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做好家访

如何做好家访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家访是老师为了调研孩子出现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原因,与家长一起探讨、设计改正孩子缺陷的方案等。家访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访问后要做好笔记与摘要,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可以摸索与寻找学生成长的轨迹。家访既有预定计划也有临时动议,绝不是毫无目的。老师们应该以精神文明使者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出现在家长的面前,家庭访问必须严格规范。

第六节 如何做好家访

家庭访问是班主任老师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班主任通过家庭访问能够了解家庭、了解学生,掌握孩子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家访也能使老师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使孩子能在学校教育下健康成长。有的家访是老师为了调研孩子出现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原因,与家长一起探讨、设计改正孩子缺陷的方案等。因此每次家庭访问都有明确的目的,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没有与家长深入的交流与沟通是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

班主任的家访是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技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做好家访工作显然是相当繁重的,家访前必须充分准备,确定家访的时机。为了提高家访的效果与质量,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家访的技巧与艺术。

一、家访目的清晰,认真做好案头

学生以教学班编入一个班级后,班主任与这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就形成了一种工作关系。老师联系家长、进行家庭访问就是班主任的一项日常工作。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文化、个性、品行和素养与孩子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低估。因此班主任在研究学生的同时首先要了解、研究家长。

班主任家访前必须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可以写出家访设想,根据访问的目的与要求,家访一般有这几类:了解性、反馈性、探访性、调研性。了解性家访是在新生到校前后,老师需要了解其家庭成员、社区环境,了解孩子的现在与过去、特点及个性,这类家访必须做到100%的访问。反馈性家访是根据孩子的现实校内外表现,与家长即时沟通、反馈,有利于家长配合教育。探访性家访是老师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调研性家访是老师带着研究课题,以探访形式在聊天中发现问题,积累素材。

家访应该有明确的要求,访问后要做好笔记与摘要,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从中可以摸索与寻找学生成长的轨迹。

二、选择有利时机,达到预期效果

家访既有预定计划也有临时动议,绝不是毫无目的。特别是当学生发生了偶发事件后,班主任在怎样情况下与家长取得联系,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班主任的技巧与艺术,家访一定要改变原来传统告状式访问,避免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班主任对于特殊的访问必须要选择时机。

所谓时机就是班主任选择访问的最恰当、最有效果的时刻,有时候它能达到出乎预料的效果。例如一位平时学习较差的学生,经过老师的帮助后有了进步,一次他在测验中偶然取得70分,这个分数在班级里是极为普通的,但是老师分析后,认为这是他重大的突破,肯定有进步的原因,应该表扬,又值得研究。此时班主任上门家访,既向家长报喜,又肯定家庭近期教育效果,对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三、掌握沟通技巧,注重家访质量

家访是人际沟通的一个方面,既是沟通,那么它必有方法和技巧。家庭访问也有它的规范、技巧与艺术。例如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集中精神,学会聆听,说话把握分寸,留有余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应该先扬后抑、正确评价等。班主任在访问前要认真“备课” ,作好充分准备,熟练地掌握家访技巧,访问后能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对老师增进信任,这样的家访是有成效的。家庭访问一定要注重质量,不求数量、不赶时间。没有效果地访问20家,不如有效果、能解决问题地走2家。

四、约定时间恰当,做到礼仪规范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受到人们的尊重,她不仅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为人师表。孩子在幼年时的成长主要是以模仿为途径的,教师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榜样力量。

老师们应该以精神文明使者的形象出现在社会,出现在家长的面前,家庭访问必须严格规范。例如不少学校在家访中明确提出家访应该:事先预约,必须准时;面带笑容,可敬可亲;不便时间,不宜上门;尊重家长,树立威信等等。家访的规范、礼仪要求是很有学问的,这些还有待于各校老师在实践工作中积累、总结与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