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批评学生的技巧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类心灵的一缕暖阳,那么批评就是人类灵魂赖以借鉴的一面镜子,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但人类天性“趋赏避罚” ,所谓“忠言逆耳” ,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因此,批评更要讲究技巧和艺术。
一、批评的基本要求
1.牢记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某些行为存在问题而引起警觉,限制和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引导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是让学生感到难堪,更不应该用讽刺、挖苦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的批评只是在挖苦他,并不是为他好,那么效果就会适得其反,使得他们逐渐摸索出一套对付批评的策略,做出表面答应背后重犯的行为。这些口“服”心不服的学生一定会让你苦不堪言。只有牢记批评的目的,面对犯错的学生时,你才不会有任何不利于教育学生的偏激言语和举动。
2.把握好批评的原则
“就事论事”原则。即论事不论人,而不是翻学生的老底。在学生犯错误时,只是批评他的这一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批评这个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以理服人原则。批评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呢?作为老师,应该牢记学生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是培养优良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只有正确引导,才能使他们真正成才。因此,对犯了错的学生,要耐心地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让他“知其然” ,更要让他“知其所以然” ,以此来提高他们懂道理、讲道理的自觉性。
一视同仁原则。不管是平时表现好的学生,还是调皮任性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偏袒,这样批评起来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3.批评的前期准备
在发现学生犯错误时,不应当场就严厉批评,而是在制止后,立即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认真观察,仔细倾听,耐心询问,掌握确切的情况。只有这样,在批评时,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既不夸张、也不失察,使受批评的学生心服口服。
4.选择好批评的时间
做好了批评的前期准备之后,老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切不可拖拉,给学生以“这个老师喜欢翻旧账”的印象。
5.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
良好的氛围是达到批评目的的关键,不同的氛围对批评的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只有创造一种彼此容纳、沟通情感的良好氛围,批评才利于学生接受。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一个学生,他首先照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面子问题,对于你的言语不自觉地就会产生一种抵触情绪。
6.掌握好批评的方式
写检讨书等批评方式会让学生产生留下“历史罪证”的错觉,容易形成“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而个别交谈、及时纠错这种方式应该多采用,它最容易被学生接受,但交谈时一定要选择好时间、地点,最好能始终保证在交谈的过程中只有你们两个人,不会被其他人“打扰” 。
7.做好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
很多学生屡犯屡教,屡教屡改,关键问题就出在老师批评后的帮助和监督不到位,或不够持久。其实,学生受到批评之后,需要一个过程来消化吸收,尤其是那些已成习惯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强加督促就很容易使受批评的学生忘到脑后。
二、常用的批评技术
1.迂回战术
我们都知道,汉语的表达方式非常灵活,同一个意思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直截了当,也可以迂回曲折。比如,某个学生犯了错误,你可以说“罚你打扫卫生” ,也可以说“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 ;某个学生上课睡觉,你可以说“你怎么在上课时间睡觉!给我站起来” ,也可以说“为了提高你的学习效率,陪老师站一会好吗” ;某个学生老写错别字,你可以说“看你,连这么简单的字都写错,笨死了!这个字给我写100遍” ,也可以说“这个字确实容易写错,为了以后不再出错,再写几遍吧,我相信你能行的”……
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作为老师,在控制好自己情绪的前提下,应尽量讲究语言艺术。
2.先扬后抑战术
卡耐基说: “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 ”因此,有经验的老师都会采用“赞赏——批评——激励”的方式来批评教育学生,这种方式不但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会增添学生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比如,某个学生在做算术题的时候,由于马虎,经常会在运算最后一步的时候出错,批评他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种先扬后抑的战术:第一步,赞赏——“这几步运算得都很正确,字写得也很清楚” ;第二步,提醒(实为批评)——“只是这最后一步大意了,出了点小小的差错” ;第三步,激励——“你很聪明,这么难的题都会运算,以后把最后这一步也认真检查一下,就不会出错了,我相信你” 。经过这样的批评教育,这个学生不但立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以后做题时一定会记起老师的这番话,改掉马虎的毛病。
