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害怕考试的学生会对考试有一种恐慌感,由于害怕、恐慌往往影响正常发挥,进而造成考试失败,形成考试挫折,产生学习焦虑,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近年来,考试作弊呈高发事态。在社会转型期,考试作弊表面上看来是为了分数,其实分数背后是利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考试就是一场竞技,带有很强的功利性、目的性,谁能在竞技中获胜,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及格与不及格、通过与不通过往往就意味着成功与失败、奖励与惩罚、荣誉与耻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如何处理孩子考试作弊问题就成了家长们的心头事。
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失败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有的学生则因为一两次考试成功而建立起自信,考试成绩起起伏伏是正常的,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则变得尤为重要。一种正确的考试观,可以帮助他们尊重每一次考试,正视每一次成绩,从每一次成功或失败中汲取经验。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没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这一任务,这时候,老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案 例
等 级 评 价
“王刚,我问你:猪八戒他娘是怎么死的?”课余,又有学生在嘲弄班里的“红椅子专业户”王刚了。这王刚,说他笨,可他绘画、唱歌、打球样样在行,说他不笨,可每次大考小考,班级最后一名非他莫属。也难怪他会经常成为班级里其他同学奚落的对象了。
“我怎么这么命苦?生了你这么一个蠢货。考试才得30分,看我不打死你才怪。 ”接着是噼里啪啦的抽打声,继之而起的是一阵高似一阵的“呜呜……”的哭声、父亲的救驾声、孩子的逃跑声、妈妈的追打声……街坊邻居不用猜都知道是王刚他妈在“教育”孩子了。 “嗨,可苦了他妈了,这孩子……” “听说又是班级最后一名呢。 ” “活该! ”邻居们也为王刚他妈不停地叹息。
无独有偶,我发现最近我班的学生李梅似乎有什么心事,学习起来无精打采的,上考场就冷汗直冒,学业成绩每况愈下。通过与她交谈,我了解到原来她犯了“学习恐惧症” “晕考症” 。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她由于粗心,将数学考试的一道大题看错了,结果期末考试从原来的班级第二名下降到班级第五名。父亲一怒之下,将她关进了黑漆漆的地下室里,面壁思过两小时,自此,她就落下了这个毛病……这些经受层层重压教育的孩子,就像生长在石块下的小树苗,恶劣的环境让他们成了“畸形人” ,家长们不了解这一点,作为班主任,我怎忍心熟视无睹?像这样的学生,在我这个仅仅50人的班级就有10人之多,比例之高,真是触目惊心。 “救救孩子!”我心底里发出了这样的呐喊。经多次请示,校领导终于同意我在班级试点实施对学生的等级评价法。
我将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分为四个等级进行评价: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以模糊学业分数。对学业成绩我一改常规的百分制考核办法,实施“分项考核” 。像数学考试,我把它细分成口算、基础知识、计算、应用题、操作等项。语文考试我则将它细分成拼音、字词句、阅读、作文、朗读、听记、说话等项。即使这种“模糊”的学业成绩,我在班级也不张榜公布,只让学生本人知晓。但对试卷上的错误,学生必须及时更正,对那些问题较多的学生,我常常会单独指导,直到他弄懂、学会为止。如果他们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申请重考,重考不满意,允许再次申请重考。这样就卸下了压在学生心头的“名次排队”的重负。而分项考核,常会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即便是一窍不通的学生,我也常常故意在某些考核项目上让他们重拾学习的热情与自信,让他们也能体会一把“成功者”的快乐与潇洒。考试不再是学生们头上那令人厌烦的“紧箍咒” ,不知不觉中,它竟变得让学生们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四年二班期中语文说话考核开始了,我要求学生们谈谈自己学习的切身感受,许多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到这种场合就六神无主,半天张不开嘴。轮到王刚上场了,教室中有人发出了不屑的讥笑声,摆明了认为“红椅子专业户”上场不会有什么好戏上演的。
“我在学习方面最深刻的感受是‘解放了’ 。以前,我学习不认真,落下了一大段功课。而今,班级实施等级评价法,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克服自己的不足,不断取得进步。我希望大家相信我……”吐字清晰、语句流畅、情感真挚。想不到一个班级的“红椅子专业户” ,说话却这样得体。良久,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分项考核让学生们学会了不再从门缝里看人。
“王刚同学的说话,我们该给他评个什么等级呢?”我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我看给他评个‘良’吧。 ” “老眼光”韩雪不太服气地提议道。 “不行,得给他评个‘优’ 。 ”其他同学几乎异口同声。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同学们的评审是很公平的。大家能抛开偏见,充分肯定王刚同学在说话方面的优秀表现,这非常难得。对同学们的这一决定,我完全赞成。 ”我的表态赢得了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
“苏老师吗?真是太谢谢您了。听说我家王刚说话得了个‘优’ ,是真的吗?”电话那头,王刚他妈激动得语无伦次。也难怪,自王刚读书以来,这可能是他第一次向家长“报喜” 。 “是真的。孩子没有说谎。 ”我语气平静地说。 “太好了,孩子,你真棒!今晚老妈就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爆炒腰花。 ”电话那头,一家人乐开了花。
