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非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如何正确地把握好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每一个主持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弄清楚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再来看看非节目主持。由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在一个节目中包含了多种节目形式的元素,如果单一的、刻板地定义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很难满足节目需要,很难驾驭节目的。客观地分析现在的主持人在非节目主持中的角色定位,也不难看出,一些客观的原因正在影响和制约着非节目主持角色的定位变化。

一、主持人的角色定位的偏差

环顾当下主持行业的情况,我们不难看出,电视上看到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几位,而且似乎一直都是这些人,变化也不是很大。主持人行业不轻易启用新人的潜规则让这些老主持人真正成为节目的主角,他们就是节目的一切。而且现在也有很大一部分观众看电视不是冲着节目而是冲着主持人去的。这里就要引入另一个新的观点:随着中国广播电视界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著名主持人,像歌星、影星一样成为大众偶像。主持人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好像一档节目没有这位主持人就无法进行一样。其实,这样的情况是观众长期观看节目对节目内容产生的一种依赖感,主持人已然成为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一旦节目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观众自然会觉得不舒服。但是,作为主持人自身一定要认清这个事实,不能一味自大。现在的主持人都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说白了就是“我的地盘得听我的”这样的想法。主持人在主持活动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无论如何,主持人都是服务于主持活动本身的。也就是说主持人对整个场面的控制是为了让节目更加顺畅地进行,而不是为了突出自我。这样不难看出,无论什么内容的主持活动,主持人都不能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这样不仅不能更好地融入节目本身,反而会拉远了与节目的距离。所以如何正确地把握好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每一个主持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弄清楚了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再来看看非节目主持。非节目主持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各种庆典活动频繁。古代最早的祭祀活动就是由国师主持的,那就是最早的非节目主持原型。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非节目主持活动层出不穷,数量激增,涉及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如政务活动、商务活动、服务活动、社交活动、涉外活动、营销活动、婚庆活动等。这些活动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非节目主持人主持。因此,非节目主持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大。非节目活动的“灵魂”无疑应当是主持人,一次活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现场发挥能力。根据非节目主持人独特的职业性质与特点,非节目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独立策划和主持能力,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尽管非节目主持人队伍发展迅速,在庆典活动、展览仪式、婚丧寿庆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行业发展很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良莠不齐,绝大多数从业者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培训,高水准的“名嘴”主持人就更少了。这种良莠不齐的现象自然就导致了非节目主持市场的混乱,当然一些具备资质与相关证件的非节目主持人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唯我独尊的想法。这里所说的唯我独尊有两点表现:第一,主持人不再认为自己是主持人,而是把自己当作艺人演员,把非节目主持活动当成演艺活动。这样一来非节目主持的性质从一开始就变了。这些主持人往往在社会中有一定的主持地位,又会被竞争激烈的非节目主持市场炒作为高高在上的神一样的人物。这样一来,主持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我就是王,一切都要听我的唯我独尊的态度。第二,非节目主持人一旦霸占了这样的市场,他就有筹码和非节目主持活动的受众讨价还价,如何掌控全凭他一人说了算,自然主持价格也就不菲,而这些主持人也本着不能让别人的钱白花,不能让自己的地位不保的态度而把非节目主持活动的现场当成是自己的表演场,尽情地秀,完全不管活动本身。

当前非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偏差原因是什么呢?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持人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经历了从播音员到主持人,从单一“角色”到“角色”类型的多元化,再到主持人“角色”人格化、个性化的过程。中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经过近30年的荧屏发展,已经形成一种全面的、多方位的媒体格局。纵向分析电视媒体事业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角色的定义和定位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由于节目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导致在一个节目中包含了多种节目形式的元素,如果单一的、刻板地定义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是很难满足节目需要,很难驾驭节目的。所以现在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也不能固定化,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是对于主持人在非节目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我们可以作出初步的确定。因为目前的各种非节目活动,内容虽然丰富,但是形式大多变化幅度不大,因为非节目活动必须要有固定的形式,这也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客观地分析现在的主持人在非节目主持中的角色定位,也不难看出,一些客观的原因正在影响和制约着非节目主持角色的定位变化。