3.间接提醒战术
很多老师在表扬学生的同时,习惯在后面加一个明显的转折—— “但是” 。比如,刚表扬了一个学生进步快,马上就来一个“但是” 。结果,不仅劝告没有奏效,而且前面的表扬也被学生认为是虚情假意。如果老师能以间接提醒代替直接批评,委婉地表达出对学生的要求,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话用这样的方式说出来——“你进步很快,如果你能进一步抓好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两个环节,相信你的学习成绩会提高得更快” 。
4.围魏救赵战术
围魏救赵的批评方式是对学生的错误不作正面批评,而是通过表扬其他同学来使其明白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敢于批评,更要善于批评,但批评作为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一种手段,就要达到控制课堂秩序,激发学生积极学习这一目的。批评教育的最好效果莫过于“无害” ,即达到环保效应。
三、奖励是最好的批评
老师批评学生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其不断进步。只有充分理解了这一目的的单纯性,老师在批评学生时才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粗口、脾气暴躁。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对学生充满爱心,用发展和期待的目光看待学生,才能避免过激的言语,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轻易打击学生自尊。如果批评时也能时刻想到“环保效应” ,让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必定能促使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
李老师刚进入教坛时,心里既快乐又紧张。他的脑海里不时地显现出一张张学生的笑脸,还有他们认真听讲的表情,有大声读书的神态,有回答问题的自信,有快乐玩耍的身影……
当然,李老师是充满了信心和热情走上讲台的。他对每一个学生都很友好,对学生微笑,用很柔和的声音和他们说话,还常常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给他们读文章,讲故事,和他们谈天说地……
但是,李老师却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好像并不太领他的情。
在课堂上,他们的纪律特别不好,总是乱糟糟的,安静不下来,有大声的争吵,有刁难的问题,有不怀好意的笑声……尤其是一个叫徐放的学生,总是带头说话,离开座位,扔东西,和同学吵架,毫无顾忌。甚至李老师讲完了某一疑点后,他竟然恶作剧地举手说听不懂,李老师问他哪儿听不懂,他说都听不懂。
放学后,李老师留下徐放,想陪他补课。可他竟然头也不回,抬脚就走了。
这一切,都让李老师的心情极其烦躁。他缺乏教学经验,搞不懂学生为什么会如此不理解自己!他带的那个班很快就成了学校最出名的差班,学生们的成绩十分糟糕。家长和任课老师的意见都很大,校长为此找他谈了好几次话。
李老师的满腔热情几乎被浇了个透心凉,但他没有失望,决定放手一搏。于是他看资料找对策,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久,一个“擒贼先擒王”的计划在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教师节后的第一天,李老师刚回到办公室,就有科任老师向他抱怨说: “我实在没法管徐放了,他居然在课堂上动手打同学。你作为班主任,赶紧管一管吧! ”
李老师一听,心里不免一喜,实施自己计划的时机来了。但他脸上并没有流露出来,而是安慰了科任老师一下,并保证自己一定会管好他。科任老师听李老师这么说,也不再说什么,嘟囔着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放学后,李老师把徐放留在了办公室。师生两人沉默了好久,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李老师只是盯着徐放看,眼睛一眨也不眨。而徐放呢,刚开始还是一副吊儿郎当,无所谓的样子,而现在被老师盯得心里直发毛。
最终,徐放受不了了,他主动开口说: “今天打人,是我不对! ”说完这向后,他低着头,等着老师的“批斗” 。
然而,让徐放想不到的是,李老师居然微笑着说: “徐放,我发现你有一个大优点。 ”
徐放狐疑地抬起头,看着李老师,满脸的不安。
“你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办公室吗?”李老师接着问。
徐放低声说: “因为打架……”
“不对! ”李老师接过徐放的话说, “是因为你的那个大优点,你知道你自己的那个大优点吗?”
徐放摇了摇头。他已经彻底被老师的话搞蒙了,原以为挨一顿训后就能回家,但是现在内心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李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老师拉过一把椅子,示意徐放坐下。徐放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这时,一句更让徐放震惊的话从李老师的嘴里徐徐地说了出来: “我想让你当班长。 ”
徐放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哆哆嗦嗦站起来,再也不敢靠近椅子一步。李老师微笑着拉过他坐下,继续说: “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有领导才能,在同学中也很有威信,可以说是一呼百应。这就是老师说的,你最大的优点!怎么样,愿意当这个班长吗?”