像这样的喜讯不时地传进我耳朵里,我为自己在教改上迈出的可喜的第一步而暗自高兴。 “紧箍咒”松了,卸下了心头重负的班级学生们,学习迈上了快车道。生动鲜活的考评制度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家长们高声叫好。有同学克服了困扰多年的“学习恐惧症” “晕考症” ,轻装上阵,学业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有同学后来居上,一跃迈入班级优生行列;有同学自此爱上了学习,彻底改观了在班级老师与同学们心目中的形象,不时给老师、同学、家长以惊喜,譬如王刚——他现在已成为校园小有名气的主持人了,期中考试有7门单项评定为“优” 。
“紧箍咒”该松了,对这些花样年华的孩子,我们的教育不应是扼杀其个性,而应是唤起、激励、呵护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死板走向灵活,评价反馈也应从“武断”走向“人文” 。让我们的素质教育之花在等级评价中越开越艳丽。
案例分析
等级评价是传统分数评价的苦藤上结出的甜瓜。它淡化了考试中分数的具体性,代之以让学生们更乐于接受的等级评定。它取缔了一考定优劣的百分制考试,代之以更科学公正的分项考核法。它不采取一棒子打死的考核制,它允许学生重考。一句话,它给了学生们更宽松的学习与考核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等级评价要关注学生除学业成绩以外的闪光点,要让学生们成为评价的主体,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民主意识。老师还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淡化他们与班级其他同学的比较意识,学业成绩不排名,即使排名也不要让学生知道。等级评价更着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纵向前进了多少以及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以便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建议及要求。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时时感受到来自老师真心的关怀,从而有了前进的动力。
模糊的评价结果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也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以便与其他同学比较,它更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它尽可能多地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重塑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中的老师针对“差生”的心理特点,避开令学生害怕的传统——以分数计算成绩,而是采用等级测评。不仅如此,老师还把评分的主导权下放给班上的其他学生。如此一来,对于“差生” ,他们得到了尊重,他们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可以放下了;对于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同班同学的成绩评定使得他们有了一种参与感和被信任感,这对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是极其有利的。
对于如何建立正确的考试观,以下几点建议可供教师朋友们参考:
1.问问学生是为考试而学习,还是为学习而考试
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向来有“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之说。其实,在这里,考试不仅是教师的法宝,也成为学校管理的法宝,提高升学率的法宝。但是,这种频繁的考试,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来说,带来的危害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一位高中校长在某省基础教育年度工作会议的发言中所指出的: “对学生来说,周考、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模拟考试,一次次的考试,班名次、级名次、市名次,一次次的排名以及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高考倒计时等,都使学生每天在极度紧张和恐慌中度过,心灵受到严重伤害。 ”
在这种频繁的考试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现在学校并行开设的文化课科目至少有五门以上,如果按照上面讲的考试频率来计算,学生每个正常的学习日,平均要有1~2次考试。学生日常学习中,面临如此频繁的考试,他的学习生活岂不真的陷入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泥潭!由此,学生不再是为学习而考试,而是为考试而学习。这样,学生的日常学习,几乎一切围绕考试转,学习的性质必然遭到扭曲。
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但反对过多过滥的考试。一句话,从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当前学校考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多过滥。说到底,过多过滥的考试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而不是真正的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我们呼唤学生为学习而考试,反对学生为考试而学习。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反对让考试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成为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魔鬼” 。其目的,就是要恢复正常的考试秩序,让考试为学习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天天围着考试转,让学生陷入为考试而学习的不正常状态。
2.问问老师考试以学生为本,还是以成绩为本
