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读写结合问题分析[1]
陈晓静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与写的训练,但如何把读和写的能力运用自如是当前大多数中职生的软肋。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重点探讨读写结合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读写结合 问题分析 有效尝试
中职语文科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积累和文科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语文课堂,不能简单类似于普通中学阶段,教师既要注重基础语文知识的讲授,还应结合社会现状及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即将步入纷繁的职场打下良好基础。其中,读和写是学生文字能力的主要展现,但是把读和写的能力运用自如是当前大多数中职生的软肋,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职业中学都不能完全摆脱“重数据、轻文字,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影响。由于课时和授课环境的限制,教师往往敷衍了事;由于兴趣缺乏和能力的薄弱,学生面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常常简单应付。这样的语文教学,不仅使读写教学背离,难以起到实效,而且也抑制了学生语言发展能力的提升和人文素质的锻造。
(一)读写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及时更新
很多中职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局限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往往以考试合格的思维来把关。教学效果的完成标准,不是学生真正的掌握和应用自如,而是眼下的不挂科。这种稍显急功近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内容对书本生搬硬套,不联系实际,而教学形式则是机械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积极调动,对语文学习本应有的美感追求也丧失殆尽,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主动在课堂上探求语文知识的欲望,产生懈怠心理。因而更多的学生宁愿自己阅读《读者》、《青年文摘》之类的刊物,也不愿听课。
(二)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课堂教学中,师生积极的互动,体现了教学相长的良好课堂氛围。但是,中职生由于语文底子薄弱,在集中注意力、充满学习的欲望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因此,课堂上往往教师引用故事时,学生才注意听讲,教师一涉及书本内容,学生就东张西望。语文教学是语言教学,必须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才能发生内在的习得和变化,学生才能成长。所以,教师还需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基础上,完成语文知识的累积和能力的增长。
二、开展读写合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为了使学生积极投入语文课堂教学,并着实提升读写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努力和尝试,让学生在摄取信息(读)的同时,打好腹稿,准备输出(写)编译好的信息,并要经得住别人的审核和评价。
(一)竞赛法——团队中的读写结合考评
合作和竞争是职场和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当前国内学生,尤其是中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在课堂上往往表现的很少,需要正式和积极的引导。为此,笔者通常将班级按学号分成3组。每次课堂上,由一组同学对指定的阅读材料进行限时阅读,然后提炼出来,写成文字转达给第二组。第二组再根据给定的材料添加润色,尽量还原情节原貌。然后由第三组评判打分,并说明理由。在这过程中,学生有任何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并且最后由老师分阶段教授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方法。
这种竞赛型的教学方式,由于具有延续性,能较大的调动学生持续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许多阅读的法则,甚至主谓宾语法的讲解,都是学生主动关心的内容。在写作时,小组成员更是集思广益,联想了许多见过且实用的词,更会兴致高涨地翻阅词典、扩充词汇量。例如在学习教学大纲中关于“说明书”的例文《××酒》时,学生不仅从重点方面摘取有效信息,在还原时更是有主有次地将产地、历史、特点、名牌地位等列在文中。
(二)辩论法——个人的读写结合训练
在当前时代迅猛发展、信息爆炸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获取有利信息并为己所用,是一项实用且关键的能力。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给学生表达意见的平台既是课程理念的实现,也是锻炼语言整合能力的途径。笔者通过列出问题正反两面的优劣,提出概要性线索,然后由学生依据自己想法表达出来,最后整理成文稿,形成议论文。
例如,依据最近媒体提出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社会性话题引起的争议,笔者让学生分别阐述“扶”和“不扶”的论点及缘由。这既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体认;也可以培养学生有逻辑、有论据的表达观点、佐证观点的能力。
(三)举一反三法——读写结合的自然运用
由于个体的差异,各种游戏诱导中,总有表现积极者、一般配合者和消极抵制者。为了对某些学生的懒惰心理进行疏导,营造一个良性的合作集体,笔者常常用举例法来消除落后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逐步将所看所想流于笔尖,形成篇章。例如,针对告示、通知等书信文体的撰写时,可以让学生简单模仿并张贴成果,以增强其自信心。而对于掌握较快、反应敏捷的学生,可以让他在发现目标问题后,通过分析背景,然后罗列尽可能多的表达方式或解决方案,来完成预期目的,从而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比如说,在小说结尾的分析中,笔者常常鼓励学生续写,并说出作者刻画人物的目的。学生可以根据社会背景、同一作者的相似作品等途径,来大胆猜测不同结局,并写出自己对人物命运的安排。这种举一反三的做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让学生学会自如地阅读和写作,还能加深学生对语文和文学的热爱。
语文学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而读写在语文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语文学习能力的标杆,每个人都需要用语言去交流,通过文字去表达,只有克服读写教学中的弊端,才能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门学科的真正意义。
【注释】
[1]原载《信息与电脑》.201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