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宿荣江.会展管理与服务[M].5版.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表2-5 亚太地区影响奖励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资料来源:1995年亚太地区会议市场报告.
表2-6 2000年在美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奖励旅游目的地
资料来源:According to the incentive Magazine Travel FACTS Survey,Incentive Magazine,December 2000.
从表2-4、表2-5、表2-6可以看出,国外在奖励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一般倾向于:
①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城市环境优美,清洁卫生。
②地区的中心城市或首都。这些城市的交通、通信、银行、金融等较发达,覆盖面大,有相当的吸纳和辐射能力。
③国际性都市。当地驻有较多国际性的常设机构或国际组织,以此作为接纳国际奖励旅游的媒介。
④具有较完备的接待能力。在硬件方面要求有4、5星级酒店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以及计算机设备、旅馆、会场等服务设施,在软件方面则对现代化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要求较高。
⑤较好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治安良好,社会文明。
⑥良好的目的地形象,交通畅达。
4)专业奖励旅游机构较健全
奖励旅游一度只由公司进行策划,但奖励旅游区别于一般常规旅游的特征,使得奖励旅游的运作变得更加复杂,为了适应奖励旅游的迅猛发展,国外专业的奖励旅游机构纷纷建立。这些机构不仅包括具有政府职能的奖励旅游局,同时还包括企业性质的专业机构。在美国,这些机构被称为“动力所”(Motivational House),其不仅策划奖励旅游活动,而且还为需要购买奖励旅游的公司组织安排奖励旅游。在国际上,从事奖励旅游业务的机构基本分为3类,即全方位服务奖励公司(full-Service Incentive Company)、完成型奖励旅游公司(fulfillment type of Incentive Company)和奖励旅游部(Incentive travel department)。
(1)全方位服务奖励公司
全方位服务奖励公司在奖励旅游活动的各个阶段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从策划到管理这次奖励活动,从开展公司内部的沟通、召开鼓舞士气的销售动员会到销售定额的制订,同时还要组织并指导这次奖励旅行。这类服务相当全面,持续的时间很长,还要访问不同厂商与销售办事处,所以此类公司获得的报酬是按专业服务费加上旅游服务销售的通常佣金来收取的。
(2)完成型奖励旅游公司
完成型奖励旅游公司实际上是单纯安排旅游的奖励旅游公司,通常规模较小,多数是全方位服务奖励旅游公司原来的管理人员创办的。其业务专门集中于整个奖励活动的旅游销售上,而不提供奖励活动中需要付费的策划帮助。他们收益来自于通常的旅游佣金。
(3)奖励旅游部
奖励旅游部是设在一些旅行社里从事奖励旅游的专门业务部门,其中部分奖励旅游部有能力为客户提供奖励旅游策划类的专业性服务。
5)奖励旅游市场推广活动趋向展会化、定期化
国外奖励旅游市场发展越来越成熟,推广活动出现了质的飞跃,展览会成了奖励旅游主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在众多展会中,EIBTM展(欧洲会议奖励旅游展)和TI&ME展(芝加哥会议奖励旅游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EIBTM展是世界上重要的、专业水平高、交易实效好的会议、奖励和公务旅游展之一,每年5月份举办一次;IT&ME展是世界上较为重要的会议和奖励旅游展,每年9月份举办一次。此外还包括EIMMT(日内瓦国际会展旅游展),ICTMA(马来西亚亚太奖励旅游和会议展览)等。买卖双方交易活跃,成交额占据了国际奖励旅游市场中的大部分份额。
6)奖励旅游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在国外,一些国家奖励旅游的发展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如美国允许将销售额的2%作为奖励旅游经费,这部分费用可以计入公司成本,而且不计入个人收入。这样奖励旅游就成了合法的避税手段而得到了企业的高度重视,无形中推动了奖励旅游的发展。
【资料链接】
EIBTM 2013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研究报告
2013年的全球经济形势
发达国家方面:美国经济迅速恢复活力,日本出现转机,结束了近二十年的令人难受的通货紧缩,欧元区许多国家可能逃脱经济衰退的困境,自4月以来,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已经有了提高,未来更接近于100的临界值。
发展中国家方面:金砖国家,除了中国经济表现突出外,其余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均表现平平,尽管各自都有造成经济发展瓶颈的困扰,但总体经济发展潜力依然巨大。灵猫六国,由6个新兴市场国家——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组成,由于其数量可观的年轻劳动力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使经济发展充满了新的活力,即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经济角色。
至今为止,全球经济增长停留在低速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尽管进程相对缓慢,全球经济已经从危机中持续复苏。
关键行业部门的表现
会展行业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行业部门的表现与发展,尤其是像产品发布会、奖励旅游和培训会等占行业会议的较大比重的活动数量与质量,直接体现了这些行业会议细分市场的盈利能力。
2013年餐饮、化工和制药这3个行业,是仅有的在大多数国家被列为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及乐观发展前景的行业,紧随其后的还有信息技术、直销等行业部门,而交通运输及建筑等部门则前景依然悲观消极。而在考虑了每个国家在全球经济的相对分量不同,以及业务部门不尽相同的情况下,又发现有两个部门现在有特别积极的前景:航空和汽车。
