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趣内涵研究的应用探讨

兴趣内涵研究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兴趣内涵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从兴趣促进个人学习、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择业、就业和创造力提升,以及个人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对兴趣内涵研究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说明兴趣促进个人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王同军和司继伟赞同兴趣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性格发展。王同军和司继伟认为,兴趣使人指向所愿意接近的对象,激发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并能派生出快乐和安逸,舒畅和满意。

在对兴趣内涵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学者们也从兴趣促进个人学习、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择业、就业和创造力提升,以及个人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对兴趣内涵研究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一) 兴趣促进个人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促进个人学习进步。作为一种积极的和情感的心理倾向,兴趣为个人带来了学习的快乐。因为快乐,兴趣对个人学习起到改善学习过程,促进学习成果和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蒋涛(1994)对我国中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正相关高达66%。说明兴趣促进个人学习,并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章凯和张必隐(1996)探讨了兴趣对个人学习过程中文本的阅读理解,研究表明兴趣高的学习者比兴趣低的人相信自己所填的词具有更高的正确性。因为有兴趣,学习者就会在阅读文本时采取深度加工的策略,对所读内容建立更多的联系和独立思考,促进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理解,从而获得更强的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夏凌翔等学者(2002)指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对学习形成功用性、愉悦感、消遣性和相投性大于无味性的认知与情绪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产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如果学习者体验到愉悦感大于厌倦感,优越感多于无助感,则会真正产生并维持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习兴趣需要注重策略。比如在教学手段上可运用电化教具——板书、多媒体、实物等;提供新奇材料——教材之外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新闻或科技资料;开展多种活动——演讲、竞赛、游戏、动手操作、小组活动等。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巧设问题情境,调节课堂气氛和导入语,诱导学习兴趣;充满信心地想象,培养学习兴趣;及时反馈结果,强化学习兴趣;科学适度评价,巩固学习兴趣;直接间接结合,提高学习兴趣。

(二)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个人兴趣虽有先天遗传的个性差异,但往往受到后天生活环境和所从事活动的影响而改变。兴趣对个人当前的个性发展起推动作用;对个人未来的个性发展起准备作用。孟昭兰(2005)指出,由于兴趣有注意的指向性和集中性特点,人的兴趣和认知的相互作用经常导致一种恒常而稳定的兴趣认知倾向。当这种倾向在个体身上内化而经常地表现出来时,就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兴趣个性倾向,如逻辑思维、操作活动、感情体验和社会交往型。王同军和司继伟(2006)赞同兴趣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性格发展。李红(2007)强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客体的积极态度的个性倾向。它从一定的需要出发,并伴随着满意的情感。吴大同和孙丽华(2007)认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学科或职业等)发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能积极地感知和关注该事物的知识、动态并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就能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即形成能够推动工作和学习的动力,把工作和学习引向深入,促进个体能力和性格发展的高效能兴趣。因此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兴趣促进个人心理健康

兴趣对个人心理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刘卫华和黄雄文(2003)指出,有兴趣爱好并且经常参与的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那些缺乏兴趣爱好,或虽有兴趣爱好但不常参与的人。王同军和司继伟(2006)认为,兴趣使人指向所愿意接近的对象,激发人对事物进行钻研和探索,并能派生出快乐和安逸,舒畅和满意。兴趣活动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促进心理发展,增强自我效能感,还能使个人的主动性和意志力得到检验和培养,是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张翼飞(2010)强调兴趣的作用时指出,兴趣决定个人的投入程度,因为感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不知辛苦;因为感兴趣,做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和赚钱,而是在享受其中的乐趣。张娟(2013)指出,兴趣从一定的需求出发,产生并持续地专注于某种活动,并在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满意的情感。在追求兴趣活动的过程中,个体因为关注于外界事物,并被自己喜欢的兴趣活动所吸引,忘却了内心的压力,因此兴趣爱好有利于个人克服焦虑,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四)兴趣是择业就业的重要依据

兴趣对于寻找个人未来发展方向的职业选择,增强职业生涯的适应性和满意度,获得职业发展与成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年来,人们逐渐关注到,职业兴趣测验是中学生填报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和决定未来方向的参考依据。通过职业兴趣测验可以推测个人的专业兴趣和潜能,帮助个人确定自己的“最佳专业”或“最佳职业”目标,并给予专业填报启示。同时,人们在择业、就业或创业时,常常以是否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作为关键参考条件和依据之一,尤其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个人潜能发展需求的提高,这种考虑变得更加现实和必要。

不仅如此,兴趣可以增强人的职业适应力,使个人能更快适应职业环境和角色,广泛的兴趣可以使个人对多变的环境应付自如,即使变换工作性质,也能很快地熟悉和融入新的工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人如果从事的是自己有浓厚兴趣的职业,就会坚定地追求这一职业,尽心尽力地去工作,并使自己达到理想的工作状态。

(五)兴趣促进个人创造力的提升

兴趣使人全力去获得自己所喜欢的学科知识信息,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启迪智慧并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同时兴趣可促进个人学习或工作过程中注意力的集中,而注意力的集中,就会导致深入地了解,长期的深入了解,自然会逐渐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因此,兴趣有助于个人智力的开发,是个人成长、成才和事业成功的起点。事实上,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等专家学者,许多是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些研究资料显示(俞文钊,1996),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工作感兴趣,就能够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较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相反,对工作缺乏兴趣的人,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可见兴趣促进个人对有效地学习、愉悦地工作、全力投入工作和钻研从事的活动,从而促进个人不断地提升对学习和工作的创造力。

(六) 个人兴趣的培养与发展

1. 认识自我兴趣,提高兴趣品质

兴趣是个人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良好的个人兴趣培养首先要对自我兴趣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认识个人兴趣既包括内在的我,也包括外在的我。以职业兴趣为例,如果一个人缺乏某种职业认识,或根本不了解这种职业,就不会产生情感,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因此职业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小孩从小了解父母的职业,体验和尊重社会上的各种岗位;学校为学生提供职业信息、企业用人信息,帮助他们认识岗位环境和职业规范等。在认识自我兴趣过程中,个人要主动听取家长、老师、同学的意见和评价,也可以参加兴趣测验,了解自己最喜欢什么和最适合做什么,目的在于深入认识和客观评估自我兴趣,包括自我兴趣的倾向性、范围、稳定性、效能和发展水平;个人兴趣发展所处的环境和拥有的资源。即通过职业兴趣测验,从中发现和选择自己的职业兴趣及适合的职业类型。同时关注个人选择的学科或职业,争取从有趣到乐趣,再从乐趣到志趣,不断提高兴趣的品质。

2. 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兴趣培养

兴趣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个人兴趣往往也是类型繁多。这就给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提出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培养要求。从学校角度,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多元兴趣。从社会角度,就是要积极为不同人群提供多样的活动。开展各种活动,目的就是培养个人的多元兴趣。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活动的作用是明显的。个人往往从各种活动经历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决定是否今后继续参与相同的活动。从个人角度,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和访谈学科专业或职业成功人士等,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兴趣面。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就能获得兴趣体验和认识,从情境兴趣到个人兴趣,并根据社会发展和自我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个人兴趣。如个人职业兴趣培养,如果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个人有机会参加不同职业的体验、实习和实践,感知职业情趣,享受职业乐趣,那么就容易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职业,促进个人择业就业中“人职匹配”理想的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