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设中,常需要将原来起伏不平的坡地平整成按设计要求的平坦地面或具有一定坡度的斜面,以满足修建广场、运动场及园林建筑的用地要求,或为种植苗圃、草坪提供较平缓的园林用地。在平整场地过程中,主要工作是土方量的测算,平整场地的土方量不仅为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而且它还是进行工程投资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等项目的重要依据。
园林场地平整前首先要对平整地区进行地面点高程测量,在有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区,应尽可能先在地形图上进行平整土地的设计与计算,然后进行实地测设,以便施工。园林场地平整因施工条件、规格与要求各异,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方格水准测量法、断面法及等高面法。
11.1.1 方格水准测量法测算土方
方格水准测量是在待平整的土地上先建立方格网,然后用水准测量测定各方格点的高程,进而计算设计高程与挖、填高,最后进行土方计算。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而地块面积较大的土地平整。其具体步骤如下:
1)布设方格网
图11.1 方格网面水准
在地块边缘(渠道边或路边)用标杆定出一条基准线。根据地形起伏变化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在基准线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如5,10,20,50 m等)打上木桩。桩间距越短,量测土方量的精度越高,但测量计算工作量越大。在平整方案中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桩距。然后用经纬仪或用皮尺按勾股定理在各木桩上作基准线的垂线,延长各垂线,再在各垂线上按规定的间距设点打入木桩,这样就在平整地块上构成了方格网。方格网横行各桩点用A,B,C,…表示,方格网纵行各桩点用1,2,3,…表示,这样方格网每个桩点有确定的点号,如B4,D6等,如图11.1所示。
为了便于现场记录和室内计算,应按比例(1∶500~1∶2 000)绘一草图,在草图内应注明方格网中各桩位的编号、比例尺、指北方向及平整区域内的明显地物(如道路、电杆等)。
2)方格网面水准测量
进行面水准测量前,首先要决定高程起算点。平整后的地面要求高程一定时,必须设法与测区附近的国家水准点联测,引接起算高程。平整后地面高程可以为任意时,可在测区附近设置一临时水准点或可利用方格网中任意一桩点,假设其高程,作为全测区统一高程的依据。
方格网范围不大,桩点间高差也不大时,水准仪可安置于测区中心能测量全方格网各桩点高程,测量工作较简单。如果桩点间高差较大或者测区范围宽广,可在方格网内测设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如图11.1中的Ⅰ,Ⅱ,Ⅲ,Ⅳ为测站,一个测站可同时测定若干个桩点的高程。利用C2,E4,D6,B4等桩点作传递高程的转点构成闭合路线。将国家水准点的高程引测到C2桩位,或者假定C2桩点为某一高程值。测量后按等外水准测量成果计算的方法推算E4,D6,B4等转点的高程。然后将转点高程加上后视读数获得测站的视线高程,将每站视线高程减去各桩点的前视读数,即可获得该站各前视点的高程。
面水准测量读至厘米已足够,扶尺者若遇到方格网中个别桩点在局部凹凸处,可在附近选择具有高程代表性的地面点立尺。尺子都竖立于桩点地面,在各木桩顶平地面时,才立尺于桩顶。
3)计算设计高程
计算设计高程的方法有如下两种方法:
(1)算术平均值法
如图11.2所示,取各桩点高程平均值作为土地平整设计的高程。即:
式中 H设———土地平整设计高程(土地平整后的高程);
[H]———各桩点高程总和;
n———桩点的个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