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师拿自己的学生做实验

老师拿自己的学生做实验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中的李老师没有采取一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而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依靠大家自己的智慧“推导”出老师欲讲的概念。在生活中、学习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要学会分析、归纳以及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从而独立设计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第一节 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和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歌德说: “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 ”人类社会一切伟大的成果都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实践而完成的。拉开历史的帷幕就会发现,古今中外凡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人,都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考。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可见,学会独立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一个真正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遇到困难就逃避,等待老师和家长帮他们排疑解惑;或是盲目地接受别人灌输给自己的任何信息,不加选择与甄别;或是仅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却无如此实施下去的能力,等等。不会独立思考的学生,但凡遇到困难就求诸于人,他们对家长和老师们形成了强烈的依赖。随着他们的疑问日益增多,家长和老师们不可能及时而细致地解答他们大大小小的困惑,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厌烦心理。他们厌烦接踵而至的麻烦,厌烦自己处于一种四面无缘的困境,甚至对学习都产生了厌烦与畏惧。

其实,这些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能很好地独立思考。如果能将这个本质性的问题解决好,那么,重新建立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泰然处之的态度,将变成指日可待的期盼。

案 例

倒 推 概 念

对学生的知识输入有两类情形,一是通过启发,由孩子自己找到答案;另一种就是由老师直接告诉答案。但在李老师的教学中,很少出现直接告诉的情形。就是一个数学公式也可以采取讨论、探索的方式去发现,让孩子自己推导,自己发现真理。

公式也是由人归纳出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充当什么角色,怎样引导。引导得好,孩子自己就能发现,即使不能全部发现,也能发现其中一部分。退一步讲,即便完全发现不了,但是起码探索了、寻找了,李老师认为这个探索与寻找的过程甚至要比能不能发现结果更加重要。再说,知识的输入本身制造了一个很好的教机,那样才能引起探索的兴趣。一个好老师,应该有智慧发现孩子需要什么,知道所给的东西是不是适合孩子。

比如“色彩的冷暖对比”的概念,李老师不直接说“暖色是什么?”“冷色是什么?”她在纸上用暖色画一堆火,再用冷色画一堆火,然后问:“这两堆火,哪一堆看上去是暖和的?”同学们说: “第一堆是暖和的。 ”李老师问: “为什么?”他们答不出理由,只说第一堆就是暖和的。李老师让大家上来摸一摸,试试是不是第一堆发暖、第二堆发冷。他们上来摸,摸完了说: “老师,两堆的感觉一样,没有一个发暖一个发冷的感觉。 ”李老师启发同学们: “摸起来感觉一样,但为什么看起来不一样呢?”

这时候,有孩子举起手来,说: “感觉发暖的因为看来像太阳的颜色,像着了火,发凉的像水的颜色,所以就冷。 ”李老师问: “那么发暖的颜色应该叫做什么?”他们说: “暖色。 ”李老师又问: “发冷的呢?”他们说: “冷色。 ”

李老师顺着说: “如果想使暖色更暖,你们想想,应该在它的旁边加上什么颜色?”他们说: “再加红” 。李老师就在火的周围加红,直到那堆火看不见了,完全混到红色里面了。她说: “老师按照你们的意思加了红,可是火堆不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

孩子开始在下面议论,有的说不应该加红,应该加蓝,这样才能使红火更红。李老师就在火的周围加了一片蓝色,结果孩子欢呼起来,因为他们发现加蓝之后那堆火真的更加红了。李老师说: “你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想使一块暖颜色显得更暖,就要用与它相反的颜色衬托?”他们说: “是。 ”李老师说: “那么,要想使冷色更冷呢?”他们说: “用暖色衬托。 ” “如果我们要给这种现象安一个名词的话,应该称作什么?”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没有一个说出“对比”这个词的。

其实,能不能说出正确的名词并不重要,名词本来都是人安的,关键要理解那个内涵。其实,课上到这个份儿上, “冷暖对比”的概念已经由孩子自己推导出来了,你只要把名称告诉他们就行了。

