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中,教材分析技能的练习与提高,是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进入教师行业,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教师到成为一名经验丰富、随机应变的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教材分析就是教师借助教材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思想政治必修每本教材的开篇“致同学们”,把教材的基本结构、课程的特点等进行了介绍,是教师、学生整体把握该教材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师教材分析技能

学习目标

1.明了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分析的内容。

2.掌握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准确对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根据学生的接受特点,全面系统地阐述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材料。广义的教材指以教科书为基本教材,包括教学参考资料、活动指导书、音像资料等辅助教材为一体的教材系列。本书关于“教材分析”中所指“教材”主要指作为教材系列中基本教材的教科书。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资源和向导,是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教师是活的教科书,科学分析教材,是教师教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表现。在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中,教材分析技能的练习与提高,是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

第一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分析概论

思想政治(品德)课必修教材共计九本,内容涉及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教育、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与中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内容。新课程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科学分析教材为前提和依据。

一、思想政治教师教材分析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师教材分析是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结合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对教材知识点、逻辑关系、重难点、教学思路进行梳理和准备的行为。它是教师备课环节,是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教材分析是备好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备课通常包括专研教材和学生,以形成教学预案。教材分析目的在于领会教材编写者意图,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明了教材地位、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明晰教材重难点。教学思路的形成和教学预案的编写是以教材分析为基础进行的,所以,教材分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二)教材分析是提高上课质量的关键

我们知道教师教学不能唯教材论,不能照本宣科;同时,也知道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反映,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材料。课堂上师生同用一本教学材料,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教与学方法的选取等,都与教师前期对教材的分析有关。所以,教学质量的高与低,教材分析是关键。

(三)教材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进入教师行业,从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手教师(包括师范生)到成为一名经验丰富、随机应变的专家型教师的发展过程。[1]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每一个新手教师经历每一项教学活动的展开、熟悉、创新进行的。教材分析是教师众多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教师正是在不断研究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方法等的过程中,吃透教材,提高了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能力,才为专家型教师的形成打下基础。所以,教材分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历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遵循课程标准的编写建议,形成了各地区思想政治与品德素养引导与学生成长现实相结合的不同版本的教材,一标准多版本教材的现实是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贴近现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体现。因此,科学对待教材就体现在正确的教材分析态度上。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是国家课程,基础教育在《21世纪中学德育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建议、课程的实施建议等。各版本教材是各地区课程内容的基本教学材料,虽体现地区特点,但是不能与课程标准相冲突,它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的,反映了基础教育国家标准的一致性和地区教育资料特殊性的统一。所以,教材分析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以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和理清知识点的逻辑关系为方法

教材分析就是教师借助教材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在教材编写中,编写者领悟课程标准要求,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重要的教学资料。所以,教师分析教材要站在编写者角度阅读理解教材,领会编写者意图,主动积极地结合教学方法实施编写者意图。

同时,思想政治(品德)教材呈现的既有完整、系统、逻辑性强的认知性内容,也有结合学生心理、思想、认知等发展实际的众多现象与问题探索;教材既有以叙述性文字呈现的,也有以图片资料形式呈现的。所以,教材分析要从丰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思维、思想、认知等实际水平与情况出发,理清知识点,并抓住知识点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准确,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三)以教学思路的构建为目标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管是通读教材、教材知识点之间关系的分析,还是涉及中学生现实问题的思考,都是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其最终目的还是在于理清教学内容而不遗漏知识点,分析知识点以构建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充满智慧和情趣。所以,教材分析的根本目标在于构建教学思路。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分析的基本要领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材分析宏观上包含初高中学段之间教材分析、年级之间教材分析、学期之间教材分析和一本教材结构分析;微观教材分析通常指一课时教材分析。对于学段之间、年级之间、学期之间教材分析往往结合课程标准进行概述性教材分析。此处教材分析着重进行整本教材和一课时教材分析。

(一)教材宏观结构分析要领

整本教材宏观结构分析是教师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是课时教材分析的先期工作。具体操作要领如下:

1.通读教材,把握教材基本结构和编写特点

通读教材环节要求从教材的封面到封底全部内容详细阅读,并把握教材的基本信息(如:编著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教材的基本结构、文本呈现方式、教材编写特点等。

案例: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教材由“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沈贵鹏任主编,编写人员包括沈贵鹏、扈文华、林少玉、杨静平、吴蓉,2008年3月第3版。