这时,徐放的眼圈已经红了,他哽咽着说: “从来没有老师这样对待过我,我犯了错不批评我,还让我当班长。我从一年级的时候就梦想着自己能当上班长,可是我始终学不好,也就彻底放弃了。 ”
李老师摸了摸徐放的头,说: “老师知道你上课捣蛋都是故意的,你是想引起大家对你的关注,对不对?”
徐放已经彻底抑制不住自己了, “哇哇”地哭出了声。李老师继续说道: “老师知道你会成为一个称职的班长,也相信你能把学习做好。明天来上课,你就先跟被你打的那个同学和科任老师道个歉,好吗?”
徐放使劲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徐放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学习开始积极努力,课堂纪律更是带头作出表率,将班长这个职位当得非常称职。
当然,几年之后李老师也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并连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老师更是一种神圣特殊的职业,这个职业有它独特的要求。在其位谋其职,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教书育人的职责,即使在学生做了错事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愤怒冲昏自己的头脑,做出缺乏理智的行为。
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直截了当地进行当面批评,而应该先平和自己的心态,了解事件真相后,充分肯定和表扬其长处,使受批评者自我反省进而认识过错改正过错,这一现象在批评心理学中被称之为“反弹琵琶” ,可以达到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环保效应” 。
李老师采用的就是“反弹琵琶”式批评的经典范例。他通过让徐放当班长,使批评达到了最佳的效果,很值得我们老师参考。然而,要使“反弹琵琶”发挥其效用,个人的情绪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能把批评看做是既要使学生口服更要使学生心服的一种态势,也不会起到积极的效果。
那么, “反弹琵琶”式批评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效果呢?
首先, “反弹琵琶”式批评会引起受批评者的心理反差。在一般人的常识中,犯了错误就应该接受批评,有些脾气暴躁的老师甚至会加以体罚。如果老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学生犯了错误都会做出相同的处理——马上给予严厉的批评指责,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交易心理,即“犯错误——接受批评” 。这种一对一相扯平的交易心态,起不到任何知错改错的作用。而“反弹琵琶”式的批评,让犯错的学生首先得到的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在他们的内心就会进行自我反省——犯了错误老师还表扬我,我是不是真的做得有点过了呢?我也是有很多优点的,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了,不然太对不起自己的这些优点了……学生在这样的反省中,就会主动下决心改正错误。
其次, “反弹琵琶”式的批评具有极强的感化作用。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心理都会比较脆弱,一面战战兢兢地等待老师的批评,一面又会产生自责、自卑的消极情绪。而“反弹琵琶”式的批评就会使犯了错的学生感觉到,老师并没有瞧不起自己,讨厌自己,甚至惩罚自己,反而肯定了自己的优点,鼓励了自己,甚至赏识自己。这样,他们的心灵就会被感化,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决心痛改前非。
“反弹琵琶”式的批评如果运用得当,对于学生的知错认错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这种批评方式的使用需要老师具有很高的批评技巧,不恰当地使用会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罗丹曾说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因此,要想运用好“反弹琵琶”式的批评,首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要从学生的错误行为中发掘出值得表扬之处,哪怕是极其平常的细节也要积极利用。
有一位上课老开小差的学生,喜欢在课堂上摆弄火柴棍,这天被数学老师逮了个正着,没收了他的火柴棍并严厉地批评了一番,随后又把他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就对全班同学说: “过去某某同学摆弄火柴棍是为了好玩,但今天摆弄火柴棍是为了更形象地再现几何图形,这是一个进步。如果针对每种课业性质,他都能用某种介质在课堂上形象地再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摆弄火柴棍,他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很大的进步,成为一名好学生。 ”班主任的话使他十分激动,赶紧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正。自此之后,他果然不在课堂上摆弄火柴棍了,而是在课余时间动手制作各种小制作,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且还多次获得了省市级的小发明奖。
陶行知先生说: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 ”因此,使用“反弹琵琶”式批评的老师的态度一定要真诚。学生们都需要丰富情感的体验,需要强烈的情感共鸣,老师只有时刻注意自己的情绪,时刻注意到学生的情绪反应,批评时才能多些对学生真诚的爱,少些挖苦和嘲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