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概述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一切,都是高职学生对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本节将从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内容入手,从而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的内涵包括对自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因此,自我意识可以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方面来认识。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都会思考:“我是谁?”“我有什么目标?”“我为什么上大学?”等形而上的问题。那么我们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请你向别人介绍自己时,你首先想到的特征是什么?是你的性格特征如外向、内向还是外表特征如高、矮、胖、瘦?还是性别特征如男女等?事实上,你可能更倾向于用概括性的语言对自己作一个总体评价。例如,“我是一个积极上进的高职学生”,或“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但有些懒惰自制力弱的人”等。所有这一切,都是高职学生对自我意识的真实体现。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它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高职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对处于成长期的高职学生来说,“自成自己”亦即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这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人生教科书。本节将从高职学生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内容入手,从而让大家更进一步了解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

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很早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口号,这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人生,开始将目标从神的光彩投身于人类自身。法国哲学家迪卡尔最先使用了“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提出了“用心灵的眼睛去注意自身”的精辟论断。

自我意识的内涵包括对自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最高级形式,它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

第一,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是指对自己身高、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理自我不能接纳,嫌自己个子矮、不漂亮、身材差,就会讨厌自己,表现自卑,缺乏自信。

第二,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是指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和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自己能力差、智商不高、自制力差,就会否定自己。

第三,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是指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都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寂寞。

大多数高职学生目前正处于17~23岁,这个年龄阶段与埃里克森提出的青春期(12~18岁)和成年早期(18~25岁)对应。他认为自我发展最关键的时期是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把自己的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协调统一,形成比较稳定的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统一感。如果自我角色混乱,人们就会难以进行角色选择,或充满敌意地对待家庭和社会提供的理想角色。有的同学对未来感到迷茫,充满恐惧和排斥就是因为自我同一性混乱。由于中学时期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少高职学生进入高职校园后才开始逐渐确立自我同一性。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高级阶段,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人对自己及与他人关系的社会认知系统。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自我意识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

自我意识从结构层次上看不是单一的认知机能,而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意识的完整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系统。因此,自我意识的结构可以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自我认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

主要涉及“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不同水平的认知活动。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往,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比如自满或自卑,从而影响个人在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二)自我体验是指人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所持的情感体验

它属于情绪范畴,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涉及“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它主要是一种自我的感受,如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怜、自弃、责任感、优越感等。自我体验在自我意识的完整心理系统中具有动力作用。

(三)自我调控是指不受外界诱惑因素影响,能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

自我调控是一种意志力的表现,它涉及“我怎样控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使自己成为理想的那种人”,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卫、自制、自律等。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自我意识从内容上来看涵盖了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属性的认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高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内容十分丰富,具体的有能力自我、性格自我、班级自我、家庭自我、社团自我、同伴自我、身体自我、道德自我等。因此,自我意识可以从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生理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它包括对自己外部特征的认识,如身体高矮,体重的胖瘦,相貌的美丑;解剖结构的认知,如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与异常;生理功能的认知,如各系统功能的健全与疾患等,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原始形态。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寂寞孤独,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社会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包括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名声、人缘、权利、义务等的认知、评价和体验,同时也包括班级自我、家庭自我、社团自我、同伴自我等。

(三)心理自我

是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它包括对自己性格、智力、态度、信念、理想和行为等的意识体验。

四、自我意识的三个“我”之间的关系

建立和谐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快乐、幸福的起点,是每一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理想状态。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人生阶段的环境和角色变化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地经历建立、打破、调整和重建的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现实自我、投射自我与理想自我三个“我”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现实自我

是个体依据自己的标准,对自己目前的身心状况及与周围的关系的看法。现实自我由很多高度个人化的自我形象组成,但是我们拥有的自我形象并不一定客观。例如,尽管大家都认为A女生的身材很好,但是她仍然认为自己胖,不断减肥,而B女生虽然比A女生胖许多,但是B女生却很满意自己的体型。此外,高职学生的现实自我并不稳定,很容易受到经历或者外界评价的影响。你会经常听到他们的抱怨,“我都受不了自己了”,“我要么就很自信,要么就很自卑”,“有时我觉得自己无所不能,有时我又会觉得自己笨得要死,什么都不会”等,不少高职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都会出现类似的描述。

