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辛苦了,今晚放松放松,想喝就喝,想唱就唱。”项目经理一说完,整个包间都沸腾了。
划拳的划拳、碰杯的碰杯、唱歌的唱歌,好不热闹。没过多久,有几个已经表现出醉意。
因为担心酒后失态,冯云芳没敢多喝。
冯云芳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这家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还不到半年。这次是跟随一个项目组为某大型企业作专项审计。今天,所有的工作都结束了,项目经理带大家到酒吧唱歌,算是犒劳犒劳大家吧。
“男子汉,放开手脚,喝!”项目经理看出了冯云芳的拘谨,向他举起了酒杯。
冯云芳的脑袋一下子便热了起来,接连喝了好几杯。其他同事见他挺能喝,便纷纷与他碰杯,不一会儿,他便感觉晕乎乎的。
第二天醒来,冯云芳发现自己和衣躺在床上,但他想不起自己是怎么回宾馆的。问一个寝室的同事,大家只是笑了笑,说:“你醉了,当然不知道啊!”
冯云芳为此非常不安,不过没过两天就忘了这件事。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第二次组队,原来的项目经理死活不肯接受冯云芳,理由是:处事不灵活,应变能力差。
原来那天晚上,冯云芳喝醉了,他频频向经理敬酒,还拍着经理的肩膀,与其称兄道弟,搞得经理心里很不痛快。
经理为什么会这么不痛快呢?不是他自己让冯云芳喝的吗?
是,没错,不过他并没有要求冯云芳喝那么多,更不希望他在酒后没大没小,与自己称兄道弟。
其实,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保持一定距离的,这个距离既有空间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这就是人际交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之一:刺猬定律。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冬天,他们把十几只刺猬放在一起,这些刺猬为了御寒,会相互靠拢,可是靠得越近,它们的身体就会被同伴刺得越疼,于是,它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限度取暖御寒的距离。
其实,人与人之间亦如此,要想保持良好的关系,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有时是环绕在人体四周的一个抽象范围,用眼睛没法看清它的界限,但它确确实实存在,而且不容他人侵犯。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乘电梯的时候,你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都会仰着头往上看着显示楼层的小数字,难道它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吗?还是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心理效应在背后起作用呢?
我们知道,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里,每个人都会在意他人与自己的距离。当别人过于接近你时,你会感到很不舒服,想尽早离开,于是你选择了往上看,这种向上看的行为就是你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看着不停变换的数字能使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认识到心理学上的“私人空间”的存在,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就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行为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要想让一个人喜欢自己,就要学会与他亲密无间,包括身体上的接触,搭搭肩,勾勾背,胳膊挽着胳膊,只要不是异性之间,都可以尝试更近距离的接触。
这种认识极其错误!
人都渴望亲密,但人又都是爱距离的动物,距离是人际关系的自然属性。有着亲密关系的两个朋友也毫不例外,成为好朋友,只说明你们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的向往、爱好或见解,但并不能说明你们之间就可以毫无间隙,融为一体。
在职场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如何与领导、同事或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一个在观念上没有等级之分,不懂得与领导保持一定距离,不知道维护领导私人空间的下属,是不可能得到领导的认可与赏识的。
因为,在领导看来,适当的距离是下属对自己心存敬意的表现。
很多时候,领导很放松,心情好,会与下属开几句玩笑调侃一下,或者在下班后与下属结伴去消遣一下,态度上可能会显得较为亲近和随便。往往这时候,下属很容易忘了自己的角色和身份,随意跟领导勾肩搭背,开玩笑,结果可能会引起领导的反感。
就像冯云芳的项目经理一样,他与大家同乐,请冯云芳喝酒,是为了拉近与下属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但这并不表示下属就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与自己毫无距离可言。
如果冯云芳意识到这一点,他也不会在经理的邀请下飘飘然了,更不会在喝醉了酒后作出不理智的举动,结果被领导冷落。
所以在职场中,我们做下属的要懂得与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说话不要太随便,不要挑战领导的权威和底线,时刻记得他可是决定你生杀大权的领导,你要给予充分的尊重才对。
心理学智慧 刺猬定律来源于这么一个实验:在冬天,实验者把几十只刺猬放在一起,它们为了御寒,会尽量互相靠近,如果靠得太近,就会相互刺伤对方,所以它们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位置,既可以御寒,又不会相互刺伤对方。
其实人与人之间也是需要距离的,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没有了距离也就没有了美,这个距离既有空间上的,也有心理上的,这就是刺猬定律。在职场中,我们跟领导的距离一定要把握好,不要过分亲近,否则就会被对方的“刺”刺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