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肢体语言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肢体语言,有的心理学家又称之为“身体语言” ,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动作、手势等均属身体语言的范围。其实,肢体表演和教师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项利器。得到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教师的胜利,因为教师可因此保持上课的效率及良好的课堂气氛。身体姿态是身体语言最外显的表征。因此,教师的脸都表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表征。

第三节 教师的肢体语言

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沟通。沟通的方式除了语言之外,还有肢体。

有这么一组数据:信息传递形式=7%的词语+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由这个数据可见教师体态语的重要性,老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与学生之间适当的距离(如提较难问题时适合远距离,合作时近距离等) ,都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人的肢体语言,有的心理学家又称之为“身体语言” ,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动作、手势等均属身体语言的范围。要做好肢体语言,就必须探讨一番表演艺术。也许你会纳闷: “我又不要当演员,为什么要学表演?”

其实,肢体表演和教师教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角色的扮演者,如果能用活泼的肢体语言去打动学生的心,学生就会愿意和老师亲近,老师的引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教育是面向学生心灵的一门精细活。在一些特殊的时机,教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肯定的手势,一个信任的微笑,都能打开学生渴求赏识的心扉,激发其进步的热情。

肢体语言是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交流方式。

肢体语言本身是丰富的,因为它可以传递丰富的信息。

肢体语言是生动形象的、经济便利的、富有实效的,它的特点决定它在教学中蕴藏了巨大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上课时的讲话语气、眉目神情、举止态度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项利器。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言传” ,还要“身教” 。肢体语言的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多感官的教学法” ,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的潮流。

因此,教师教学除了用嘴巴表达意思之外,还应该运用各种恰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唯有如此,才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易激发他们的想象,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通常是以说话及板书的方式将想要传授的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关键是,从前只要传统的讲述法来解释课本的内容就可以了,现在再这样却是不够的。作为教师,还要展现教师的肢体魅力,运用肢体动作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所以,教师的肢体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想让学生专心致志地上课以及获得教学上的顺利,就要看你怎么去运用自身的肢体语言了。今日的教师就如同孙悟空一般,要学会72变,甚至更多的招式来抓住学生的心。

老师走进教室时,让学生产生第一反应的就是你肢体上发出的热情邀请。当学生对你的眼神、动作有了相应的反应,就说明你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已经开始畅通了。当你站在讲台上时,你的身份就是一个现场直播节目的主持人,就是一个知识的传播大使,或者说是一个知识的扮演者。你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手指的指向,都将成为你的表演道具。从来没有一个主持人,仅凭着动动嘴皮子,就能拿到金嗓子大奖;从来没有一个演员,仅凭着动动嘴皮子就能拿到奥斯卡奖的;同理,我们也难以想象,一名优秀的教师,除掉了他的肢体语言,他如何能成就优秀?肢体语言是你现成的教具,是你最富表情的流露,是你满怀爱心的晴雨表!

一、目光凝视

目视是非常有效的教学管理办法,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方法。教师善用眼神的接触,才能掌控教室的状况。这个动作经由练习,不但能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而且能使学生有种被重视的感觉,教师也能借此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赞同或反对。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适时地用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的耳光能从学生脸上得到回馈的答案,并能给表现优良的学生予以褒扬;更重要的是,它能掌控教室状况,尤其能对行为失序的学生给予适时的警告。

面对教师警示的目光,学生通常会收敛自己不当的行为。一个在课堂上行为失序的学生,通常会以低头移开自己的眼光作为响应,这种响应的结果,当然会使失序行为随之停止。得到这样的结果,无疑是教师的胜利,因为教师可因此保持上课的效率及良好的课堂气氛。

很少有其他肢体行为比眼神接触更能传达出掌握全局的样子。有技巧的教师会持续扫视整个教室,并与每位学生的眼神接触。固定视线常使许多人不安,师生之间也是如此,而且当教师注视学生时,学生常会避开教师的目光。即使这样,注视也并未失去效果,至少学生知道教师正看着他们,并且一直注意他们所有的行为,不论他们的行为是好是坏。