教材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至三单元每单元两课,第四单元四课,全书共计十课。教科书内容以初中生不断拓展的学习生活为内容构建基础,在引导与父母、师友和网络人际交往的现实基础上,理性提出人际交往艺术。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彩色图片、色块、图表与文字夹杂使用,丰富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每一单元开篇的“主题探究”点明单元学习重点和建议,教材中的“相关联结”开拓师生视野,夹杂在文中的一个个问题也在恰当之处引人深思。

思想政治必修每本教材的开篇“致同学们”,把教材的基本结构、课程的特点等进行了介绍,是教师、学生整体把握该教材的重要依据。

2.分析单元间关系

分析单元间关系要求在阅读目录和单元首语的基础上,首先是弄清每一单元编写主旨,其次,在罗列单元标题中,把握单元间关系。

案例: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单元间关系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共计4个单元,分别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整个教材重在“我与他人”关系的处理,其中包括心理健康、道德、法律等内容的整合。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旨在引导中让学生认识到子女与父母间有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与父母沟通,化解矛盾与冲突;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旨在借与师友交往成长的舞台,懂得人际交往中理解与沟通的珍贵,要珍惜友情、尊敬老师;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旨在借交往了解、吸取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善于与不同国家民族的人进行交往;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是理性思考与人交往的原则与艺术,落脚点在于诚信做人。

四个单元形成两个层次的关系,即第一至三单元为一个层次,它们相互间并列,选择了初中学生人际交往主要圈子中人际关系如何正确处理为教材内容,也是具体、微观、感性探究学生在与父母、师友、网友交往关系上如何正确处理;第四单元一个层次,它是从抽象、宏观、理性角度提出人际交往原则与艺术问题,对初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做指导。

以上案例是用叙述性语言阐释的单元间关系分析,同时,单元间关系也可以用逻辑关系图示形象表示。

3.分析单元中课与课之间的关系

编者对每一单元各课的布局都有一定的逻辑思路,课与课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各课教学分寸掌握的关键。

课与课之间关系的把握,需要在阅读目录的基础上,宏观把握各课主旨和课与课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要在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详细借助知识点认识课与课之间的关系。

案例: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与课之间关系分析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共计两课,分别是“爱在屋檐下”和“我与父母交朋友”。

图4.1 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单元间关系逻辑结构图

图4.2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课与课之间逻辑结构图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引导学生要善于与父母交流与沟通,化解矛盾与冲突。两课内容第一课借助三框“我知我家”“我爱我家”“难报三春晖”客观认知“家”“亲情”“爱的回报”,第二课借助两框“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引导中学生对父母之爱的常见形式“严”的认知,消除两代人沟通障碍,用有效沟通架起两代人理解的桥梁。

第一单元最终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要善于与父母交流与沟通,化解矛盾与冲突,让家更温馨,让学生的成长有更好的家庭环境。所以,两课关系为层层递进,教材布局安排遵循由“知”到“情”、再到“行”的过程。

在宏观教材分析中,如果是粗线条分析,那么教材分析也可以主要是单元间关系分析;如果教材分析得比较详细,就需要进行每个单元内部课与课之间关系的分析。当然,在具体的课时教材分析中,往往也会通过课与课之间关系分析,掌握单元中各课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一课时教材。

(二)一课时教材分析要领

思想政治(品德)教材结构包括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一课时的教学通常就是一框的容量。

一课时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工作,教师钻研教材通常也是以课时为基础的。所以,一课时教材分析是教材分析的重点。

虽然一课时教材分析通常表现为罗列知识点间逻辑关系和教材重难点两个方面,但是,教材分析过程主要包括五个环节,即通读教材、罗列知识点、分析知识点间逻辑关系、分析教材重难点以及列出教学思路。具体环节要领如下:

1.通读教材

运用精读和略读结合的方式,完整阅读一框教材内容,包括文字内容、图表内容、课中思考与练习内容等。

2.罗列知识点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教材知识点往往表现为概念、特点、原理、价值观、方法论、现实生活中现象与观点分析、实践行为指导等。教师在反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罗列知识点。

在罗列知识点的过程中,首先详细罗列教材涉及的知识点;其次,在对众多知识点的分析中,提炼出教材的核心知识点。

案例1:“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知识点罗列

详细知识点:商品的含义、一般等价物、商品的二属性、货币的含义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计量单位、价格、现实货币与观念货币、流通手段、商品流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的其他职能、铸币与纸币的产生和特点、纸币的含义、纸币的发行者和发行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电子货币。

