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学生相处的艺术

与学生相处的艺术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提倡尊师重教,但在这个讲求平等和民主的时代,作为教师却不能一味强调“师道尊严” ,而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伍老师的先生是医生,每次班里的学生有头痛发热或者肠胃不好的小病,伍老师就按先生开的药方,拿药箱里的药给患了病的学生吃,因此,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学生一般不用请假回家。提起伍老师对学生的好,不仅学生,就连同事也能列举出一大堆的事儿来。

第一节 与学生相处的艺术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味重要的调味品,没有朋友和友谊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工作也是如此。没有谁愿意选择与自己有矛盾的或自己厌恶与之相处的人共事、合作。相反,与你共事合作是相交甚笃之人,不仅工作得愉快、轻松,而且工作实绩也会明显好于前者。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教师不仅要与学生相处、同事相处、校领导相处,还要与家长接触。在相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紧张和不和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又造成教师的心理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大大缩小,对其身心健康、工作学习、日常生活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是,在教学工作过程中,你接触到的每个人不一定都会是自己喜欢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去恰当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

古时强调师道尊严, “天地君亲师” ,由此可见为师者的地位和尊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提倡尊师重教,但在这个讲求平等和民主的时代,作为教师却不能一味强调“师道尊严” ,而是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也就是做到“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和“老师心中的好学生” ,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前不久,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一现象却反映了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先看一下下面两个对比鲜明的例子:

一、老师的“爱心药箱”

“伍老师,今生有缘当你的学生,是我最大的幸福和荣幸。 ” “没有伍老师无微不至的爱和鼓励,就没有今天勤奋好学的我,多年以后,我一定要成为今天的你。 ”读着学生们在作文中对自己的敬佩、热爱和欣赏,伍勤爱老师幸福得红了眼圈,然后,欣慰地笑了。

“我们班里有一个药箱,日常用的许多药都可以在药箱里找到,这些都是伍老师从工资里拿钱买的。 ”伍老师班上的学生介绍说。伍老师的先生是医生,每次班里的学生有头痛发热或者肠胃不好的小病,伍老师就按先生开的药方,拿药箱里的药给患了病的学生吃,因此,不是很严重的疾病,学生一般不用请假回家。

提起伍老师对学生的好,不仅学生,就连同事也能列举出一大堆的事儿来。天冷了,班上有名敏感而自卑的特困生的鞋子和衣服补了又补,伍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放学后就抽空去买了新的鞋袜和衣服给他,并在班上表扬这位贫困生的勤奋好学,还想办法在经济上给予帮助;高考体检时发现班上有几位学生患有乙肝,伍老师除了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外,还从家里带来特意煲的汤水给他们喝,一位学生的家长得知后,激动地说, “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好的老师……”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教学只是一份工作,并不崇高

提到师生关系,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认为是和谐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总体的和谐中也不时会冒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在记者的采访中,部分学生对“和谐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以为然, “老师出来工作,从中获得了工资,他们是为了拿薪水,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崇高。 ”有的学生甚至直言: “他们总觉得自己是老师,看谁不顺眼就找茬,只要他们不找茬,师生关系就会和谐很多。 ”

老师:个别学生不理解老师的付出

与此同时,部分老师也颇有意见。 “做老师的感觉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当学生不理解你为他们付出的时候,比如有个别调皮的学生,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对这些学生,我真的很头疼。 ”提起这些学生,老师们显得既痛心又无奈, “还有一些学生,过早地沾染上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整天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不管批评他、表扬他,都无动于衷,做不做作业、听不听课,对他们来说,好像都无所谓,你说这些学生,老师能拿他们怎么办?”

对于学生的这些行为,一位老师总结说,一是因为这些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存在逆反心理,有时故意和老师作对,并以此为乐;二是成绩差、自觉升学无望的学生破罐子破摔;三是个别学生故意在班级等公共场合大声讲话,希望引起老师的关注,并以此为荣。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有些教师与学生相处融洽,师生关系良好,老师尊重爱护学生,学生也对教师敬爱有加;有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双方彼此不能理解,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绝对多数教师肯定会向往第一种师生关系,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第二种情况。师生之间如何相处才会和谐呢?作为教师又应该怎么做呢?

一、要懂得增强学生的信心

在这方面要懂得把握时机,比如说在宿舍里,学生的内务做得很好,你不经意地说句“某某同学,今天的表现很好啊。 ” “某某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啊”即使是最最简单的一句“好样的! ”也会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对接下来工作开展都是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会对你的言语计从。

学生在心灵上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愿望,希望一切重新开始,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学期经过努力,赢得老师的好感和信任,特别是刚进入初一,进入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学生看到换了环境,不管这个学生原来成绩多么糟糕、思想多么落后,他都会萌发出一种“一切重新开始”的向上心理,他会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重犯原来的错误,这一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的心理,对自己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决定把这作为努力改变自我,争取进一步的新起点。要懂得掌握学生的这种心理,保护并增强学生的这种信心,让他们重新找到那“自信的世界” 。

大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平时缺少的就是老师适当的表扬,他们以前得到的总是老师的埋怨、指责,如果能够得到哪怕是一点滴表扬,他的学习热情将会高涨,自信心也就更足了。大量的事实表明,学生要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学习上的强者,首先要自信,绝不能自卑,要相信自己有巨大的潜力,而老师的适时表扬是激发学生自信心、进取心、坚韧性的最好的催化剂。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希望得到老师表扬和赞美的,学生也会努力回报老师对自己的赏识的。

二、要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

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在做良师的时候,别忘了做他们的益友,这才能消除和学生间的隔阂。 “做学生的好朋友” 。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能简单的讽刺、挖苦,甚至是体罚学生,要以理服人。思想工作要理直气壮,有“理”才能“气壮” , “事实胜于雄辩”嘛,理不直,则气不壮,理不直,自然会中气不足,语言没有感染力,这种思想教育显然是低效的,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要知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学生,所以我们要理解他们,给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三、要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与学生相处要努力使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思想素质,如:谦虚、和蔼、爽快、充满爱心、一视同仁、言谈适度、举止得体、雷厉风行、以身作则、不讽刺学生、不偏袒学生、不苛求学生、不体罚学生、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不在学生面前发牢骚等等。

发光人格魅力最能感召学生的灵魂,它会将对你的信任和喜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四、教师要讲究方法技巧

教育学生,光有热情,光有爱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技巧。

在学生犯错误进行教育时,要旗帜鲜明,分清是非。所谓旗帜鲜明,就是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要鲜明地指出反对什么,坚持什么,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正确观点,还要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启发引导,清除其思想障碍,纠正其错误,不能压服学生,或以惩代说,用简单、粗暴的惩罚、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式来代替本应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同时,语言一定要有感染力。教师要善于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要善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为只有通情才能达理。

要顺“性” ,这是因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难免会产生不同意见,这时教师要耐心开导,甚至要耐心地等待,允许学生有个思想消化和思想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要一天,两天,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温处理” 。

良好是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