(二)投射自我

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或他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投射自我对现实自我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人们总是把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作为重要参考来形成自我概念。但是投射自我容易受到个体的主观因素影响,往往不稳定,容易变化。实际上,他人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往往与自己想象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小李是一位敏感寡言的男孩,虽然他很想与其他同学成为好朋友,但是由于缺乏社交技巧,所以一直都是独来独往。有一次,他终于鼓足勇气向一个同学打了招呼,但那个同学却没有理他,因为小李的声音太小,而且那个同学正在回短信,没有看到小李。但是敏感的小李却认为那个同学不屑于理会他,并推论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班里所有同学都不愿意理他,这导致小李变得更加孤僻。后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小李才意识到这一切都源于自己的投射自我与现实不一致,才走出阴影慢慢变得开朗起来。

(三)理想自我

是指个体希望达到的完善形象,主要包括愿望、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当理想自我建立在个体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并且符合社会要求和期望时,它就会指导现实自我积极适应并作用于内外环境,从而使得自我意识获得快速发展。反之,如果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社会要求三者之间存在矛盾,往往会使我们备受煎熬。此时,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才是明智之举。此外,空有理想而没有实际行动,或者有行动但无法坚持,美好的愿望和设计必定会落空,这就会使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产生更大差距,而且每次计划的失败还强化了“自己没有意志力”的消极暗示。如不及时调整,将会为自己的未来增加更多的消极和痛苦的情绪。

“三个我”的统一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必要但非充分条件。例如,张玲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她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人喜欢她(现实自我),总认为别人也觉得她不讨人喜欢(投射自我),她对自己的将来也不抱任何希望,觉得自己不会有任何改变(理想自我)。虽然张玲的三个“我”统一,但是她的心理并不健康。因此,健康快乐不仅要三个“我”统一,还必须是积极地统一。

实际上,对现实自我缺乏客观认识的高职学生来说,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对自我现状不满的前提下发生的。这是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影响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衡,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对环境的适应。高职学生对现实自我现状的不满,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兴趣,严重时还会阻碍对现状的改善。

例如,一位高职一年级学生,从刚一入学起就对自己的学习感到紧张,担心自己学习不认真不专心,无论是上课还是上自习都很担心焦虑,害怕自己比别人差,久而久之他感到非常苦恼和沮丧,越想静下心来专心学习越不能安心认真学习。后来,他的人际交往也出现了问题,见到熟识的人就感到不自在,到教室上自习也害怕被熟人认出。这位高职学生在咨询中谈到,他其实是有理想的,总觉得自己应该学出点成绩,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但是越想着能在学业上进步就越担心退步,越不想失望就越不知所措,由于受到干扰,自己能干的都不能干了,想学也有心无力发挥不出来。

这位高职学生实际上所反映的就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尖锐冲突,把自己目前的问题看作是阻碍自己能力发挥的因素。他的问题之所以对他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关键在于他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他从小就受到家庭中严格的教育,使他一直很敏感,总是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从而使他在别人面前总是畏首畏尾,担心自己会有失误和不足。

由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较大,也就更加激化了他对自己学习的担心,因此使得他总是担心自己发挥不出应有的潜能。一方面认为自己应该是有能力的,但是同时又担心自己的表现会达不到理想的标准。这实际上反映出他对自我的现状缺乏正确清醒的认识和估计,并且过分关注自我的能力和表现,太害怕与别人的比较和差距,于是出现了上面的症状。若想排除此种心理障碍,他必须把自我的现状与理想的自我协调起来,在接受目前现状的前提下,逐渐实现理想自我,而不能一味否认和回避自我的现状,把目光过分关注于自己的“理想自我”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