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可孩子却将母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依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屋子杂乱如前;
妻子苦口婆心地劝诫丈夫要戒酒,并说了一大堆喝酒有害身体健康的理由,可丈夫依然我行我素地大喝特喝,丝毫不为所动;
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育学生以后不要经常迟到,可那些经常迟到的人,仍然在上课很久后才姗姗来迟,似乎对老师的话听而不闻;
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多次提醒乘客要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可遗失手机、钱包的事件屡有发生;
…………
这是为什么呢?
人对于来自外界的批评和非议,本能上都会有一种抗拒心理,如果这种刺激过多、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引发不耐烦或逆反心理,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超限效应”。
“话说三遍淡如水”,没完没了地说教,往往会使对方产生听觉疲劳,甚至让人极度反感,反而达不到说服的目的。相反,言简意赅的批评不仅可以避免让受众产生反感情绪,又可以留出空间让他自我反思,更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见。
有这么一个女孩,十分贪玩,经常跟几个朋友不是上网就是泡吧,很晚才回家。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告她,希望她能收敛一些,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可一点效果也没有。
一天,正逢一个好友过生日,女孩在外面疯玩,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午夜12点才回到家中。
她心想糟了,这下少不了一顿臭骂。父亲给她开了门,一句也没骂她,只是神情黯然地说了一句:“你太令我失望了!”女孩心里一动,这天晚上彻夜难眠。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晚归了,学习也进步了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从内疚到不安的变化,对家长的说教感到不耐烦、反感,甚至被逼急了,他还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假使家长担心只批评一次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换一种角度和说法进行批评,缓解孩子的厌烦心理和逆反情绪。
其实,在职场中,我们在批评别人或者告诫别人的时候也要保持一个度,不要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你可以给别人提意见,但一定要就事论事,而且要密切关注别人的反应,考虑其接受情况,才不会啰唆不止、超出限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别人改进工作、降低错误、提高效率。
因为每个人都不喜欢被领导批,本来心情就不好,你再一而再再而三地说个没完,势必会激发他的逆反情绪,他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下属已经不是小孩了,你提点一下,他就知道了,也许,你的这种批评方式还会让他感觉到你的宽容,以后不仅会改正自己的错误,还会更加卖力工作。
肖凡是某文化公司的部门经理,有一次,他下去检查员工的工作时,发现有几个人在听MP3,按照规定,员工在工作期间是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的。当时肖凡并没有直截了当地批评他们,但是,他感觉到了员工们的紧张情绪,他们立即把MP3收起来。
肖凡和他们聊了一下工作情况,聊着聊着,肖凡说:“听听音乐其实也挺好的,可以放松一下心情,缓解一下压力,最近都流行什么歌啊?其实,我也挺喜欢听歌的……”这时候肖凡感觉到他们放松了很多,并很开心地和他聊起了音乐的话题。
肖凡继续委婉地说:“音乐是个很好的东西,大家可以在工作之余听听,这样大家可以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工作上。如果你把手头上的工作做完了,你可以看看跟工作相关的书,进一步拓展业务知识,这不是很好吗?”大家微笑地点点头。
从那以后,肖凡再也没有发现员工上班听MP3的情况了。
在批评下属的时候,千万要把握一个度,千万不要声嘶力竭。下属做错事情,难免会让你生气,但是做领导的怎么也得表现出你的度量和涵养。否则下属会认为你只是个会发脾气的疯子,以后再犯错,人家也不把你当回事了。
你永远要记得,批评一定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哪儿疼就治哪儿的病,而不能夸大其词,借机整人,更不要因人家一时一事的失误,就将他的过去全盘否定。
我们在批评时需要把握一个度,那么赞美是不是就多多益善呢?当然不是,赞美也要有个度,适当的赞美会让被赞美者心情愉悦,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风度。然而赞美过多却会产生负面效果,让听众对你的赞美习以为常,甚至怀疑你的诚意。
总之,在工作中,不管是给予他人批评,还是给予他人赞美,都要秉着适度的原则,凡事过犹不及。
心理学智慧 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对方逆反心理的现象,就被称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往往会导致对方心里极不耐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
所以在职场中,我们批评下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批评过度。你要考虑对方的感受,谁也不喜欢被批评,点到为止,别人还能欣然接受,但如果你唠叨个没完没了,对方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能接受你的批评,还会产生对抗情绪,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批评下属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因为超限效应而适得其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