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行业部门的经济增长,行业会议、活动或商务旅游等活动自然会从中受益,具体主要是指从新产品的发布,培训激励员工等活动中获得业务。
公司会议
在经济危机爆发后的几年里,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在进行现金储备,不敢乱花钱,以防止危机反弹。但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不少迹象表明企业们在不断放松企业活动的支出。对会议活动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共有83%的受访者乐观地评价关于对2013年余下的交易前景,几乎一半的受访会展场馆预测在明年的业务增长额为5%,将在金融和医药等领域之间有较强的表现。
协会会议
欧洲行业的前景相对乐观,业内专业人士预测欧洲该业务水平将以约2%的速度增长。仅仅两个月后,就将预测增加至4%。美国会议的专业人士预言有3.5%的增加。
我们的结论是,在欧洲市场改善经济稳定和增长的迹象会议,会在国内企业和国际行业协会的活动中带动更强的信心。
商务旅游
《展望报告之西欧篇》是对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5个重要的商务旅行市场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的。这5个市场占该地区商务旅游的大部分份额,接近70%,影响着整个欧洲商务旅行市场。
2013年,欧元区的南北差异仍像去年一样,南部的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仍是负增长,而北部的德国和英国呈现正增长。其中德国仍然是欧洲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在2012年达到505亿美元,在2013年增加5个百分点即达到530亿美元。
奖励旅游
根据过去一年里发表的一些重要数据,全球奖励旅游部分总体上是呈现乐观形势。在2012年12月由奖励旅游者管理协会发表的SITE指数可以看出奖励旅游呈现上升趋势。86%受访者预测奖励旅游将在1~3年内上升,更有人预测在短期的6个月内也会有所上升。与2012年9月相比,受访者在2013年4月的IRF调查中表示他们对奖励旅游的计划和实施持有更高的期望。
在2013年4月,认为经济对奖励旅游有积极影响的占56%,而去年只占43%。认为经济对奖励旅游有消极影响的占31%,比去年下降了5%。
总结
2013年可以被认为是会展业发展得比较光辉的一年,同时也成了日后会展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标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上述对会展业的表述,这个行业可能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后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举个例子,举办一个会议会在预算和执行方案的审批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就像其他国家的许多公司,为了能在会议中更好地达成他们的目标,为了能从中获得更多并且控制预算,他们都会非常认真、仔细地去考虑会议中的每一项细节。
而且在另一方面,许多会议展览会设施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仍然要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更努力地去奋斗,才能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站在自己所期待的位置。
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有一条准则是永远不变的,即想要在这个竞争激励的行业中生存,我们必须要比别人更创新,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和提高自己的在处事上的各种能力。
(资料来源:根据ETBTM官网报告翻译。)
2.2 国内奖励旅游发展概述
2.2.1 国内奖励旅游的萌芽
普遍认为,改革开放后随着大批外资企业的涌入,作为先进管理手段的奖励旅游随之进入我国。但编者认为,中国奖励旅游的缘起在某些方面与苏联政府实行的奖励旅游有些类似。确切地说,中国的奖励旅游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政府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兴办的疗养院中所进行的休假疗养活动已经具备了奖励旅游的基本特征。
这些疗养院大多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六七十年代成长缓慢,在80年代又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它们多建在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的旅游风景区,或依山傍水,或在森林中、温泉旁。来休假疗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政府机关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层层选拔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费用由政府和企业承担,而目的基本上是出于对优秀人员的表彰和激励,这些特征和奖励旅游非常相似,具体见表2-7。
表2-7 奖励旅游与疗养院的对比
2.2.2 国内奖励旅游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世界普遍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公司到亚洲寻求发展甚至将总部迁移到亚洲,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随之在亚洲传播开来。与此同时,亚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日益成熟,一些奖励旅游策划者开始选择亚洲作为奖励旅游目的地,1993年,亚洲一些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泰国曼谷、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已经接待了为数可观的奖励旅游团,据估计约占其接待总量的10%。而亚洲日益发达的经济,尤其是亚洲的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开始自己组织洲内的奖励旅游,更是推动了亚洲奖励旅游的发展。但短途奖励旅游仍然是亚洲奖励旅游的主流。