核心知识点:货币的本质、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纸币的含义与发行、电子货币。

核心知识点往往是把教材详细知识点进行归类,在分析其内在联系中,提炼成核心知识点。例如,“货币的本质”知识点在教材中就包括“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二属性”“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含义”,“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知识点包括“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货币的计量单位”“价格”“现实货币和观念货币”等知识点。

详细知识点的罗列,有利于教材分析中知识点不遗漏;核心知识点的罗列,有利于后期知识点相互关系的分析和教学思路的形成。

案例2:“我知我家”知识点罗列

详细知识点:家庭的含义、5种家庭关系确立情形、家庭结构的演变、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家庭的功能、与父母关系的不可选择性、与父母关系是最自然地亲情、在各种类型的家庭与父母中认识自己的家与父母。

核心知识点:家庭的含义、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家庭结构与功能、与父母的关系、认知自己的家。

3.分析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是教材分析的核心和灵魂。在实施中,知识点间逻辑关系的分析不仅依赖于教师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和分析,而且,它的分析还要借助教师对一课时教材内容的掌握,形成该课时知识点间逻辑关系的梳理,这也为下一步分析教学思路打基础。

教材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种属关系、转折关系、承接关系、条件关系等,在分析中,可以采用叙述性语言来阐述,也可以用图示形象表达。

案例:“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货币是本框三目的核心概念,第一目揭示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货币,货币的本质即一般等价物;第二目承接第一目货币的本质,探讨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具有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第三目产生纸币,纸币的发行权、发行量的规定,以及信息生活中的电子货币。三目之间主要是承接顺延的关系,其中,货币的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之间是并列关系,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4.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在知识点、讲解点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教学重点、难点也就跃然纸上。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一些带有共性的,有概括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要素,也有学生成长中重要的情意引导的内容。教学难点通常指的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或者是在学习中容易混淆或出错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生活实际,或者生活实际的习惯认识和理论分析二者之间有矛盾,困扰着学生的情理。

就重难点间的关系来看,在多数情况下,两者是相同的。但有时,难点不见得是重点。同时,在一节课教学中,不一定都有重点、难点,有可能只有其一。所以,教学重难点的分析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进行分析。

图4.3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知识点间逻辑关系图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往往要结合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来进行。学生在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实现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居于重要地位的内容,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确立为教学重点;影响学生认知目标、情意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比较抽象、难以解决、容易困扰学生情理的内容,确立为教学难点。

案例1:“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货币是本框三目的核心概念,无论是认知目标还是情意目标来看,货币的本质是正确理解货币的职能与纸币的含义、发行等重点,同时也是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的基础。所以,货币的本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该课时教材中,现实货币与观念货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虽与现实结合紧密,但是,概念比较抽象,影响学生的认知目标的实现,进而影响情意目标的实现。所以,它们确立为本课时教学的难点。

案例2:“我知我家”教学重难点分析

由于“知”是本框的核心,正确知我家是本框的认知目标,为下一框“爱”我家解决“知”的问题。而学生对家具有丰富的具体的感性的经验认识,这既可能促进认知目标的解决,也可能成为认知目标解决的障碍。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中存在矛盾的现实状况,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家庭功能认知不够所导致的。因此,本框教学重难点都在于明理、动情于与父母关系不可选择,而且是最自然的亲情。导行于正确对待各种家庭,学习家人优秀品质,并立志为家庭作贡献。

5.列出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在教材知识点逻辑关系和教学重难点分析的基础上,思考教材如何处理的行为。所以,该环节在教材分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分析中教师不会单纯地钻研教材,往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思维等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师在知识点间相互关系分析环节基本教学思路已经形成,所以,此时列出教学思路就是承上;而教材分析是说课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学方案设计和讲课的前期工作,列教学思路就是为后期教学工作作准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启下。

列教学思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知识点中的讲解点和主要的教学环节罗列出来,使教学思路明晰、畅通。

列教学思路环节严格说来不应该作为教材分析的内容,但是,从教师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备课(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说课)、讲课等教学工作环节来看,它们是内在有机联系的。教材分析虽然重在分析教材知识点,但是分析教材最根本的原因是为讲课做准备,所以,作为承上启下的教学思路罗列,正好起到了把单个工作环节串联起来的作用。因此,将教学思路罗列作为教材分析的一个环节是动态地、联系地看待教师教学各具体工作。