对一个有经验的教师而言,他(她)可以很巧妙地应用他(她)的目视功力。但是对一个刚出道的教师而言,他(她)很难将目光持续地投射于某一特定学生的脸上,因为那将造成该教师的困窘压力。但是,适当且适时的使用目视,是教师对学生提供褒贬的示意,也是教师以“脸上表情”来应付行为失序学生的重要先遣动作。

二、身体靠近

身体接近有实时的效果。上课行为失序的学生,多数都是位于距离教师较远位置的一群。通常距教师上课位置较近的学生,鲜有失序作怪的。研究发现,当教师身体走近行为失序的学生身旁时,多数的学生都能迅速回归正道,纵使教师是一言不发地走近。

当然,走近学生也需要有技巧,当教师迅速走向行为失序学生时,那就是一种御驾亲征的效应,这可从学生匆忙的直接响应得到有效的证明;如果教师是轻移地接近,那种效果当然是大打折扣了。教师亲身走近学生,除了可以及时阻止并改正学生的不当行为之外,也可为学生提供适时的帮助与解答,因此,这不失为一种纠正学生不当行为的好办法。

三、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是身体语言最外显的表征。学生可以由教师的身体姿态很快地解读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这种身体姿态表现在教学上时,主要由音量的强弱与语调的高低可以得知:一个有洪亮声音的教师,终究是强势领导的象征,相应的教室气氛被部分顽劣学生横向干扰的机会将相对地降低;而一个声音有气无力的教师,通常是行为失序学生干扰的绝佳对象。另外,一个教师站立或走时的状态,通常是其身体盈虚的最佳诠释,亦值得注意。不过,教师若偶尔生病,有时反会使学生转为支持与关心,因而这也可能是塑造一个良好教室氛围的契机。

四、脸部表情

教师的脸部表情,如同身体姿态,是显示信息给学生的直接表征。教师的脸部表情能够显示许多信息给学生:奖赏、同意、反对甚至批评等,都可以由此管道输送给学生。因此,教师的脸都表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表征。

脸部表情在传递非口语信息时具有很大的功能。好的脸部表情能传达真挚、诚恳、温暖,使学生如珠春风,鼓励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相反的,脸部表情也能显露出厌恶、嫌弃、烦恼,这些都会触发不良行为的发生。现列举几个在教室中常用到的脸部表情,教师在运用时要注意如下要点;

img1 轻轻摇头——能事先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

img2 皱眉头——表示“疑惑” 、 “不赞成” 。

img3 闭紧嘴唇成一条直线——指出老师的忍耐已到了限度。

img4 时时表现出亲切、温暖的态度,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亲和力,而非高深莫测和冷漠。

当老师发现学生对于显露的信息表错情、会错意时,应立即辅以其他方式,如口头说明、手势等来更正,以免导致不良行为发生。

五、手势示意

多样化的手势,正是一名有经验教师的重要法宝。教师常借着适当的手势,以吸引学生的倾听,并借以营造适当的教室气氛。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使用许多不同的手势来奖励或是制止学生行为。这在老师与学生有相当的默契时,成效更大,如伸出食指放在嘴巴上,表示“安静” ,这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立刻明白并安静下来。

著名的教育学博士王淑俐曾提出做手势的基本原则,现介绍如下:

img5 双臂离开身体,才显得大方。

img6 手指合拢,才显得有精神。

img7 依自己的身材决定手势的大小,不要过于夸张,也不要显得小气。

img8 手势要多变化,有时劈掌、有时握拳、有时交握、击掌等,但也不要太过频繁,让人眼花缭乱。

六、体态语的表达方式

每个老师其实都有自己特殊的体态语表达方式。笔者在这里就把一些优秀教师做得比较好的体态语介绍给大家。

拍拍孩子的头,给他一个会心的微笑。

与学生来个击掌,让学生充满成就感。

给孩子额头上贴个小粘纸,书本上印个小图章。

用眼神表达关爱,用微笑当做奖励,用抚摸传递喜爱,用惊奇表示赞赏。

学生读得太轻时,把手放在耳边侧着头,提醒学生读得稍重些。

轻轻的拥抱,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喜悦。

和学生握握手,祝贺学生的精彩表现。

整节课的微笑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

当然,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体态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学生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才能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积极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