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TC4铣削参数的正交优化[1]
王苏东 朱晓华
摘要:为了在YG6X圆弧成型刀具铣削钛合金TC4的切削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每齿进给量3个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对切削参数进行了优化和验证。
关键词:钛合金 切削速度 每齿进给量 表面粗糙度 正交优化
一、引言
钛及钛合金材料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耐蚀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航空航天、化工、医疗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但其也存在工艺性差,切削加工困难的特点。使用成型刀具加工钛合金材料时,由于散热、振动等问题使得加工尤为困难,难以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
金属切削过程中影响工件加工质量的因素众多,而且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若采用单因素法对切削要素进行优选,难以找出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且需实验次数较多,而钛合金材料价格昂贵,实际生产中不适合大量的实验。正交实验法是在实验经验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选取试验样本,合理安排实验,通过选出的代表性强的较少次数实验,找出符合规律的实验结论或优选出的好的方案[1]。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针对硬质合金成型刀具铣削钛合金TC4的过程,分析了各切削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从而寻找优化的切削参数组合。
二、试验设计和试验内容
(一)试验方法
本文针对医用钛合金TC4材料接骨板零件上的圆弧面成型加工,采用YG6X整体硬质合金成型铣刀,刀齿数2,在南通机床厂生产的数控加工中心XH713A上进行干式切削试验。采用TR300型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检测加工表面粗糙度Ra值。
(二)试验因素
金属切削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主要的是几何因素[2]。切削加工时,由于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几何参数、进给运动及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等因素,未能将被加工表面上材料层完全干净地去除掉,在已加工表面上遗留下残留面积,残留面积的高度h构成了表面粗糙度Ra,如图1所示。因此本试验中将每齿进给量fz作为正交试验因素。
钛合金切削的相关研究文献[3,4]中指出,切削速度的变化对钛合金铣削表面的表面质量,即残余应力、表面粗糙度和冷作硬化深度均有影响,因此本文将切削速度也作为试验因素之一。
钛合金的弹性模量小,加工时在径向切削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引起振动。切削过程中如果有振动,加工表面会出现振纹,表面粗糙度会明显增大。而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切削深度ap[5]。因此将切削深度ap也作为正交试验的因素。
本试验中使用的刀具为定制成型刀具,因刀具成型切削刃的轮廓度要求和刀具制造工艺的限制,刀具参数取定值,前角γ取0°,后角α取15°,因此实验中刀具角度不作为试验因素,即不考虑刀具角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Tipinis等人提出的表面粗糙度实验模型式[6](1)也证明了对铣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v、f和ap。
图1 每齿进给量产生的残留高度h
所以本文确定选择3个影响表面粗糙度的最主要因素为v、f和ap进行正交切削试验。
(三)水平值
接骨板零件的圆弧成型加工工序余量为0.7mm,所以切削深度ap的取值范围为0.3~0.7mm。钛合金TC4材料的导热系数很小,在切削区和切削刃附近较小范围内,切削温度很高。当切削速度v>100 mm/min时,YG6X材料刀具在高温下耐用度较差[7],因此切削速度v选取40~80mm/min。每齿进给量f取0.3~0.7mm/z。
(四)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根据选定的试验因素和水平取值范围,选用标准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其中因素四为空。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三、结果分析
由表1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因素对加工表面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fz>ap>v,因此在切削加工中应采用较小的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较大的切削速度,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从分析结果中还可看出,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是非线性的,说明切削速度应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才能获得较好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正交试验分析的结果,切削参数应选A2B1C1。但根据生产要求,工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控制在1.0μm以下即可,考虑到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寻求最大加工效率,所以对每齿进给量作调整,选取B2。最终选定的切削参数是根据A2B2C1作适当调整得到的,切削速度取60mm/min,每齿进给量取0.5mm/z,切削深度取0.3mm。选定切削参数后,按优化的铣削参数投入实际生产。经检验,按优化后的切削参数加工,表面粗糙度值能稳定地控制在Ra=0.874~0.937,满足加工要求。
四、结论
采用正交试验法,可以通过较少次数的切削试验,快速有效地揭示TC4材料铣削过程中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并优化切削参数。
参考文献
[1]袁哲俊.金属切削实验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2]王先逵.机械制造工艺学[M].第1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杜随更,吕超,任学军,杨振朝.钛合金TC4高速铣削表面形貌及表层组织研究[J].航空学报,2008 (6):1710-1715
[4]史兴宽,杨巧风,蔡伟,张明贤,陈明,张树全,宋良煌,唐晓兰.钛合金TC4高速铣削表面完整性的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1(1):30-35
[5]倪为国,潘延华.铣削刀具技术及应用实例[M].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6]邹浩波.高速切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6
[7]李国平,郭丽波,陈文,宋志安.1Cr23Ni18耐热不锈钢车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J].机械制造,2008(2):43-45
【注释】
[1]原载《广西轻工业》.200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