的范例和建议。

此外,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各科新课程标准以及有关教师专业化的方针政策为个人、团体、学校或地区制定和评估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南。教师在制订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遵循这些对教师的发展标准,并应以此为目标来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此时,要考虑下列两方面的问题:

(1)通过学习研究有关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的指示精神,构建一个符合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精神的、行之有效的自我发展实践规划。

(2)运用问题讨论法来分析当前的计划,使之改善和提高。

教师的职业规划是通过一步步来实施的,短期目标的实现是长期目标实现的基础。在每项新目标实施时,一定要写好前一计划的反思,这对新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在做了计划后以及参加职业发展活动后,也要进行反思。当你思考你的目标和如何实施它们时,你或许需要考虑下面一些问题:

(1)我想要我所有的学生学会什么,或我的教学结果是什么?

(2)我如何来判定学生的学习质量?

(3)我的实践如何影响学生的成绩?

(4)根据资料,我知道我的学生有什么要求?

(5)学校目标和发展计划如何影响我的目标?

(6)我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实践做出了哪些努力?

(7)我如何与他人合作来促进我的目标?

(8)我需要获得哪方面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9)我将怎样知道我已实现了我的目标?

(10)当学生显示没有掌握所学内容时我将如何处理?

(11)我收集什么来作为我职业发展努力的证据?

(12)我怎样将我的专业发展策略融入日常课堂教学?

一旦你已经确定了具体目标,你或许需要考虑下面一些问题:

(1)在课堂上,我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2)如果我与同事合作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我将会对学生的具体需要有一个较好的认识、理解吗?我怎样评价学生的学习?

(3)我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去?

(4)我在教学中怎样关注每一位学生?

(5)我需要一位良师来帮助我实现目标吗?

(6)在教学中,我的哪些努力有助于自己实现职业发展设计?

[延伸阅读]

谨防生涯规划的误区

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要谨防进入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能做好下属就能做好领导。

有些人认为,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升任领导,其实不然,优秀的运动员不一定就是好教练。一些表现优异的教师、班主任等升任领导后却表现不佳,这是因为学校领导还需要教学工作以外其他的素质,如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等。所以,在某个职位做得好,并不表明在其他职位做得好。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能力以及胜任领导岗位所需要的必备素质。

误区二:成功的关键在于运气。

很多老师坚信成功者是由于好的运气,因此,他们被动地等待幸运女神的光临,根本不去主动地计划、经营和努力把握自己的生活。这种人无疑犯了守株待兔的错误,结果只能是在等待中耗尽自己的大好时光,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局。

误区三:做计划是人事部门的事,与我无关。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和个人双方都要共同参与的事,最终的实现者是个人。因此,不能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未来。

误区四:只有加班工作,才能得到赏识。

有些老师以为在学校待的时间越长,越能显示自己的勤奋。其实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最重要的,整天忙碌不出成果,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工作者。

误区五:由领导决定升迁的快慢。

如果过于迷信领导对你升迁的影响,而不是真正认真审视自己并为自己的未来做规划,你会因为迎合领导的好恶而妨碍自己真正的发展,看不清自己的问题,这样也会使你走入歧途。

误区六:不管事大、事小,都尽力去做。

有些老师总说自己忙,总有干不完的工作,可是工作成绩却并不突出。仔细分析发现,他们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不会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也不会说“不”。这样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工作计划,自己的身体也吃不消,而且往往由于事情太多,还容易顾此失彼,耽误了重要的事情。

误区七: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内外有别。

有些教师不愿意配偶过问自己的工作,觉得没有必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其实,家庭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事业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职业规划也不应忽视生活。那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精神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春蚕精神,需要随时代进步加以调整。

误区八:这山望着那山高。

拥有这种心态的老师,总是觉得教师工作太无趣,没有成就感,因此产生跳槽的想法,而没有想到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新的工作岗位,面对新的矛盾和挑战,有没有能力应付。

一个工作了数年的学生写信给他的老师说,又要换工作了。原来觉得将要得到的那个工作肯定比现在的好,结果真到了那里,才发现新工作和原来的差不多。换来换去,始终没有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

老师回信说,正如亿万富翁约翰·丹佛在他“十点生活原则”中说的:“我常常不得不做我不喜欢的事情。”这世界上有很多人,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的工作。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还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和生活。而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作为职业,这实在是一种幸福——就像找到自己真正所爱的人一样。

这真是智者之言,所以与其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如真正静下心来投入工作,学会去爱自己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