人们之所以说考试是教师的法宝,也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法宝,是因为今天的考试,已成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学生、控制学生的法宝,也成为学校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进而提高学校升学率的法宝。
有不少老师、学校每次考试之后都给学生排名、排队。似乎考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排名、排队。因此,每次考试之后,阅卷、打分、给学生排名次成为老师、学校的主要工作。而且,每次所谓重要的考试之后,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通报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表。学校则要依据教师任教班级的考试成绩,给老师排名次。
在这种情况下,考试到底为了什么?考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还是为了给学生和老师排名?我们不能不说,在一些地方,在一些学校,考试的功能已发生了异化,不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为了排名,为了管理,为了所谓的激励。我们不能不说,这种考试不再是以学生为本,而是以成绩为本。由此,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必然退居次要地位。
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反对每次考试之后给学生公开进行排名。其目的,既是维护学生的尊严,也是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我们曾经调查过不少高中生,包括学习好些的,也包括学习差些的,这些学生无一例外地反对将自己每次考试成绩公布于众。有不少老师反对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成绩,反对用学生的考试成绩给老师的教学成绩排名,将心比心,用孔子的话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每次都公布于众呢?素质教育不主张给学生公开排名,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考试焦虑和心理压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3.明确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进
考试有不同的功能。一般来讲,按照考试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考试分为三种:一是诊断性考试。二是水平性考试,如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这些考试是为鉴别学生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般这类考试不直接赋分,而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等。三是选拔性考试。这种考试是区分性的,如中考、高考等。这种考试当然要排名次,要分出高下。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学生面对的考试,除了水平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之后,都是诊断性考试,如单元检测、模块考试、期中考试等。这类考试的目的,不是为检测是否达标,更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判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改进。因此,我们可以说,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考试,我们认为不必给学生打分,老师在对试卷的批阅中,只把学生学习好的地方和学习存在问题的地方指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优点和缺点,从而明确自己应该发扬什么,改进什么。
在应该教育的考试观驱使下,每次考试之后,老师都会给学生打分,结果我们的家长们每次见到自己的孩子,总会问: “又考试了吗?考了多少分?在班里排第几名?”结果,学生每次考试之后,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哪些地方出错了?应该如何改进?家长却不予问津,自己的孩子这次考试错了,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照样出错。
正因为如此,在日常考试中,我们不主张给学生打分,这就是所谓的无分数评价。显然,无分数评价不是评价,而是给学生一种有助于自我矫正的更具有教育意义的针对性评价。这种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素质教育不反对单元考试、不反对期中考试、不反对期末考试,但这里的考试,不要着眼于排名排队,而是要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4.设置不同的考试形式
考试不仅有传统的纸笔考试,也有作品创作、实验设计、发明与创造等考试方式;既有总结性考试评价,也有过程性考试评价。正因为如此,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注意考试的多样性、过程性、综合性、全面性,等等。
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品德、思维、情感、人格的培养。温总理在2008年8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会议上指出: “我最近常思考,从自己的经历感受到,有些东西单从老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就是人的思维、人的理想、人的创造精神、人的道德准则。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 ”素质教育不反对考试,但反对单一的纸笔考试,主张进行多样性、综合性、过程性、全面性相结合的考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