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职业价值观测验要素

国内职业价值观测验要素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测验研究经历了一个学习、借鉴和内化的过程。凌文辁等学者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量表”为基础,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22条“职业价值观问卷”。余华等学者采用了已修订的国外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研究。近年来,职业价值观测验受到我国学者的持续关注。这说明,我国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丰硕,令人鼓舞。

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测验研究经历了一个学习、借鉴和内化的过程。宁维卫(1996)修订了舒柏(D. E. Super,1970)的“职业价值观量表”,把职业价值观分为进取心、生活方式、工作安全、声望和经济价值 五个维度。白利刚等学者(1996)从我国国情出发,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量表为基础,对其进行了部分修订。马剑虹等学者(1998)借助国外量表,从工作行为评价、组织集体观念、个人要求三个因素来分析员工的职业价值观。凌文辁等学者(1999)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量表”为基础,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成分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22条“职业价值观问卷”。

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给予了积极的重视,不同研究方法的探索形成了热潮。余华等学者(2000)采用了已修订的国外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大学生与内地企业员工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比较研究。阴国恩等学者(2000)概括出职业价值观的内容为充分发挥能力、收入、创造性、地位和名声、稳定性和将来的保障、自主、成长为领导者、同他人合作、冒险、帮助他人10个方面。于海波等学者(2001)指出,职业价值观由愉悦、自我提高、人际关系、家族、贡献、威望、物质和环境八个维度构成。王垒等学者(2003)采用自编的量表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经济酬劳与工作环境、个人成长历练与未来发展、企业组织文化与管理特色,以及社会地位与企业发展前景四因子模型。喻永红等学者(2003)利用自编问卷在全国高校的调查表明,高年级学生更注重福利待遇,低年级学生更注重社会贡献,说明高年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具现实性,国内外职业价值观测验要素见表2-1。

表2-1 国内外职业价值观测验要素(维度)

金盛华等学者(2005)把职业价值观分为目的性和手段性价值观。前者是个体评价与未来职业选择的隐藏动机性标准,包括维护家庭、追求地位、实现成就和促进社会发展等;后者是个体评价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外部条件性标准,包含轻松安定、性格爱好、道德规范、名誉薪酬、职业发展前景和福利待遇等。王振华(2005)分析指出,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往往局限于国外的某一种理论,缺少自己的理论基础,缺乏对中国具体国情和民族特性的考虑,各结论之间很难吻合。他从需求理论出发,提出了组织安全、人际关系、威望尊严、自我发展、安定休闲和贡献利他六个构面取向的职业价值观。姚永松(2006)参考并融入了吴铁雄、宁维卫、舒柏(D. E. Super)、凌文辁、伊利泽(D. Elizur)等学者提出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要项的观念,编制了一套包括声望、保健、发展、他人导向四个因素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梁润华(2008)以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中的九个职业价值标准对学生进行调查。

近年来,职业价值观测验受到我国学者的持续关注。袁继道(2011)从晋升机会多、收入高、福利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大学生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来测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刘红敏(201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于海生等学者(2011)以四因素结构和“职业兴趣量表”为依据,编制了“公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并分别于2003、2006和2010年随机对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笔者以“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为题,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出25年来(1990—2014)国内学者的研究论文有314篇。分析发现,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调查分析和培养;不同时期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和量表设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不同专业类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不同院校或区域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定量分析;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结构的本土化研究;女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引导;民族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等。这说明,我国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丰硕,令人鼓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