在这样的区域环境背景下,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外资企业大量涌入中国,欧美盛行的奖励旅游观念随之在中国传播。在中国范围内,外资企业和大多数三资企业秉承国际传统,奖励旅游作为其内在的管理手段得到了继承,如友邦保险公司、安利公司、惠普公司、欧司朗公司、IBM公司、三星公司、微软公司等;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机制灵活,奖励旅游发展也比较迅速;而国有企业因为受国家规定、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却很少看好奖励旅游这种方式,甚至认为奖励旅游是公费旅游,是不正当的。而来自旅行社的统计资料也证明了这种看法:数据显示,预订奖励旅游团最多的还是外资企业,占到60%,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大约占到35%,而国有企业仅有5%的比例。
因为奖励旅游具有“团队人数规模较大;组团时间多在淡季;消费支出较高”“利润可观(一般认为,接待奖励旅游团所获收益是接待普通旅游团队的2~3倍,甚至高达5~10倍)”的特征,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投入了奖励旅游事业中,目前,国旅、中旅、青旅、广之旅、神州国旅、新之旅等多家旅行社都积极地参与了奖励市场开发,并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中旅总社出境部资料显示,“奖励旅游的组团量已经从原来占组团总量的6%上升到了10%”;而国旅假期组织奖励旅游的最高组团数曾达到该社组团总数的40%以上;2001年上半年,仅广东中旅国外部就承办了近千人次的奖励旅游业务,比去年同期增长80%;新之旅则称,目前奖励旅游收入已经占了该社总收入的一半。
2.2.3 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特征
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疗养院虽然已经具备了奖励旅游的基本特征,但与发达国家的奖励旅游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区别,这尤其表现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可以说,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奖励旅游发展还不足20年。而在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中,对奖励旅游的真正重视始于1993年国家旅游局国际会议司的成立,此后奖励旅游的概念频频出现于媒体报道中并受到部分企业的重视。相对于欧美发达、渐趋成熟的奖励旅游而言,可以说我国的奖励旅游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当然也不能否认的是,我国奖励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1)奖励旅游观念缺乏、认识不足,理论研究滞后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加上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对奖励旅游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认知。在企业中,传统的现金奖励和物质奖励仍占据统治地位,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还没有充分接受奖励旅游的观念:人们不仅对奖励旅游的作用认识不足,同时在认识上还出现了若干误区,如将奖励旅游混同为一般的团队旅游、将奖励旅游混同为公费旅游、将奖励旅游混同为贵族旅游,等等。而在理论研究方面,即便是在MCIE产业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对“I”——奖励旅游的研究仍旧十分缺乏。
2)奖励旅游以短途、观光为主,团队规模较小,消费层次相对较低
因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刚刚起步,故对成本关注较高。在这种状态下,奖励旅游表现出了以短途、观光为主,规模较小,消费层次较低等特征。
国内奖励旅游主要以短途为主,从距离上来看,奖励旅游目的地多数分布在公司所在地区或周边地区;从时间角度讲,奖励旅游一般在3天以内。当然,大规模的奖励旅游团队确实存在着,但在现阶段并没有占据国内奖励旅游的主流地位。
在“以短途、观光奖励旅游为主,规模较小”“奖励旅游目的地选择要求较低”“关注奖励旅游成本”等因素影响下,国内的奖励旅游相应地表现出了消费层次较低的特征。
3)实施奖励旅游的企业主要是“三资企业”与民营企业
根据来自旅行社的统计,在我国,奖励旅游团队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占总数的60%以上,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大约占到35%,而国有企业仅仅占到5%。在奖励旅游客源市场的行业构成方面,以I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位居奖励旅游十大使用者的首位,学校与科研院所位居第二,其余依次为电信/通信、房地产/建筑、医疗/医药、家用电器、汽车、街道办事处、金融、食品。而在奖励旅游发达国家,保险业和汽车业则一直雄居榜首。
表2-8 国内奖励旅游前十位使用者
资料来源:高静.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4)奖励旅游目的地选择要求较低
相对于国外对奖励旅游目的地“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地区中心城市或首都”“国际性城市”“五星级甚至是超五星级酒店”相比较,国内对奖励旅游目的地的要求要低得多。
以北京地区的奖励旅游目的地为例,从表2-9可以看出,国内奖励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并不严格,许多活动都是在2A、3A级景区(点)内,二星级、三星级设施基础上进行的,即便选择国外的奖励旅游目的地,也一般为亚洲邻国,这很符合亚太地区对奖励旅游成本高度关注的特征。
当然,国内对奖励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仍然有着一定的要求,主要为:
①风景名胜区、历史名城,环境清新、文化底蕴深厚。