图4.4 “货币的本质”一目教学思路图

案例:“我爱我家”分析

一课时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共计三个核心知识点,即“大人讲我小时候”“无悔的奉献”“感受家庭温暖”,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借助平凡生活小事的回顾,感受、回味温暖家庭给予“我”的爱,在煽情中引起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情感共鸣与回应——我爱我家。

图4.5 “我爱我家”知识点间逻辑关系图示

教材重难点分析:“我爱我家”框题教材内容重在“爱”,目标是引起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情感共鸣,所以,教材的重点是引起孩子成长中感受到的家庭的温暖的情感共鸣;而教材的难点在于从日常生活平凡的父爱母爱中,克服各种家庭的具体原因,让孩子感受父母之爱的无私、无悔和伟大,唤起孩子深藏的但模糊的对家的眷念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思路分析:见图4.6

图4.6 “我爱我家”教学思路图

第二节 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思想政治(品德)课以学生学习成长生活为课程内容构建,以情意目标为首要目标,所以,思想政治(品德)教材一改以往理论知识要点明显,逻辑关系明了的特点,呈现的是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主线的生活化的主题和内容,教材图文并茂,文字内容不多,理论要点不明显。

师范大学生大学课堂学习逻辑严密的理论学习居主要形式,多年的学习生涯也形成了理论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面对中学新教材,同学们迫切需要掌握分析教材的技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形成严密的教学思路。

一、思想政治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学生时代特点、思想现实、认知能力现状的积累

教材分析是教师综合性的教学工作实践活动,不论是整体教材分析还是一课时教材分析,都不是简单的只局限于该知识点的这个教材分析,往往需要全面调动教师的知识储备,对教材在阅读理解中准确提炼知识点,并形成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

同时,在知识点的分析中,还要涉及学生对教材学习情况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心理与思维特点、时代特征等作出较准确的评估与认识,才能在分析教材中,准确确立教学重难点、教法以至于教学思路。

所以,思想政治教师(特别是师范生)在教材分析技能训练中,要注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中学生时代特点、思想现实、认知能力现状的积累。这个积累既是教师教材分析技能提高的表现,也是教师具有的能实施教材分析的技能前提条件。

(二)在说课和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中反思教材知识点与讲授点的提取和关系理

教材分析中知识点的提取和教学思路的设计,是重点和目的。说课是将教材分析结合教学理念、教学实际、形成的教学设计预案,以说明、论证等方式与同行、专家进行交流;课堂教学实录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实况录像,是教学思路的课堂实施。

观摩说课,目的在于看教材分析背后的理念和原因;观摩课堂教学实录,目的在于看知识点的提取与处理、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与能力的实际情况,以及处理知识点和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借助观摩活动,有利于新教师(或者师范生)在缺乏教学经验的背景下,学习和积累并形成教材分析方式方法。

(三)借助反复的教材分析实践练习,促进技能提高

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个性化,决定教材分析是个性化的教学工作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在具有有效调动综合知识能力和熟练掌握教材分析基本要领的基础上,才能迅速、高效地实施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技能才能得以提高。

新教师(或师范生)每一次教材分析都包含着对本学科教材结构、内容体系、教材编写思路的掌握,从微观到宏观,从宏观到微观,反复的教材分析实践练习,有利于新教师建立整体教材框架和思路,也有利于新教师对一课时教材所处坐标的准确把握。所以,不断地反复地进行教材分析技能练习,才能准确高效地实施教材分析。

二、思想政治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内容与方式

(一)从观摩说课和课堂教学实录中进行教材分析练习

说课和讲课是教师教材分析完成以后的教学工作,它们的实施有利于直接验证教材分析的科学、合理与否。新教师(或师范生)教材分析最大的问题就是知识点遗漏、逻辑关系分析不清。观摩优秀说课和课堂教学实录有利于借助教学实践说明教材处理的原因,学习严谨、巧妙的教学思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积累对学生发展情况的认知。

1.训练内容与要求

(1)再现教材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观摩中,详细记录并提炼出教材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能准确理解知识点间逻辑关系设立的原因。

(2)对学生认知、思维水平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借助观摩说课案例对学生的分析和课堂教学实录的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积累对学生认知、思维水平和能力发展情况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在观摩中要主动学习说课者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积极观察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设计实施中学生的反应,能综合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

(3)再现教学思路设计。通过再现教学思路设计,一方面反观其对知识点逻辑关系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学习其对知识点教学处理的方式方法。因此,在观摩说课和课堂教学实录中,要求详细记录说课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思路,并能准确说明教学思路设计基本意图。

