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又称“丧礼”,是人死后由亲属、同事、朋友、邻居等进行哀悼纪念的仪式。它是对死者生前业绩的追念和总评,也是人类特有的处理死者的一种信仰方式。因此,丧葬仪式向来被看作是一件十分庄重的大事。
吊丧,又称吊孝、吊祭,指闻亲戚、朋友、邻人等丧后,亲自或遣人前往祭奠死者并慰问丧主。如果你得知亲朋好友去世的消息,理应前往吊丧,尤其是交情较好的亲友、师长、朋友去世,不去吊丧是十分失礼的。
一、吊丧的三种礼仪方式
(一)参加死者的追悼会
这是吊丧的最好方式,死者家属总是欢迎尽量多的人参加追悼会。参加追悼会应注意以下五点。
(1)吊丧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应怀着沉痛的心情,带着严肃的表情,认真履行每一项仪式。着装打扮以清淡、素雅为宜,言谈举止以端庄沉静为宜,应与场合的气氛相协调。切忌三五成群、谈笑风生、漫不经心或中途退场。有些人浓妆艳抹、披红戴绿也是不应该的。凡此种种,都是对死者的大不敬,对丧家的不礼貌,是吊丧的大忌。生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依佛法的观点来看,生不足喜,死亦不足悲,唯以庄严的心态面对之。因此,遇有亲朋好友去世,应以庄重的心情参加吊丧,并注意吊丧的礼仪。
(2)接获电话或讣文通知时,应以诚恳的语言安慰家属,勿在言行中加重家属的悲伤。
(3)奠吊时,应肃穆静默。司仪在说话时,应庄重聆听。
(4)上香时,齐眉一举即可。除直系亲族成员外,一般行礼者以鞠躬或问讯即可。向亡者致意后,接受两边家属的答礼并回礼。
(5)团体参加公祭时,行动要整齐一致,勿到处走动喧扰。
(二)到死者家中抚慰死者亲属
如果自己没有赶上追悼会,或是追悼会后,均应到死者家中劝慰其家属节哀顺变、保重身体。有时还应给与必要的资助。对死者家属的帮助,也是对死者的悼念。此时,应该谈吐得体、服饰朴素、感情真挚,让死者家属真正得到精神慰藉,以便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三)向死者家属发唁电
由于自己远在异乡,或有别的特殊原因未能赶回参加丧礼,不能给死者家属当面慰问时,可用唁电的方式吊丧。在唁电语言中,应表示出自己沉痛哀悼的心情,并以真情劝慰家属尽快从悲痛中走出来,尽快恢复正常。目前,唁电的致哀对象往往是原机关或单位团体的重要领导人,或在革命和建设中曾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物,普通人用得较少。
二、丧葬悼唁和谒墓
(一)丧葬仪式
人去世后,家属和亲友都十分悲痛。重要人士的逝世,还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和关注。举行丧葬仪式,是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敬意与悼唁,寄托生者的哀思。
丧葬仪式各国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的葬礼活动还带有宗教的色彩。
人去世后,其家属或治丧机构要尽快发布“讣告”,将逝世的消息尽早通知死者的亲友、同事和商业上的合作者,并说明葬礼将于何时何地举行。“讣告”可以以信函的方式发出,也可以用电话电报传递;如需要通知社会上广泛的相识者,也可登报。“讣告”所用的信笺、信封,往往带有黑色的边框。
接到“讣告”的亲友熟人,可以写唁函、发唁电给死者的家属,以示哀悼。在许多国家都有为殡葬服务的殡仪馆、丧葬服务社等,承办丧葬的有关事宜,根据死者亲属的要求,协助安排后事。
西方国家,葬礼一般在教堂举行。葬礼前,灵柩停放在教堂中,由亲友轮流守灵。举行葬礼时,参加葬礼人员在教堂入座,通常是至亲好友在前面,一般亲友在后面。葬礼程序包括祷告、诵赞美诗和牧师致辞等。葬礼毕,人们向遗体告别,然后用灵车将遗体送去墓地安葬。去墓地一般只是主要送葬者出席,他们还象征性地为墓穴掩土。非宗教性的葬礼,常常就在公墓的礼堂或墓地举行。葬礼应始终保持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深思默祷,向死者沉痛志哀。在西方参加葬礼一般不号啕大哭。参加葬礼,不要穿色彩鲜艳的服装,应穿深色或其他颜色暗淡的衣服。男子系无花黑领带,左臂可戴黑纱(也可不戴)。女子的饰物应当简朴。每人胸前可戴一朵白花。
参加葬礼当然是一件很悲伤的事,但人们倾向于不要过分流露悲伤。因为那会增加死者亲属的悲痛。当然也不应强作笑容或谈笑。同死者家属握手时,可以不说话,也可以低声说一两句表示悼唁及慰问的话,如“接受我深切的哀悼”“请节哀”“多保重”等。在葬礼进行时,不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哀伤的死者亲属。
给葬礼送花,可在葬礼举行前,通过葬礼承办人或花店办理。如讣告上写明“敬辞鲜花”,则应当遵从,不必送花。送花时,应附上写有悼唁字句或“献给×××”字样的飘带,并附有赠花者的姓名。外国习惯不用纸花。也有的人写挽联、诗或文章以纪念死者。很亲近的亲友可以登门吊唁,并帮助家属治丧。但如死者的亲人哀伤不已,不愿接见亲友,则应当为他(她)着想,不去登门。
