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课堂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英语课堂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强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符合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人及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观点。任课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内在因素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作为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课堂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1]

金晓蕾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中的学生品德教育、学习毅力和情感的培养越来越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中职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但现在有的学生思想开放,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没有理想,自制力差,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畏难情绪;有的讲究吃穿,爱打扮,虚荣心强;有的任性,高傲,意志薄弱,情绪易波动……不少教师感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加强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培养,开发非智力因素便成了一个不可忽视且又十分紧迫的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认为,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老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诸多因素其中学生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而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强调学生学习兴趣是在一定影响下发展变化的。要注意其发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向正确方向发展。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纠正学生产生消极情感的糊涂观念,利用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利用了很多很好的教材内容,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有意的尝试。

第一,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利用教材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道德,信念,意志品质等内在教育,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如在学习“Failure and Success”的课文之后,我用英语口述身边学外语很有成就的典型事例。用榜样的力量促成学生良好的品质,达到学生检查,自我鼓励的目的,激发了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的良好愿望、兴趣与动机。此外又列举本校一位通过了高级口译的老师,并且播放了一段口译录音磁带。学生被他流利娴熟的英语所吸引,倍感亲切,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英语的重要性。这样的材料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有渗透爱国主义的“Places of Interest”;有关学习目的和方法的“How to Learn English”;有利用名人榜样作用的“Marie Curie”;有热爱体育运动,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The Olympic Games”;有环境教育方面的“Environment and Existence”;还有热爱生活,培养意志品质等的材料。对于这些材料,在教学中,我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灵活运用,使思想教育渗透于语言教学之中,以良好的思想观念指导语言学习,从而增强学生要把外语学好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第二,用活跃、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来诱导学生语言学习与习得的积极情感、兴趣与动机。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完成。

(1)改变课堂上老师过于严肃的形象。因为过于严肃,学生觉得气氛紧张不利于降低焦虑情绪,会使学生出现“情感过滤”,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总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而应与学生亲近些,使其觉得你和蔼可亲,加强师生情感协调。学生觉得有安全感、亲切感,从而减少焦虑,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语言学习与习得的积极情感。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讲授模式为相互交流模式。教师传授知识以精讲为主,同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观察、思考、答问、讨论与情景模拟,以启发学生的积极求索心理。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我鼓励他们“开火(shoot)”,踊跃发表自己的言论,老师也参与交流活动,主要让学生的个性充分体现。同时注意把握课堂节奏,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体态、实物和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3)在进行语言测试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语言测试应获得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反馈信息,同时也应符合巩固性原则,促使学生不断总结成绩,找出存在的不足。每次测试后都要对学生的成绩予以正确的评定,以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进一步搞好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其次,测试前,要学生对测试范围内容和测试形式有所了解,以减少学生对测试的焦虑。

第三,教学中试图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对差生的“雕像”作用。我常把差生当做“优异”生加以关注和喜爱。如对差生多提问、多启发、多提供一些使他们觉得有进步感和成就感的机会,主动接受差生,使差生有信心。另外,在考试中对差生的情况做特别记录,差生有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即使发现差生学习在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有冷有热,也要多鼓励少批评,不厌恶、不讽刺、不挖苦,这样有效地激发和增强了差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使差生能在教师的经常激励中逐步协调自己的情感,克服“差就差”的逆反心理,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英语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在高一阶段刚入学时,学生较拘谨,课堂气氛较沉闷。通过长期努力,班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兴趣浓、自信心足、自制力增强的学生人数比以前有明显上升。这些变化无疑是学生内在素质提高后的反映。再者,在学生受到有意识的,从各方面训练、启发、激励,积极参与语言实践后,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情绪。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欲望增强,积极提问、答问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学生成绩明显提高。两年来,我班学生高考中成绩名列前茅。

因此,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职业对口单招中职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如果没有充分调动作为语言活动主体的学生,对语言学习和习得的积极性、自觉性及内驱力,那么要提高中职英语教学质量,完成训练和培养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个教学的最终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中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重点在开发学生内在因素的提高。强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符合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人及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观点。注重加强对语言知识的习得与基本语言技能的形成,同学生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兴趣、动机和意志品质等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机联系,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加显而易见。再者,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起表率作用。任课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内在因素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作为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1]原载《成功教育》.2011(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