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一节课[1]——一节公开课后的思考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 叶飞飞
摘要: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认为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用“生成”理念反思一节“就业指导课”,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方面体现这一理念。
关键词:生成 生成教学 动态生成
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认为生成性的教学特点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我就以“生成”理念来反思一节“就业指导课”。这节课是面向全县职教系统的教研课,教学内容是《如何应对面试(二)——面试中》。首先,呈现这节课的教学简案。
《如何应对面试(二)——面试中》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面试基本环节,以及面试中着重注意的方面,锻炼面试技巧。
2.能力目标:认识到面试对就业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自身求职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教学重点:面试中的行为礼仪,面试中如何回答常见问题。
教学难点:面试中如何回答常见问题。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1.角色:根据班级的大小分为3~5个活动小组,每组推举一位“场外评分代表”;1名学生客窜“总经理”,现场考官3名(2名本班学生,一名教师),分别为“业务经理”“人事经理”“副总经理”,面试者。
2.场景:课桌重新摆放,每4张桌子拼为一组,供一个活动小组围坐,讲台居中,是考官提问、应聘者回答的地方。
教室前方黑板:“通达电子有限公司现场招聘会”
教室后方黑板:“质量就是生命”“团结、拼搏、求实、进取”
3.准备:(1)事先准备胸卡“总经理”“人事经理”“副总经理”“求职1号”;
(2)面试评分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任课教师介绍本课教学目标、角色、场景以及相关安排。
“总经理”讲话:“本公司是集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产品在市场占有率高、信誉度好,现发展形势良好,业务扩大,需招聘文员2名,业务员1名,要求见广告(投影),请有意向的同学前来应聘”。“请有意向的同学这边就座,给你们5分钟时间准备”。
任课教师:“在他们准备的同时,其余同学请看一段某公司现场面试的短片,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评价:(略)
二、新授课
1.个人面试开始。
①“求职1号”上台。同时,“现场面试官”和“场外评委”打分。
任课教师请“求职1号”谈谈自我感觉,进行自我评价。
请“场外评委”进行点评(点评中有必要的情况下请学生上台示范,或教师示范)。
请“人事经理”从他的角度谈谈有何补充。
②“求职2号”上台(增加面试的难度,制造一个突发事件,看看应聘者的反应)。
请“场外评委”点评。
教师补充,强调面对突发事件,要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③“求职3号”上台。
过程同上
(根据时间决定上台的人数)
2.下课前5钟,“总经理”宣布招聘会结束,并宣布结果“××、××通过第一轮面试,请明天上午9:00来我公司接受总经理的亲自面试,谢谢大家的参与!”
3.课堂小结
留2分钟时间,观看一段视频《面试指导》。
三、布置作业。
从教学简案和课堂教学中,我可以看出有很多地方体现了“生成教学”的理念。
1.教学目标的多维性
任何教学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传统教学强调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关注的是知识。而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的是人,强调从传统的“塑造培养人”到“引导生成人的转换”。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是他们生命历程的组成部分,理应充满勃发的生命活力。新的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展示成长的空间和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三维目标”。
其次,从生成教学观看,教学目标的价值不在于“定性”,而在于“定向”。即明确教学过程中师生行为的性质和方向。教学目标也不是完全预先设定的,而是一般性的、生成性的。在这节课中,虽然教学的目标是掌握面试中的基本注意点,但是知识的得出完全基于学生在现场情境中的表现,你根本无法“预设”学生在面试中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做出怎样的行为。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只能“定向”。
2.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在生成教学看来,教学内容不是所谓客观的文化知识的载体,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完全预定的,它不是单纯的社会历史认识的产物或结果,它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活动中意义、精神、经验、观念、能力的生成过程。教学内容不仅是事先预成的、固定的“确定性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好灵活性,包含了一定的师生共同建构的“不确定性知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看不到传统教学的“亦步亦趋”,先把握提纲→解释含义→分析原因、意义,我们看到的是看似“很散”的知识点,学生表现出什么,师生就这一行为语言进行讨论。但这一“散”恰恰体现了内容的“开放”。我们可以随时为教师的预设内容增加新鲜血液。例如,有一位应聘者在回答主考官的提问时,为了表现自己对企业的忠诚,说“我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奉献我的终身”。大家对这个答案始料未及,都笑了。作为教师,肯定也是比较意外的,现在还有决心这么大的学生吗?这时,教师及时让“场外评委”指出其不妥的地方,并给出参考回答。像这类情况,在课堂上肯定不止一处,这同时也给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过程的动态性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结果,也即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生成性教学则更多关注教学过程,认为教学的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学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舒心而自由地成长,而学生的成长则离不开具体的教学生态环境,离不开具体的教学过程。
在生成教学看来,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和随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等随时会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针对具体的教学场景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整预定的教学环节和步骤;应根据在实施教学过程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地修正和改变教学方案,或依据教学现场的实时特点而动态生成新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在变动中引导教学逐步走向深入。
纵观这节课,除大的框架结构外,整个学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在教案中一概省略,也只能省略,因为根本无法预测学生在当时的表现、想要说的话。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能力,也哦有超凡的胆量。在现场听课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这种“动态性”,原本计划本节课有3个学生应聘,但由于每位学生表现都很好,加之考官问题较多,只允许2名同学上台,教师能根据情况适时调整。
4.教学策略的互动性
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而“生成”的动力则来自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它所关注的是师生以平等的关系、开放的心态、谦虚的态度来交换彼此的思想。关注生成,其实就是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生成因互动而存在。互动,既是生成教学的表现——在生成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多边互动;又是生成教学的动因——因为互动,所以才有新的信息、资源的生成。
在这节课中,大量运用互动的教学方法,如考官与应聘者的会话、业余考官与教师的讨论、应聘者的自我评价等。
学生的“生成”无时不在,教学的“生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能否用已有的“生成”促成更多的“生成”,来指导我们的教学。
【注释】
[1]原载《新一代教育》,20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