②娱乐项目齐全,硬件设施相对完善。
③交通便利,临近公司所在地……
表2-9 北京地区奖励旅游目的地等级情况
资料来源:高静.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5)奖励旅游主要由旅行社操作,奖励旅游部初现端倪
奖励旅游这一新型的旅游形式登陆中国以后很快受到了旅行社的关注,国内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经营奖励旅游。目前,国旅、中旅、青旅、广之旅、神州国旅、新之旅、港中旅、沛达国旅等多家旅行社都积极地参与了奖励旅游市场开发,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操作奖励旅游团队的时候,基本上和常规旅游团队没有太大区别,以致神州国旅奖励旅游部经理刘雁安把其评价为“只不过是在其他旅游产品上加上一些小作料,比普通的旅游多了一些内容而已”。在发展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奖励旅游操作的独特性,一些旅行社参照国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经验成立了奖励旅游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奖励旅游的专业化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旅行社总社国际会议奖励旅游部。在业务范围上,虽然部分旅游部也为企业策划相关的奖励旅游活动,但主要还是以奖励活动的旅游销售为主,从一定程度上讲这与国外的奖励旅游部非常相似。
6)奖励旅游地区发展不平衡
奖励旅游对地方经济、基础设施、人文与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呈现出了地区不平衡的状况。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奖励旅游客源地分布不平衡;二是奖励旅游目的地分布不平衡。
奖励旅游客源地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密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奖励旅游目的地多集中在交通便利、娱乐设施、接待硬件设施相对完备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城市内,大都市、中心城市目前不是国内奖励旅游的主要目的地。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国内奖励旅游的特征是相对于国外发达的、日渐成熟的奖励旅游而言的,而不是相对于国内其他旅游形式。例如在旅游花费上,国内奖励旅游消费与国外奖励旅游消费相比较是较低的,但仍然是国内观光、度假等旅游消费的2~3倍,甚至是5倍。
7)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成就
①奖励旅游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部分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部分民营企业中得到一定的普及。
②奖励旅游的发展初步受到了国家的重视,故成立了国际会议司,专门负责全国会议奖励旅游及展览在国际市场上的宣传推广,对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奖励旅游的收入与市场份额在逐年提高,我国成了未来全球较热的奖励旅游目的地之一。
④旅行社积极参与奖励旅游市场开发,专业的奖励旅游部初现端倪,奖励旅游已经成为部分旅游企业的主要业务。
⑤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加快了奖励旅游发展速度,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奖励旅游培训广受欢迎。
⑥国际奖励旅游市场开拓进程加快,国际奖励旅游展会受到了国内政府部门、旅游业界的重视。
【资料链接】
北京奖励旅游2013年收入增两成多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联席会暨北京市会展业发展报告研讨会”发布报告称,2013年,北京会展业总收入近230亿元,其中,会议收入约120亿元;展览收入约97亿元;奖励旅游收入接近10亿元,增长两成多。不过,据《北京商报》记者曾做调查显示,60.26%的企业没有举办过奖励旅游,举办过奖励旅游的企业仅占39.74%。
根据统计局统计资料显示,在“新会风”下,2013年北京会议业面临着新形势,办会质量有所提高;在展览方面,北京更注重品牌展览的发展,小型展览面临被挤出市场的现状,同时,国际展览发展迅速,2013年北京举办的国际展览数目比2012年增长5.8%,收入同比增长3.1%;在奖励旅游方面,2013年虽然北京奖励旅游项目与2012年相比有所减少,但奖励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
(资料来源:中国会展门户.http://www.cnena.com/huijiang/bencandy-htm-fid-48-id-22727.html.2014-07-29)
8)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潜力
随着欧美成熟的奖励旅游理念的传播,我国部分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奖励旅游进程日益加快,形成了众多的国内奖励旅游客流。
我国日渐发达的国民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日渐成熟的旅游业对世界奖励旅游发达国家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国外输入的奖励旅游客流增多。
据欧洲会议、公务和奖励旅游展最近对所有参加展览的参展商、会奖旅游买家及有关业内人士的抽样调查表明,未来12个月全球“最热”的奖励旅游目的地,中国列第五位,可见世界对我国奖励旅游市场寄予了厚望。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排名第四的旅游客源地,这一切对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无疑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视。
2.2.4 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比较
奖励旅游从美国起源后迅速向世界各地传播,由于多种因素尤其是文化差异的影响,奖励旅游在不同国家的表现有所不同,即便是在奖励旅游发达的北美和欧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
