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资源贫乏地区如何发展旅游

旅游资源贫乏地区如何发展旅游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孕育了极其独特而丰硕的成果。众多的文物古迹、灿烂的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宏伟精深的思想宝库,构成了中国以古老东方文化为特色的国度形象,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旅游发展必然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三、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一)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这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1.旅游主体的文化本质

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旅游作为自由生命表现的一种形式,摆脱了异化劳动的束缚。旅游需要主要属于精神性的享受和发展需要,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文化驱使的结果。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也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总之,从旅游者的角度而言,旅游尽管带有经济色彩,但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

2.旅游客体的文化含量

旅游的产生和普及,一方面是在于人类无限的“理性冲动”,即追求自由生命表现的内力的驱使,另一方面也受到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产品)的吸引和激发,旅游客体所具有的魅力调动和激发了人们旅游的欲望和动机,并最终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致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大自然从一般的精神客体转变为审美客体,即自然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在人类历史上是出现得比较晚的事情。这种转变的发生,意味着自然界已成为“人化的自然界”或“人类学的自然界”,是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规划者不反对自然美的客观性,但自然美无疑是通过文化来鉴赏、反映和传播的,只有当自然界的形式韵律与主体人的生命韵律形成某种“同构”关系时,自然界才获得审美价值。因此,山水美是思维的人类社会特有的概念,自然旅游文化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其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工业化促进了世界一体化,而世界一体化反倒使文化个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可起到垄断或近似垄断的作用,能不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固然也体现在自然景观的丰富多彩,但更主要的是表现在人文旅游资源的绚烂奇丽。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说:“在近现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文明更发达、更先进。”在长期的发展积淀过程中,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都孕育了极其独特而丰硕的成果。众多的文物古迹、灿烂的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宏伟精深的思想宝库,构成了中国以古老东方文化为特色的国度形象,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的旅游发展必然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3.旅游媒体的文化特征

旅游者以追求精神享受为目的,可以说是文化消费者。因此,旅游业的核心产品只能是文化产品或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旅游经营者只有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从交换中实现盈利的目的。正是因为旅游供求具有这样的特殊性,才决定了旅游业在具有经济特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化特性,在遵循经济规律的同时还必须遵循文化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资源的开发者不仅要了解旅游资源本身的特征和功能,还必须了解旅游者所追求的文化特征,开发出满足各类旅游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的文化特征还渗透在各旅游部门的运行过程中,如现代旅游饭店,不是简单地提供膳食的场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娱乐、审美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因此,一个优秀的饭店,有必要不断提高餐饮、客房、娱乐等环节的文化品位,培养和提高服务人员的文化素质,提供有情调的个性化文化服务。

(二)文化的旅游功能

旅游的文化性是其产业特殊性的集中表现。文化既是旅游业的物质资源基础,又是它的精神动力支撑。

1.文化的本质决定了文化的旅游功能

文化作为人类劳动和智慧创造的结晶,贯穿于人类的发展和演化的整个过程,从而构成了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类型及其内涵。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其特质有以下三个:第一,文化是人的创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比如,原始的名山大川等自然物,不是文化,但经过人们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设计和加工后所产生的园林、景观则是一种文化,从而使旅游产品和文化融为一体。第二,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为社会所普遍享用的,具有强烈的大众性,从而为广大游客的参与提供了可能。第三,文化体现在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体现在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中。比如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体现的文化,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建筑材料,而在于它们所体现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和成就及其审美观念。

2.文化的基本类型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

从广义的文化概念来讲,每种文化都存在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一般称为物质文化,正是这种物质层面的文物遗址,为我们发展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也是文化的行为方式层面,一般称为行为文化,正是这种文化的行为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也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一般称为精神文化、心态文化或观念文化,如宗教情绪、道德情操等,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从文化的分类来看,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各种不同的类型。从旅游的视角出发,可分为主体文化、客体文化和媒体文化;从范围和时间的角度考量,可分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以文化的物质载体为依据,可分为山文化、水文化等。所有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从旅游开发建设的角度看,要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类型,以不同的视角去考虑和发掘各种资源的文化内涵,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

3.文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文化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由于其特定地域条件的影响与制约,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就有“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之说。居住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人们,在闲暇、交往等生活中的结构、范围和对象都会不同,以致形成带有强烈地域特点的文化形式。这些对人类的各种行为包括旅游活动产生了诸多影响。

(2)文化的民族性特征

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使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字、艺术、道德、风俗习惯,构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民族旅游的潜力之所在。

(3)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是不同的。依其不同的时代特征,可以划分出许多类型。在我国,通常将历史文化分为“原始文化”、“农业文化”和“现代文化”三个阶段,分别代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特征。人类文化进化的类型与层次的多样化是构成世界多样性的原因,也是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直接诱因。

(4)文化的继承性特征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上一代总会把自己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与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人们从前人那里不仅继承了有形的物质遗产,还承袭了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情感模式和行为规范。经过潜移默化的内化过程,将其沉淀于显意识和潜意识底层,文化由此得以保存流传下来,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5)文化的变异性特征

一方面,人类在继承前辈所创造的文化成果的同时,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文化创造;另一方面,文化的交流也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着文化的变迁。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文化交流的范围之广、频率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人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观念的分化和融合,这种文化的变异性为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型旅游资源。

总之,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泉,是旅游业的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