二、导致非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对非节目主持角色定位的影响及表现

1.从制度的角度来看

宽松的制度环境和开明的受众群体是主持人“角色”发生变化的首要原因。宽松、开放的制度情况,使得非节目主持人这个行业没有有效的制约管理,不需要任何学历和专业的要求,也不需要任何机构的监督和认可,便可以在众多的非节目活动中担任主持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婚庆等举办非节目活动的公司的成立,这样的主持人群体类型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而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非节目主持人良莠不齐,市场混乱。

2.从经济的角度看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使主持人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断超越自我,求变创新。市场经济转型后,为这种新兴行业的发展更是增添了不少活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很多非节目主持人都是自学成才,并且很多主持人由于机缘巧合,往往一炮而红,有的名气甚至超过了电视节目主持人。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许多非节目主持人恃宠而骄或是产生了唯我独尊的态度,漫天要价和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非节目主持市场的秩序。

3.从传播学理论的发展角度来看

“以受众为中心”向“以传播者为中心”的观念的转换,是主持人“角色”变迁的重大思想错误。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很多业余非节目主持人盲目地认为,时下非节目主持活动的本质就是主持人的表演,主持人作为非节目活动的主导,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任何人、任何事都要以主持人为中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喧宾夺主,忽略了非节目活动的本质应是活动的本身和受众,主持人只是绿叶、调味剂。

4.从受众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来看

由于现在一些受众的欣赏水平较低,导致他们对非节目活动,乃至电视节目的要求都越来越媚俗化,这是主持人“角色”变迁的外在动因。很多主持人为了迎合部分受众的低级趣味,而放弃了本该坚持的东西,使得主持人在主持风格等方面产生严重的畸形。这样一来,直接导致主持人神圣的引导者地位荡然无存,变得越来越像小丑。

综上所述,造成主持人在非节目主持活动中的“角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些都是外界的客观原因,这些因素改变起来难度相对较大。而主持人的内在原因却是自身造成的,可以通过学习等方式来规范。

(二)内在原因对非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影响及表现

1.语言组织存在过度包装

非节目活动中首要突出的就是即兴表达,通过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现场沟通,达到传播的效果。每一场非节目活动的内容都是不相同的,即使形式相同,单单只靠一套恒久不变的串词是远远不够的,多数非节目主持在主持活动中都是尽量多地将已经准备好的华丽文字背诵出来。这样看上去衔接得紧凑流畅,但是严重影响了语言表达以及思维上一些闪光点的出现。一套主持词可以百搭各种主持活动,不管主持的活动内容适不适合,只管把准备的一一背出,给大家一种似乎出口成章却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的感觉。实际上,这就是没有充分地考虑语言语境,没有充分地结合活动和节目本身进行发挥创作的结果。语言表达形式的模式化、定式化、规范化,缺乏创新,是现在非节目主持活动中常见的问题。

2.主持人的言语缺乏对象感

目前,很多主持人在非节目主持活动中都喜欢自high,在不了解现场情况的前提下,没有与受众任何的沟通,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制造气氛,往往得不到受众的认可和回应,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有时,主持人完全不根据现场的情况变化,照本宣科地按照自己既定的流程主持,却没有发现由于缺乏交流,使得自己的话语变得生硬且多余。此时往往受众都会有强烈的排斥感,到底是在进行非节目活动,还是在看主持人做脱口秀?如果没有受众,主持人的任何传播都是无效的,这样一来,不但不能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反而会严重影响庆典活动的质量。

3.优秀主持人缺乏

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有机组织者,他(她)必须对所主持的节目整体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对现场的控制驾驭能力。我国有不少主持人在从事非节目主持活动,但是有个性而且优秀的主持人却不多。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不高、主持风格庸俗化、个性不突出、洞察思辨能力差等方面。另外由于很多非节目主持人并非专业出身,对专业的生疏和不了解导致主持人出现职业素养差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主持人喧宾夺主,不能成为非节目主持活动的引导者,而把自身当成活动的主角,忽视了非节目活动的本身。还有一些主持人业务不过关,普通话说不标准,着装、发型、言辞都太过社会化,更像是说相声或表演小品。此外一些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趋向于程式化,不善于倾听和思考,与非节目活动的受众难以进行真心交流,使活动流于形式。