在国际奖励旅游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奖励旅游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我国奖励旅游发展与国际奖励旅游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企业参与不普遍。
②经济制度影响。
③政府法规的影响。
④休假制度的影响。
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不同具体见表2-10,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表2-10 国内外奖励旅游发展比较
1)奖励旅游的理念有所不同
在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奖励旅游建立竞争性的氛围,特别强调预先设定目标,强调对奖励旅游参与者的资格进行审核。
在欧洲,许多公司举办奖励旅游活动是为了使雇员树立较强的团队精神或者是为了对雇员进行培训,希望在旅游的过程中让同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融洽。
在新加坡,大多数公司使用奖励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员工的感谢或激励员工士气,在实施奖励旅游前甚至大约有89%的企业没有预先为奖励旅游的参与者设定目标。
目前在我国,实施奖励旅游的目标与新加坡比较相似,企业也往往不对参与者设定目标。
2)奖励旅游的内容安排不同
对奖励旅游的不同认识,进而导致了奖励旅游内容安排、消费层次等方面的差异。
在美国,非常注重奖励旅游的豪华性,在实施奖励旅游活动时往往不太关注成本,住宿设施追求高等级、偏爱五星级或者超五星级豪华酒店,旅游目的地也通常是中心城市、地区首府。
在欧洲,大多数公司并不想将奖励旅游办成奢华的活动,不过多考虑入住酒店的档次(一般为三~四星级酒店),而是特别强调旅行中的活动组合,目的地通常是和公司有业务联系和业务兴趣的地区。
在新加坡,奖励旅游活动的成本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我国,由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短途奖励旅游盛行,目的地往往集中在公司所在地区内或者附近,旅游项目也比较单一。
2.3 我国奖励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2.3.1 我国奖励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奖励旅游认识不足
(1)企业对奖励旅游的认识不足
①对奖励旅游的作用认识不足。在我国,大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对奖励旅游的作用认识不足,经常将奖励旅游和现金奖励、物质奖励等常规奖励方式等同,事实上,奖励旅游的作用丰富得多。
②对奖励旅游的本质认识不足。许多企业将奖励旅游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福利,事实上奖励旅游绝不是简单的企业福利,奖励旅游有着其内在的本质内涵。从本质上说奖励旅游是一种管理手段,其行为不仅仅是对参与者的奖励,更是对企业自身的宣传,是为了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为了开拓市场、为了树立企业的形象。
③奖励旅游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奖励旅游的作用和本质认识不足,其最直接的结果可能就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奖励旅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组数据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现象:世界每年奖励旅游客源总数达350万,其中,美国占到总数的50%,而中国目前只占总数的1%。
(2)旅游业界对奖励旅游的认识不足
与观光、度假等常规旅游相比较,奖励旅游因其行程安排、费用、目的和预期效果的不同而显示出了其自身的独特性。在我国,由于奖励旅游发展较晚,奖励旅游几乎是以“新生事物”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认识并辨析这些误区对我国的奖励旅游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旅游业界作为奖励旅游直接的运作者,对于推动我国奖励旅游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事实上我国旅游业界对奖励旅游的认识还很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下述3个方面(表2-11)。
表2-11 奖励旅游与一般团队旅游的差异
①误区一:将奖励旅游等同为一般的团队旅游。在对奖励旅游认知和探索的过程中,我国经常出现以下类似的报道:“一家跨国公司的总裁在下属的一家合资企业对业绩突出的销售人员进行奖励的计划中增添了奖励旅游的方式。这家合资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就照葫芦画瓢,为几名受表彰者在一个观光旅游团报了名。事后她被告知,她的做法与总裁想的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事”。
②误区二:将奖励旅游等同于公费旅游。根据旅行社的调查发现,现在国内奖励旅游市场多面向外资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很少看好奖励旅游这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多数人觉得奖励旅游就是公费旅游,是不正当的”。事实上,奖励旅游与公费旅游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公费旅游。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公费旅游就有许多规定,公费旅游成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有些学者认为,公费旅游本质上是一种由公款挥霍开路、与政策背道而驰、以工作掩人耳目的腐败现象。它具有以下3个主要特点:一是费用源自国家;二是支出最终目的是旅游;三是以考察、学习、培训、招商和参展之名,行享乐之实。