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李老师没有采取一般的灌输式教育方法,而是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进而依靠大家自己的智慧“推导”出老师欲讲的概念。如何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呢?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般来说,敢于发表意见的孩子的思维比较活跃,分析问题也比较透彻。所以,要敢于在公共场合畅所欲言,即使出现了错误也不用怕。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要发扬学生们“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每当遇见新事物,要让学生深入地去了解,摸一摸、问一问。另外,敢于“异想天开” ,这些都会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善于从多方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独立处理问题的意识

在生活中、学习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要学会分析、归纳以及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从而独立设计解决方案。这对于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益处。

4.丰富学生的知识与经验

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很好地独立思考,这并不是因为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在逻辑思考或推理的时候,往往因为知识和经验有限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所以,要帮助他们积极丰富知识和经验,促使学生打开广泛想象的思路,从而拓展思维领域。

5.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思考能力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推理需要对概念等有深刻的理解才能进行,要在平时注意理解一些概念性的事物,也可以多做一些有意思的推理题目。

案 例

中 西 比 较

一位美国老师想教孩子画苹果,他就会给孩子一个苹果,让孩子自己去摆弄、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认识去画。而一个中国的老师同样教孩子画苹果,他的步骤是认真讲解示范,告诉孩子从哪儿起笔、到哪儿落笔,让孩子记住这些步骤,然后模仿着画。

5岁的美国男孩Jack在老师的建议下画苹果。老师把画画用到的工具:画本、铅笔橡皮、彩笔等为Jack准备齐全,又在他面前放置了一个苹果,然后就离开了。至于苹果应该是什么形状的、应该被涂成什么颜色、整张画纸如何布局等具体问题,Jack的老师并没有有给予他任何建议,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充分相信Jack,相信他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手指去描绘。至于Jack会画出什么样的苹果并不重要,用Jack老师的话说: “重要的是,他在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

到了最后,Jack与其他的同学在画纸上“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苹果:有规规矩矩的红苹果,有被咬了一口的绿苹果……Jack听说过圣经故事《一个金苹果》 ,于是,他就画出了一个黄灿灿的“金苹果” 。

5岁的中国男孩坤坤在老师的要求下,端端正正坐在课桌前,准备着学画苹果。坤坤的老师先帮坤坤和其他孩子准备齐全了画画用到的纸笔,然后向孩子们简单演示了画苹果的前后步骤,即:先用铅笔勾勒出轮廓,之后用橡皮进行修改,等苹果的雏形有了以后,才能进行上色。而适合苹果的颜色,老师说,一般都是大红色。在确认坤坤都明白了以后,老师又几乎手把手地带着同学们在纸上画了圆形的、大大的、红色的苹果。

下课的时候,坤坤和其他同学都交上了各自的作品,无一例外,老师看到的都是依她的言语之“葫芦”而画出来的大同小异的“瓢” 。

同样是画苹果,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师,却选择了不同的教育方法。

案例分析

现代心理学表明,创造力与想象力关系密切。具有创造力的人一般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因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常常会有出人意料的梦想。现实是重要的,梦想也是重要的。梦想对于孩子是一种解放,会使孩子从现实的束缚走进自由的世界。泯灭孩子们的幻想就等于把现实的一切变成束缚,使孩子的创造力受到抑制。

育人如同育树: “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 ”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却有一个“度”的问题:只有讲究好分寸,把握好尺度,才能使老师的有意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发展达到和谐统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坚持平等的原则,给学生以自由。老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鼓励学生自己作一些决策。

其次,自由发展与遵守规范相结合。老师既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也不能放任学生。只有自由与规范相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老师的要求尽量做到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老师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又要及时提出要求,及时加以引导。

最后,要给孩子自己走路的机会。我们不赞成将一切强加给学生们的“培养计划” ,认为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给学生们建议,在他们真有困难和问题时拉上一把。也许,在学生们独立自主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的同时,他们真的能创造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小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