2.训练方式与步骤

说课和课堂教学实录观摩坚持个人为基础,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个人的积极主动投入,是该项训练见成效的根本要求;同时,小组的交流与研讨又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优势,弥补个人练习的缺陷。具体训练要求、步骤和方式见表4.1:

表4.1 观摩说课和课堂教学实录训练内容、步骤和方式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实例分析练习

1.训练内容与要求

师范生教材分析技能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整本教材分析和一课时教材分析训练,其中尤以一课时教材分析训练为重。

要求:

(1)知识点、讲解点罗列完整;

(2)关系图示正确;

(3)教材知识点地位定位准确;

(4)重难点确立恰当;

(5)教学思路拟订科学合理。

2.训练方式与步骤

在整本教材和一课时教材分析训练中,遵循既有各自的重点性,又要几个层次的分析结合进行。整本教材分析依赖于对所有知识点的熟悉和了解,一课时教材分析又以整本教材分析为前提。

图4.7 整本教材分析和一课时教材分析间训练关系

同时,教材分析技能训练以个人为主,借助小组的交流和研讨,提升个人对教材分析的能力。具体训练方式与步骤见表4.2:

表4.2 教材分析技能训练方式与步骤

附录

资料1: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2]

1.内容结构分析

本单元设置三个课程教学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第一目介绍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教材首先从四个方面阐述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其次从三个方面论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第二目“大力发展生产力”重点介绍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出发介绍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分别从国家的工作中心及改革两个方面介绍如何发展生产力,这是本部分的教学重点。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则重点介绍我国生产的基本制度背景,包括两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一目“公有制为主体”首先阐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其次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主要包括它们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再次介绍并分析了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问题,指出公有制的现实形式应当多样化;最后,教材告诉我们如何准确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第二目“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首先介绍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包括它们的含义、地位、作用;其次简要阐述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并探究了之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客观根源。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主要分析财富创造的主体,包括两个框题:公司的经营;新时代的劳动者。第一框“公司的经营”包括两目: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第一目首先介绍公司的含义及公司的基本特征;其次重点介绍公司的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包括两类公司的异同;最后,教材剖析了公司的组织结构。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包括两目:劳动和就业;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第一目首先阐述了劳动的重要作用,劳动光荣,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其次针对就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确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再次,教材依据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论分析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第二目主要介绍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从国家和劳动者个人两个角度介绍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包括两个框题: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股票、债券和保险。本课设置的基本逻辑基于财富的创造离不开企业,而企业运转离不开投融资。所以教材分析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对企业而言是筹资,对资金富余的人而言是投资。其中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包括两目:便捷的投资——储蓄存款;我国的商业银行。第一目介绍储蓄存款的含义、我国的主要储蓄机构及储蓄存款的回报——利息;其次分析储蓄存款的两大基本类型——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及其特点。第二目主要介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及结算业务。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包括三目:高风险、高收益同在——股票;稳健的投资——债券;规避风险的投资——保险。第一目首先介绍股票、股东权利以及股票转让流通等问题;其次分析股票投资的特点——高风险、高收益。第二目首先介绍债券及其发行、债券的结构要素;其次介绍我国债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第三目首先介绍保险的含义以及保险存在的理由;其次介绍保险业务的基本类型;最后比较各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利弊,提醒人们学会规避风险,实现资金保值增值。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设计这个综合探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初步认清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及自主创业必备的基本素质,从而为成就个人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将来创造社会主义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单元结构图表

图4.8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结构图

资料2: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教材分析[3]

1.内容结构分析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共设置三个课堂教学和一个综合探究活动: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方面分析人类文化的发展。由三课分三条线索进行展开。

第一条线索(第三课):文化传播。主要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

首先,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文化繁荣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别。

其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既然文化具有多样性,就应当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再次,文化的多样性决定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文化交流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条线索(第四课):文化继承。主要讲文化传播的继承性和文化在发展中继承。

第一,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影响,仍然发挥作用,充分表明文化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二,文化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基础上继承,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第三,社会制度、科学技术、思想运动和教育,对文化继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第三条线索(第五课):文化创新。主要讲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

第一,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的创新。

第二,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密不可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第三,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面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博采众长。

本单元最后设置的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提倡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以为文化传播、继承、创新创建良好的氛围和提供有效的实现方式。

2.单元结构图表

图4.9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结构图

【注释】

[1]李壮成.新课程教师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182-183.

[2]程光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3-35.

[3]程光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6-12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