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大写字母

汉字大写字母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各民族的文字,是指包括中国古代民族和当代民族曾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民族文字又直接关系着民族的识别,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56个民族,目前使用的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共有56种。这一类文字,目前发现的有3种,即彝族的音节文字、纳西族的哥巴文和云南维西县个别地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

二、中国民族文字

我国各民族的文字,是指包括中国古代民族和当代民族曾使用过和正在使用的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民族文字又直接关系着民族的识别,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有56个民族,目前使用的和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共有56种。根据文字结构类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可以把中国文字分为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两大类。非字母文字,又可分为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楷书化汉字、音节文字等。

(一)图画文字

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图画文字只有两种:一种是云南纳西族的手抄本经书中使用的东巴图画文字;另一种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汉源、石棉等县尔苏沙巴文的手抄本经书中使用的沙巴图画文字。

这两种文字的共同特点是:尚未形成固定的行款,读经时,尽管一般的走向是由左到右,但字的左右上下位置一般要服从图像的需要,既可由左到右,也可由右到左,既可由上到下,也可由下到上;常常利用字组构成的形象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读出来的经文中的词语,一般比写出来的字多。尽管这两种图画文字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的共同点说明,这类图画文字代表着从图画发展到文字的第一个阶段。现存纳西族石刻《木氏历代宗谱》中有16世祖牟保阿琮“且制本方文字”的记载。

(二)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主要是指文字形体的来源而言。它不仅包括字体的整体像某事物形体或状态的字和以象形字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而且包括由单体象形字结合构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据此来看上古汉字,如商周时期甲骨、钟鼎上的文字,也都是象形文字。在大多数词根是单音节的汉藏语系语言中使用这种象形文字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

云南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和贵州水族的水书中的大部分字,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的象形文字。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有3个特点:一个字只能读一个音节;以单体象形字为主,也有形声字、会意字;文字的作用已经由表意发展到表音。因此,只要两个字同音或语音相近,就可以互相借用,同音和音近假借的情况特别多。用这种象形文字写的东巴经很少。纳西族由使用原始的图画文字进步到一字一音的象形文字,是一个重大的发展。

(三)楷书化汉字和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几种文字

中国现在通用的楷书汉字,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大体上是古代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楷体化。有一些字的楷体化中包括简化。在汉字中形声字占绝大多数,其次是会意字。这两种造字法至今还是孳生新字的方法。后世增加的新字,主要是形声字,也有少量的会意字。

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少数民族文字可分两种类型:字形结构虽受汉字影响,但有自己较多的特点,借用汉字不太多。属这一类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和女真文。上述三种文字的行款都是由上向下竖写,由右向左移行。这也是来自旧时代的汉字行款。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方法表示自己的语言,也用形声或其他方法创制表达本族语词的新字。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方块文字是在较早的时期产生的,例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的唐代用汉字写的碑文中,就夹用了一些方块壮字。在唐代樊绰的《蛮书》中有少量用方块白文写的字。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有明代白族用方块白文写的碑文。

(四)音节文字

音节文字的共同特点是每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笔画比较简单。其中有少数字来源于稍加变化的汉字。自己创制的象形字和指事字为了与其他字体协调一致,已经不容易看出原来的形象,很多字体不能分析。这一类文字,目前发现的有3种,即彝族的音节文字、纳西族的哥巴文和云南维西县个别地区傈僳族的音节文字。这3种音节文字创制的时代,以彝文最早。现存文献有明嘉靖年间的碑铭。哥巴文产生时代比较晚。傈僳族的音节文字是云南省维西县的一位农民在20世纪20年代创制的。

(五)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也称拼音文字。中国民族的字母文字可按字母形式和来源分成以下几类。

1.藏文、八思巴文、傣文

藏文、八思巴文、傣文的字母都是直接或间接参考印度的某种字母形式,根据自己语言的特点创制的。其中八思巴文直接来自藏文,跟藏文有较多的共同点。但行款是由上向下竖写,由左向右移行,它与由左向右横书、由上向下移行的藏、傣等文字不同,而与回鹘式蒙文相同。就产生年代看,以藏文最早,其次是八思巴文和傣文。

2.粟特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

粟特文来源于初波斯时代的阿拉美文草书。回鹘文字母是参考粟特字母创造的。后来蒙古文字母的制定参考了回鹘文字母,满文字母的制定参考了蒙古文字母,锡伯文字母的制定参考了满文字母。这五种字母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不但书写行款都是由上而下竖行书写,由左向右移行,而且同一个字母单写和用在词头、词中、词末,一般都有不同的形式。粟特文不表示元音。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和锡伯文都是音素字母文字。

3.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

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都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同一字母单写以及在词头、词中、词末大都有不同形式,都是由右向左横行书写。察合台文有些元音符号常常省略,其他3种文字都重视表示元音,除个别情况外,都把元音表示出来。

4.佉卢字母

佉卢字母是拼写印欧语系印度语族的一种西北俗语的字母。佉卢是梵语“佉卢虱吒”的简称。2世纪末传入中国新疆于阗、鄯善一带。公元前创制字母时,曾参考仅22个字母的阿拉美文字。为了表达自己语言的需要,字母增至35个,并能表示5个元音。部分于阗语文献是用佉卢字母拼写的。

5.焉耆—龟兹文

焉耆—龟兹文旧称吐火罗文。使用婆罗米字母斜体。写的是印欧语系的一种语言。焉耆和龟兹是这种语言的两个方言。20世纪以来,在中国新疆吐鲁番、库车、焉耆等地发现这种语言的文献,多属5至8世纪的。

6.突厥文

突厥文也称古代突厥文。根据突厥文献早期发现的地点,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根据字母形体与北欧如尼文相似,亦称突厥如尼文。因为一个字母可以表示某些元音和辅音的结合体,所以它是一种音素字母和复合音素字母混合型的文字。一般由右向左横行书写。使用时代约在7—10世纪,是一种拥有较古文献的文字。

7.朝鲜文、契丹小字和方块苗文

朝鲜文、契丹小字和方块苗文都是在方块汉字的影响下,拼成方块的字母文字。朝鲜文有19个表示辅音和21个表示单元音和复元音的字母,这些字母按规定位置拼成方块字形。契丹小字创于10世纪。它的拼音字母一般称原字,一个原字可以只表示一个辅音或元音,有的表示一个单元音或复元音,或表示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是一种音素和多音素混合型的字母文字。据估计共有300多个原字,现在只能认识100多个原字。用一两个原字或多到六七个原字大体上拼成一个方块,表示一个音节。行款是竖行书写,自右向左移行。既可直写,又可横写。方块苗文是1905年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和苗语滇东北次方言区几位知识分子为拼写当地方言共同创制的一种苗文。每个字用一个表示声母的大字母为主体,把表示韵母的小字母放在大字母的上方、右上角、右侧或右下角兼表声调。因为每个字都大体上构成一个方块,所以称为方块苗文。

8.俄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塔城和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右旗等地有2900多俄罗斯族居民,他们使用的语言同俄语基本相同,所用的文字与俄罗斯的俄文相同。

9.拉丁字母形式文字

拉祜族、景颇族和佤族的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已经使用。现在前两种文字在本民族地区仍通用,但旧佤文只有少数基督教徒使用。拉祜文已作过一些改进。新中国成立后,已有十几个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正在逐步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