国家高级领导人去世,特别是在职的主要领导人去世,一般都要举行隆重的丧葬仪式,并下半旗志哀。有的国家还规定,志哀期内停止娱乐。在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遗体下葬时,停靠在车站码头的火车、轮船、军舰以及工厂等要鸣笛并挂半旗志哀。有的国家还要为国家领导人去世举行“国葬”。
(二)吊唁仪式
吊唁是治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吊唁活动主要是瞻仰遗容和向遗体告别,一般在灵堂进行。灵堂布置要求庄严肃穆,在大厅入口处上方,悬挂黑底白字的横幅,门边放置签名簿,并为吊唁者准备白花。大厅内下面墙上悬挂死者遗像,镶以黑边或黑纱,上面悬挂黑底白字横幅,以及黑黄两色挽幛。遗体置于大厅中间(若是骨灰盒,要置于遗像下),周围拥以鲜花和常青树木。遗像两侧放置各界人士送的花圈,亲属的花圈置于遗体前(或骨灰盒前)。
(三)谒墓仪式
谒墓仪式指的是向已故领袖、民族英雄或无名战士的纪念碑或陵墓献花圈活动,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历史上有影响的杰出人物的敬意。
各国向纪念碑或陵墓献花圈的礼仪程序大致是:
(1)现场安排仪仗队、军乐队,并委派高级官员陪同。
(2)仪式开始时,乐队奏乐,花圈由东道国礼兵(或谒墓者随行人员)抬着走在前列,仪仗队分列两旁,谒墓人随行于后。
(3)搁置花圈时,谒墓人往往要上前扶一下,有的还整理一下花圈上的飘带。然后稍退几步,肃立默哀,绕陵墓(纪念碑)一周。信仰宗教的谒墓人,有的还为死者祈祷。
我国领导人出国访问时,也往往按对方的习惯谒墓或向无名英雄纪念碑献花圈。前来我国访问的国宾和其他重要的外国宾客,根据其意愿,安排向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或瞻仰毛主席遗容。
来访国宾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圈,由外交部副部长或礼宾司司长陪同。花圈由来访代表团或来访国驻华使馆准备。献花仪式程序为:
国宾乘车抵达纪念碑前,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名礼兵抬扶花圈走在前列。国宾及其随行人员缓步走向纪念碑,军乐团奏乐。陆海空三军礼兵持枪向国宾致敬,国宾安放花圈后,军乐团奏致敬曲,全体肃立。礼毕,绕纪念碑一周。
国际上,有时出于某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墓(碑)的政治背景等因素,领导人不应或不愿参加这类活动。所以在国外访问,如欲谒墓或向某纪念碑献花圈,应先将其政治历史背景了解清楚。
谒墓仪式过程充满庄严肃穆的气氛,参加仪式人员应穿着素色服装(有的国家要求着礼服),谒墓时应脱帽(军人若不脱帽应行举手礼)。
谒墓仪式的程序应事先扼要地通告对方。在国外谒墓(碑)应事先向对方了解谒墓程序和其他习惯做法;花圈、飘带等物需早作准备,飘带上的题词要书写得恰当。
有些国家的陵墓建在寺院内,谒墓有其独特的宗教仪式,不信教者前往谒墓,对于宗教仪式中的一些动作,可不仿效,但应遵守对方的风俗习惯。如进入清真寺要脱鞋,妇女需用头巾包住头发,等等。
三、追悼会悼词的写作
追悼会主持词的关键,是要把悼词写好。悼词不能篇幅过长,一般以1200字以内为宜,最多不能超过3000字。悼词内容要层次清楚,事迹突出。
悼词的格式如下:
(一)标题
悼词的标题有几种写法或用法:
(1)在悼词正文前写上“悼词”二字。
(2)主持人在追悼会上要用“×××同志致悼词”。
(3)贴出、刊印时要用“在追悼×××同志大会上×××同志致的悼词”。
(二)正文
悼词正文的写法或用法:
(1)写明用什么心情悼念什么人。
(2)写明去世者生前的身份或担任的各种职务名称,何种原因在何年何月何日几时几分不幸去世的,终年岁数。
(3)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去世者的简单生平。
(4)对去世者的称颂,可概括成几个方面,文字力求简洁。
(5)评价去世者带来的损失,应实事求是。向去世者学习什么,可分成几点写明,用什么实际行动化悲痛为力量。
(三)结尾
自成一段。一般有两种写法:
(1)一句式:“×××同志安息吧!”
(2)概括式:“×××同志和我们永别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等,一定要注意简短。
(四)写悼词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写悼词的目的是主要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歌颂死者生前在革命或建设中的功绩,让人们从中学习死者好的思想作风,继承死者的遗志。但是这种歌颂是严肃的,不夸大,不粉饰,要根据事实,作出合理的评价。
(2)要化悲痛为力量。有的死者生前为党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们的美德会时时触动人们的心灵,悼词应勉励生者节哀奋进。
(3)语言要简朴、严肃、概括性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