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压力
(一)压力的概念
心理学中说的压力,是指人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对各种刺激作出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感受,同时存在个体差异。
压力是心理失衡的结果,来源于内心冲突。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必定讲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如理想与现实、自我与社会等冲突,引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引发焦虑、苦恼等情绪体验和感受。
(二)压力的种类
压力虽然是一种体验,但离不开客观刺激——压力源。诸如生活费超支、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往往会成为形成高职学生压力的原因。
1.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如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声、气温变换等。
2.精神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要的内在和外在事件,如错误的认知、不良的经验、道德的冲突、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冤恨)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1)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
(2)由自身状况(如个人心理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社会交往不良)等。
造成心理问题的压力源并不是单一的,绝大多数是综合性的。
(三)压力体验和内心冲突
我们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里。为此,我们随时都会面对各种各样、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甚至针锋相对的事物。心理作为现实的反应,便把它们引入我们的脑海,在我们内部世界形成动机的冲突和目的的冲突,以致在我们心里,形成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无法选择的心态。当一个人处于此种境遇时,便会体验到苦恼和焦躁不安。这时,我们说他正体验着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种相互排斥的事物,接触这些事物的人,便能体验到多少种内心冲突。依照冲突的具体内容,很难对冲突进行归类。如果抽掉冲突的具体内容,单就其形式进行分类,情况就简单明了多了。心理学家将内心冲突分为四大类。
1.双趋冲突
当两件有强烈吸引力,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在面前时,如中国俗话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出现时,人的内心便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这种情况,如若夹带着情感色彩,体验到的压力就越发严重,痛苦就越大。比如,一个男子同时被两个女子看中,她们两个对男子都有吸引力,现行道德只允许选其中之一,这时,男子便陷入双趋冲突之中,体验到痛苦的压力。
2.趋避冲突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结婚这件事必然承担种种责任,并且失去某些自由,所以,一个人在结婚前总有一番心理冲突。有人想进入股市炒股,因为可以获利,但又必须冒很大风险,所以,进入股市的人也经常体验着趋避冲突的压力。
3.双避冲突
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时,便能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处在腹背受敌的情景时,人们往往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
4.双重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由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较高,但工作性质却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机会工资不太高,但工作性质却有发展前途。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有利有弊。于是就会出现双重趋避冲突,体验到双重趋避冲突的压力。
(四)压力调整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所体验,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社会、生活和竞争三个压力源。压力过大、过多就会损害身体健康。那么,当我们出现心理压力时,应该如何去调整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几种调整压力的方法。
1.运动解压
运动可以让身体产生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作“快乐因子”。腓肽效应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都带走。所以,运动是一个很好的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平和的心态的方法。
(1)学会如何运动。运动解压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不但对解压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导致压力更大。要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先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再逐渐过渡到大运动量的运动。这需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
如果压力来源于工作与学习,那么可以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在这些运动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合作的愉快。
(2)运动环境的选择。运动环境对于解压有关键性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可以让效果更加明显。如经常在室内运动的人,到户外去爬山,到小树林里去散步,会感觉更加的轻松与愉快。在安静的地方,闭目养神几分钟,做几次深呼吸,可以达到最好的放松、减压的效果。
2.冥想解压
通过冥想,想象你所喜爱的地方,如大海、高山等,放松大脑;把思绪集中在想象物的“看、闻、听”上,让自己进入到想象之中,就如同自己进入大海、高山之中,享受着那一份心灵上的放松。
3.饮食解压
饮食解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很多人心理压力大时,会通过饮食来调整。如果你心理压力大,不妨多吃些以下食物。
(1)吃菠萝。在菠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C,它们都具有消除疲劳、释放压力的功效。除此之外,在菠萝中还含有着酵素成分,它能帮助蛋白质进行充分的消化以及分解,从而减轻肠胃的负担。
(2)嗑瓜子。瓜子同样具有很好的消除疲劳的作用,这是由于在瓜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锌,还能安抚情绪、消除疲劳,嗑瓜子还能放松你的大脑,将人从不良情绪与心理压力中摆脱出来。
二、关于挫折
(一)挫折的定义
心理学中的挫折是指一种情绪状态,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遭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消极的情绪反应和情绪体验。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有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三是挫折反应,即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二)挫折的产生
挫折的产生与以下五个方面有关。
其一是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动机。
其二是在动机驱使下有目的的行为。
其三是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称为“挫折情境”。挫折情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当事人想象中的。
其四是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
其五是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称为“挫折反应”。
在以上五个方面中,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在挫折情境被知觉后,人们才会产生挫折感,否则,即使挫折情境实际存在,只要不被知觉,人们也不会有挫折感。所以,挫折感的实质是当事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当事人是否有挫折感和挫折反应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挫折情境以及对自己的动机、目标与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觉。不同的人,需要和动机的强度、对实现目标的评价标准、对自我的预期以及对挫折的归因等都不尽相同。所以,即使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挫折反应。如同样是考试不及格,有的学生痛不欲生,有的学生懊悔不已,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这就是他们对考试不及格这一挫折情境的认知不同所造成的。正如巴尔扎克所说:“世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三)挫折的类型
1.按挫折的程度分
分为一般性挫折和严重性挫折。一般性挫折是指人们在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遇到的挫折,通常对人的影响较小,持续时间不长;严重性挫折是指人们在与自己关系密切和意义重大的事情上受到的挫折,常常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人的影响较大。
2.按挫折持续的时间分
分为暂时性挫折和持续性挫折。暂时性挫折是指持续时间较短的挫折,一般情况下,随着挫折情境的改变,挫折感和挫折反应会自然消失;持续性挫折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挫折或连续发生的挫折,通常挫折情境持续时间较长并具有稳定性,使人处于长期、持续的紧张状态和挫折感之中。持续性挫折对人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当事人对挫折适应不良甚至改变性格特点。
3.按挫折的现实性分
分为实质性挫折和想象性挫折。实质性挫折是指实际存在的挫折;想象性的挫折是指挫折并没有实际发生,是当事人对未来受挫情境和后果的想象。想象性挫折有时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使人在没有受到实际挫折的情况下,极度紧张和焦虑,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行为紊乱和精神崩溃。
4.按挫折产生的原因分
分为外部挫折和内部挫折。外部挫折是指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挫折;内部挫折是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挫折。
5.按挫折的内容和性质分
分为理想挫折、工作挫折、婚恋挫折、交往挫折、学习挫折和健康挫折等。
对挫折的分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和有条件的。就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具体的挫折而言,往往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如失恋,从挫折程度上看,可能是严重性挫折,也可能是一般性挫折;从内容和性质上看,既是婚恋挫折,又是理想挫折;从持续时间上看,可能是暂时性挫折,也可能持续性挫折。
(四)挫折的性质及其转化
从挫折产生的基础和过程看,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所以,挫折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同时,挫折还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挫折具有消极性,使人失望、痛苦、沮丧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甚至导致攻击侵犯行为或失去对生活的追求,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挫折又具有积极性,给人以教益,使人认识错误、接受教训、磨炼意志,使人更加成熟、坚强,在逆境中奋起,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挫折的消极性和积极性都是相对的,也是可以转化的。挫折的转化是指当人们遇到挫折时,以积极的态度向挫折学习,将挫折变为动力,以顽强的毅力继续奋斗;或重新调整目标,从而使需要或动机获得新的满足的心理过程和实践过程,即减少挫折的消极因素,积极寻找挫折积极的一面,促使挫折产生的消极因素向积极方面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