③误区三:将奖励旅游等同于贵族旅游。为了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奖励旅游非常强调“非比寻常”,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非比寻常”并不完全指奖励旅游的高消费性,而是指在整个旅游行程安排方面奖励旅游很独特,力图给参与者留下难忘的经历。
比如在VIP礼遇方面,主要突出的是温馨的服务,诸多的惊喜如航班上的菜单、客房的信纸(或信封)上印有客人的名字等;在难忘经历塑造方面,主要方式是构思巧妙的欢迎晚宴、主题宴会、研讨会、惜别晚宴等。当然,奖励旅游不等同于贵族旅游,因奖励旅游还是有层次性的。
2)奖励旅游市场操作混乱
与发达国家奖励旅游市场操作习惯不同,我国奖励旅游市场主要是由旅行社来操作,我国旅行社业的现状是: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科技含量不够、业务范围窄、竞争力不足。
在奖励旅游高消费、高利润的刺激下,诸多旅行社一哄而上经营奖励旅游,而没有认真去考虑奖励旅游的高层次、严要求等问题。
事实上,奖励旅游团队规模较大、行程安排紧凑,对整体项目策划、成本费用控制、通关、机场作业、饭店安排、行李分送、车辆使用等服务环节都有很高的要求,承办奖励旅游的旅行社必须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素质、经济实力、临时应变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而中国绝大多数旅行社尤其是中小旅行社目前还不具备这种实力。
旅行社不求经营奖励旅游的结果,从表面上看是将奖励旅游办成简单的游山玩水式的“填鸭式”旅游,与一般的观光旅游没有具体的区别,员工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奖励旅游的意义。而从深层次看则是将人们对奖励旅游的理解引向一个误区,企业参加完这种奖励旅游以后,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对奖励旅游的信心;对员工而言这样的奖励旅游也无法体现激励价值,这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我国奖励旅游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3)奖励旅游有大众化倾向
“将奖励旅游等同于一般的旅游团队”与“旅行社市场操作混乱”,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奖励旅游的大众化倾向,即“只不过是在其他旅游产品上加上一些小作料,比普通旅游多了一些内容而已”。
2.3.2 我国奖励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1)旅游资源丰富,奖励旅游产品匮乏
我国是个世界性的旅游资源大国,截至2014年10月,拥有各类世界遗产47处(其中文化遗产33处,自然遗产10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处),5A级景区176个,4A级景区1 089家,中国优秀旅游城市339个。与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的奖励旅游产品尤其是符合国际要求的奖励旅游产品是相当匮乏的。
奖励旅游产品是个复合体,它综合了奖励旅游消费者、奖励旅游购买者和奖励旅游策划者多方面的要求,往往是文化、管理、技能、服务、旅游资源、设施、娱乐等因素的综合。我国的旅游资源虽然相当丰富,但相应的旅游交通(尤其是航空运输)、通信、娱乐等设施还不尽如人意:而在旅游服务方面、特别是在专业的奖励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方面与奖励旅游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上述软、硬件的差距和不足,是造成我国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奖励旅游产品极其匮乏这一尴尬局面的最主要原因。
2)奖励旅游专业人才缺乏
经营奖励旅游比一般的常规旅游要复杂得多,其是否能够成功取决于多种因素,这对奖励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富有创造力、愿意面对变革、擅长控制成本、与旅馆饭店及航空公司关系密切……这些往往需要专门的奖励旅游人才梯队如DMC(目的地管理公司,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来操作才能实现。目前,我国相关的奖励旅游专业人员是相当缺乏的,这是我国奖励旅游发展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
3)奖励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是个难题
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一直是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旅行社的水平化分工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在旅行社的水平化分工下,大小旅行社没有明确的职能分工,从产品策划、组合到销售几乎是任何旅行社必经的一个过程,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外旅行社实施的垂直分工体系还不可能在我国全面展开。
在这种产业背景下,大中小旅行社看中奖励旅游产生的高额利润,不管实力如何,纷纷参与奖励旅游市场开发,失去制约的奖励旅游市场发展显得特别混乱。而由于历史、产业发展等多种原因,这种现象一时很难根治。
4)税收政策对奖励市场开发造成了冲击
从国际经验来看,关于奖励旅游的税收政策有免税和征税两种。在中国台湾地区,奖励旅游花费要计入个人收入,必须交税。因而,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里有不少员工在获得奖励旅游机会以后,常常主动放弃,他们宁愿要现金而不愿外出旅游,这样就限制了奖励旅游的发展,事实上这也是奖励旅游不受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则采取了一定限额的免税奖励旅游政策,而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奖励旅游最发达的国家。虽然税收政策和奖励旅游的发展并不存在着决定性的关系,但可以说二者联系密切。
2004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明确规定企业以免费旅游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奖励应征收个人所得税,并对征收的范围作了相当笼统的规定,非常不利于奖励旅游这一管理手段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这一规定,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奖励旅游来说,无疑将造成巨大的冲击。
