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更要读书

教师更要读书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否做到及时采取措施去应对“困”,是教师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教学后记等方式,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误教训,找到形成“困”的原因,明确解“困”的方向。一些教师忽视对教育理论深度地研究,只是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上,缺乏成为名师的后劲。

第二节 教师更要读书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所无法相比的。人类离不开书籍,离不开知识,书是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在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在我们教育领域里更是如此。大多数有志向、有责任心的教育工作者都长期坚持着读书。

读书是时代前进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更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质。但是,光知道读书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读书、善于读书。

怎样读书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呢?

一、读书要善于积累

鲁迅先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德国诗人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强调:“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很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黄金。”

骨干教师读书都有边读书边写随笔的习惯。俄罗斯文豪果戈理有一个“手头百科辞典”,其实就是几本又破又旧的笔记本。他在年轻时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笔记成为他创作不可缺少的所谓的“工具书”。

二、读书要勤于思,敢于想

思想是读书的延续。教师要通过系统地、原汁原味地品读书中所写,感悟理论中的真谛,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得与失,以求得甚解。要与书籍的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心中冥想,对作者提出种种为什么。通过双方观点的沟通、交流、碰撞,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得以梳理和提升,从而转换成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新的力量。

另外,不但要思还要辩证地思维,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面对各类书中的不同观点不要不知所措、思维混乱以致迷惘,更不要把书中作者的经验盲目地套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三、读书求知要与知识的使用相结合

也就是说读书要有用,无论是用于自己的修身养性还是用于指导自己的工作,要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才能时常感到知识的欠缺与贫乏,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望;才能通过实践反馈来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做到了融会贯通。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对教师而言,可以理解为教学后的困惑与遗憾,表示教师在教学后对自身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不足的反思。能否做到及时采取措施去应对“困”,是教师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解“困”?一是对教学中发生的问题从学生那里去寻找原因,让服务对象谈出他们的需要,发现他们在认知方面所存在的种种困惑。对这一点,教师一定要有欢迎真实声音的心态。二是教师本身的自我反思,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以及自身素质欠缺的反思。一些教师固守自己的“经验”,缺乏反思的意识,出现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不审视自己的“教”,而是埋怨学生的“学”。三是要善于总结与积累。通过撰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教学后记等方式,积累成功经验,总结失误教训,找到形成“困”的原因,明确解“困”的方向。当然,解困首先要“知困”,缺乏“知困”的意识是不行的。

四、读书贵在坚持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每一个人都有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的巨大的内在潜力,关键是自己是否去挖掘,是否是有心人,是否有坚持的毅力。

持之以恒、数十年如一日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事。需要自问:我们每天都能坚持读书吗?哪怕一天只读书10分钟的枕边书?读书,是一件需要坚持才能领悟到真谛的事情。苏东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难环境中保持一种乐观而忘忧的伟大情怀,成为世人敬仰的文学大师,就因为他能够坚持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营养;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地内化成为一种属于苏式思想性格的美质。所以说,做教师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应该把读书变成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以使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智慧。

五、读书要与经典著作对话

教育名著是经过实践检验并得到世人公认的、优秀或知名的教育著作。它们理论水准和思想境界高,传达着科学性较强的育人精神,蕴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对走在骨干教师成长之路上的老师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为什么提出要读名著?这是基于教育工作者的现状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就目前中小学的教师队伍看,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专业与文化知识的底蕴不足,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等问题。一些教师忽视对教育理论深度地研究,只是停留在“教书匠”的层面上,缺乏成为名师的后劲。经验型教师要想成长为学者型、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就应当研读几本教育名著,拥有更多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这也是教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读书的范围应该大一些,读书的起点应该高一些。有人说,“要想提高自己的本领,就得与高手过招”,这句话很有道理。

六、读书要有科学的态度

怎样读书不但是学习的方式与方法问题,而且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懂装懂是骨干教师最忌讳的。不聪明,但不装聪明才是为师之正道。这也是聪明的智慧。

孔子是大学问家,但在“学问”上他仍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态度。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后回答: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诚然,教师不可能是“万事通”,不可能什么都懂,可为什么总是不愿正视知识不足、不懂装懂问题?是对自己定位不准确,也是虚荣心理在作怪,是一种不老实、不科学的态度。

总而言之,学习,是进入骨干教师大门的一把万能钥匙。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学习,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学习,要有感悟,要进行反思,要善于质疑;学习,要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学习,要做到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