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厌学的原因

学生厌学的原因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造成厌学症的原因很多。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他们对学生实际能力缺乏考虑,对学生学习高要求、高压力。“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家庭方面原因。受大众文化及其消费者影响,加之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中小学生常表现为内外浮躁,追求短、平、快的成名捷径,学习上缺乏细致思考。这种“浮躁”内隐于学生心灵,外显于学生学习生活,而呈厌学症状。

第二节 学生厌学的原因

造成厌学症的原因很多。从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家长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从内因看,有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无兴趣、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等。

一、学生厌学产生的常见原因

1.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

2.要求过低或放纵

大多数孩子进入学校是以一种新鲜感走进校园的,如果此时父母对儿童的要求过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

3.严重的家庭问题

生活在一个经常发生纠纷的家庭,孩子会心事重重,而无力顾及功课。由于安全感丧失,家庭不断地激烈争吵和高度紧张气氛,使焦虑的孩子无法再对学习发生兴趣。

4.儿童的自身问题

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儿童虽然智力水平属于正常,但社会适应能力差、幼稚、缺乏积极的进取精神。自信心缺乏:开始孩子对学习很感兴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创造力和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数的父母所压抑,所以孩子不仅不能为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而骄傲,反而会感到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

5.学校中的问题

学习负担过重、学校生活过于紧张、学校的纪律过严且刻板、孩子在学校中常常受屈辱等。

6.恶劣的学习环境

父母不爱学习、学习条件太差、学校和社会风气不好。

7.人格发展不健全是厌学诱因。

二、学生厌学的影响因素

从文化视角分析,我国中小学生的厌学有这样一些因素的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

儒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学而优则仕”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文化思想观念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并演变成今天“读书有用,不读书无用”的朴实话语。受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驱使,教师、家长对学生、子女的学习要求非常严厉。他们对学生实际能力缺乏考虑,对学生学习高要求、高压力。当学生的学习压力超越他们的承受力时,学生逆反心理增强,必然会消极反抗与抵制,表现为学习上的马虎应付乃至逃课、逃学。

2.学校先进校园文化的缺失

先进校园文化的本质功能是培养坚守理想、坚持美好的人。但当前不少中小学追求虚拟的、包装性和宣传性的校园文化,忽视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校园文化,达不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境界。面对就业艰难、财富多元创造、教师浮躁、社会浮躁、课程乏味并与现实脱节等现实境况,缺乏校园“适应文化”指导的中小学生感到无奈、彷徨。贴近生活又超越真实、并适应学校物质文化的先进校园文化的缺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信心,导致厌学行为发生。

3. “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

目前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一些家庭文化具有功利性价值取向, “金钱至上” “利益至上”思想渗透并影响到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面对部分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实境况,家庭成员的教育态度发生变化, “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这导致家长消极支持子女读书,子女对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产生厌学行为。此外,也有家长秉承“教育万能”价值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态度倾向明显,对子女学习干涉过多,对子女的点滴错误指责过多,忽视子女的心理感受和承受能力,易引起子女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结。上述两种不同风格家庭文化过于极端,缺少民主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合理性”家庭文化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厌学的家庭方面原因。

4.大众文化消极作用的侵蚀

受大众文化及其消费者影响,加之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中小学生常表现为内外浮躁,追求短、平、快的成名捷径,学习上缺乏细致思考。当前社会处于一个大众反叛时代,个体循规蹈矩的少,充斥叛逆的多。大众反叛时代的反叛意识和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强化了中小学生的叛逆行为,使其盲目追求庸俗的“时尚” ,热衷于梦幻性追求。这种“浮躁”内隐于学生心灵,外显于学生学习生活,而呈厌学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