【资料链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
财税〔2004〕11号
颁布时间:2004-01-20 发文单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地方税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近来,部分地区财税部门来函反映,一些企业和单位通过组织境内外免费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形式奖励营销业绩突出人员的现象比较普遍,要求国家对此类奖励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予以进一步明确。经研究现就企业和单位以免费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形式提供个人营销业绩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明确如下:
按照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根据所发生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应税所得,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并由提供上述费用的企业和单位代扣代缴。其中,对企业雇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对其他人员享受的此类奖励,应作为当期的劳务收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上述规定自文发之日起执行。
2.3.3 奖励旅游发展的对策
基于奖励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奖励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下述发展对策。
1)让企业了解奖励旅游的真实含义及作用
让企业全面了解奖励旅游,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旅行社,可以向企业做相关宣传,如拜访企业讲解奖励旅游和展示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宣传,或在电视媒体、商务类的报纸、杂志、网站等途径做宣传活动;二是学术界,提高关注度,加强理论支持和推广,从而让企业乃至大众都能真正认识奖励旅游。
2)深度开发奖励旅游产品
奖励旅游与普通旅游是有区别的,奖励旅游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与奖励旅游对象,不能谁来报名都是相同的线路和相同的活动内容。活动项目要根据奖励旅游对象的普遍意愿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按奖励旅游对象的性别、年龄、爱好、身体状况等来制订奖励旅游产品,改变一个模式重复套用的现状。在奖励旅游产品开发中细节、惊喜、创意,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将奖励旅游做精做细,无论在旅游线路、景点、接待服务上都要体现出量身定做、非比寻常的特点。
3)奖励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奖励旅游要发展,建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中国的奖励旅游处于“幼儿期”,可向已是“成人”的西方发达国家取经。首先,可通过旅游局或行业组织,邀请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专家到中国进行培训;或者可引进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专业人才,带领中国奖励旅游操作人员,让他们从中学习以达到专业水平;也可将中国奖励旅游操作人员输送到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培养。
4)加大相关扶持政策的力度
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以规范奖励旅游经营混乱的状况,才能更好更快地使其发展起来。首先,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公费旅游与奖励旅游区分开来,细化两者的政策,制定各自独立的政策法规;其次,规范奖励旅游经营制度,使行业得到自律。奖励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旅游业者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这样奖励旅游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本章小结】
随着我国会展旅游的迅速发展,会议业、展览业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随之兴起,但作为会展旅游的一部分——奖励旅游的研究却凤毛麟角,已跟不上这一领域的总体发展。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的资料的查阅,本章将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比较,梳理了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历程,从不同的主体角度比较了解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特征,就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现状总结奖励旅游发展的趋势,以及其面临的挑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奖励旅游发展道路上,需要提高认识、加大对奖励旅游的市场培育和开发力度。
【思考与练习】
1.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特征?
2.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现状?
3.国内外奖励旅游的发展有哪些区别?
4.国内外奖励旅游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