三、非节目主持人在活动中的恰当定位

(一)组织者

一场非节目主持活动,主持人的组织作用首先表现在语言的组织上。一般来说,非节目活动中,主持人是整个活动的引导者,他的语言直接引导着整个活动的进行。作为活动的引导者,主持人应该根据活动内容的主题,选择制订相应的语言,准备与活动贴切的表达内容与思想。语言要尽量平实、简单、贴近受众、贴近生活,便于受众接收与传播。在很大程度上,语言的内容决定了非节目活动是否成功。其次是表现在非节目活动的组织上。非节目活动是靠主持人和现场受众共同参与完成的,活动内容流程的选择与策划是至关重要的。一场活动是否做得与众不同、独具特色,是否做到传播有效、生动、深刻,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主持人是否做到心中有数,言之有物。当整个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流程被确定下来,主持人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指定相应的环节并确定主持风格。言语的控制直接决定着活动的质量,所以说主持人先是一场非节目主持活动的策划者,然后才是非节目活动的参与者。除此之外,在活动中主持人还要组织现场的气氛,调动受众和所有参与非节目活动人员的情绪,让大家围绕活动的主题一起参与其中。

(二)参与者

成功的非节目活动,不仅要强调现场受众的参与,更需要主持人的参与。主持人的言语,串词直接引导活动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方面要通俗、简洁有条理,不要晦涩难懂,让人听了云里雾里不着边际。主持人参与活动之中,才能成为最有发言权的人,作为活动的一部分,主持人可以站在受众的角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把受众带进互动中,使活动更有效果。同时要给受众接收、吸收和反应的机会,不要只是主持人在台上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说,也要察言观色,时刻反馈受众的意见。事实上,现在的很多非节目活动中,主持人都反客为主,成为了活动的主题,主持人在台上的表演使得整个活动的意义出现了偏差,本来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却成为了活动的主体,把活动本身的意义和内容忘记了,使得活动成为了主持人的个人表演场。在某种程度上,主持人要隐藏自己的主观倾向,把思考和判断的权力交给受众,要把活动本身的主体或是主角突显出来,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主持人要懂得做好绿叶的角色。参与者都带有一定的随机性,这就要求主持人要当好引导者,无论是现场介绍、提问、即兴点评,还是相互交流都要始终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要对活动的走向、节奏进行控制,对现场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变处理。

(三)倾听者

学会倾听,是非节目主持活动中一种基于全场驾驭基础上的倾听。非节目活动主持人最常犯的毛病是三个“听不”:听不见、听不进、听不懂。主要反映在非节目主持人说完第一句话就想马上说第二句话,强烈的表现欲望使主持人想要说的欲望特别强烈。受众接受与否,场合适合与否,活动流畅与否都不重要,只要把能说的、准备说的全说出来就行。进行第一个活动环节就开始急切地想要切入下一个环节,这也是主持人对整个活动不熟悉的表现,由于害怕出错出问题,于是就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活动的流程以最简单的方式快速地进行完。但是这是不可能再进行第二次和补救的活动现场,不是彩排,当然不能草草了事。主持人的“听”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接收情况的反馈,要迅速对信息作出判断,并且预测活动发展趋势和走向,及时发现并抓住新冒出来的、有意义的话题。倾听的艺术在于:首先,主持人应用心地去体会受众和所有非节目活动参与者的心声,要站在受众的角度为他们着想,引导活动向受众期盼的方向发展。及时调整内容和情绪,调动受众积极参与其中。让受众在心理上愿意靠近主持人,缩短和主持人之间的距离,也就能更好地参与活动,与活动进行互动。其次,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语言内容和风格,不能影响整个活动的流畅度,要懂得变通,灵活地变化,做到突出主题、见好就收、气氛不足时及时补充。

(四)驾驭者

主持人的驾驭能力是通过对非节目主持活动主题的掌握、对活动现场的掌控体现出来的;以一种平民的方式去展示、表述和传达,在主持人和现场受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构筑起活动的立体空间;使受众都成为活动本身的一部分,让受众有种主人翁的感觉,就像常说的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活动开始之前,主持人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如对资料的收集,对活动内容形式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偏题或漏掉关键的环节和要素。在非节目活动进行过程中,允许受众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的内容进行及时修改和反馈,但是主持人要把所有的观点和想法统一起来,因为主持人是整个活动的串联者。学会掌控现场气氛,对各个环节内容上的修饰适可而止。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在活动进行中适当地进行阶段性的过渡总结,加上主持人的加工和引导会产生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