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轨迹

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轨迹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旅游文学的勃兴期,其兴盛标志包括:第一,以山水游览为主体自觉而积极地产生各种旅游活动并行诸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风气;第二,涌现出一批以旅游文学著称的名家名篇。唐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昌盛期,也是中国旅游文学创作的繁荣期。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文学也受其影响不断推陈出新,相对于古代旅游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三、中国旅游文学的发展轨迹

中国旅游文学源远流长,按照其发展水平与历史贡献,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两汉奠基期、魏晋南北朝兴盛期、唐宋繁荣期、元明清衍化期和现当代突变期。

(一)先秦旅游文学

先秦旅游诗歌主要见于《诗经》与《楚辞》。先秦时期旅游文学作品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类情景:一类是反映节庆郊野嬉游的;一类是反映军旅行役宦游之旅的;一类是反映送别相思之情的。

先秦旅游散文比较简略,一般未独立成篇,主要出现在三类著作中:历史散文,在记人记事中描写“旅游”情节;诸子散文,多为精心构撰的寓言故事等,如《庄子·秋水》中“望洋兴叹”杂著,代表作为《穆天子传》等。

(二)秦汉旅游文学

秦代旅游文学成就以旅游碑文为主,丞相李斯随秦始皇巡行天下,为歌颂秦始皇功德而在泰山、琅琊、会稽等地刻石为文,对后世碑文尤其是碑刻记游诗文有一定的影响。

两汉旅游文学最突出的是旅游赋。汉代赋作繁盛,其中有很多旅游之作。如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王粲的《登楼赋》等。两汉旅游散文传世不多,其中马第伯《封禅仪记》被誉为中国旅游文学史上单篇登山游记的开山之作。汉代旅游诗规模渐大,其中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规范、标准的山水诗。

(三)旅游文学的兴盛——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旅游文学的勃兴期,其兴盛标志包括:第一,以山水游览为主体自觉而积极地产生各种旅游活动并行诸文学作品,已经成为知识分子阶层的普遍风气;第二,涌现出一批以旅游文学著称的名家名篇。

魏晋社会盛行游山玩水,宴乐聚会,产生了以走向山水大自然为乐的人生取向,促进了旅游文学的兴盛。汉末魏初的“建安文学”时期,诗歌创作出现了高潮,其中有大量作品涉及旅游内容。如曹植《赠白马王彪》、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等。西晋的旅游诗中,多表现人生闲适游赏情趣,反映失意文人怡然自乐的心态。如嵇康的《酒会诗》。东晋旅游文学成就最高者当属陶渊明,其《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幅没有压迫剥削、生活无忧、安居乐业、理想的社会生活画卷。东晋旅游赋数量与质量都很可观,在景物的描绘上也有新的突破,比较著名的如孙绰的《游天台山赋》。

南北朝是中国旅游文学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主要表现在:刘宋年间的谢灵运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著名作家;南朝中后期旅游诗的主要表现形式“永明体”,以谢朓的成就最高,世人将其与谢灵运合称为“大小谢”;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一批旅游骈文,辞藻华丽,对偶工整,句式匀称,又具备平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如祖鸿勋的《与阳休之书》;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南北朝赋衍变出俳赋、律赋,将赋的形式美和音律美推向了极致,此时旅游赋名篇如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别赋》、庾信的《春赋》等。

(四)旅游文学的繁荣——唐宋

唐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昌盛期,也是中国旅游文学创作的繁荣期。这一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版图辽阔,政治开明,交通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各种旅游活动空前活跃,从而推动了旅游文学向更高更广的领域发展。旅游诗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创作的黄金时代。初唐旅游诗个性鲜明,体例主要是五言、七言律诗,代表作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盛唐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和岑参等;出现了众多伟大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旅游佳作不断。中唐诗坛名家辈出,如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李贺、孟郊、贾岛等的旅游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唐代旅游文赋数量激增,佳作迭出,王勃的《滕王阁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等皆为古代游记中的佳作。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构思新巧,抒情言志,更为经典佳作。旅游词是唐代新兴的文学体裁,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韦庄、李煜等唐五代词人旅游词作广为传诵。

宋代旅游词空前发展,留下了很多名篇佳作。如柳永的《安公子·边远岸收残雨》、吴潜的《水调歌头·焦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宋代旅游诗数量也特别多,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和山川风物,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天祥的《扬子江》等流传一时,是公认的优秀旅游诗作。宋代旅游文、赋较唐代发展更为突出,游记文学十分普及,篇数猛增。如《石钟山记》、《醉翁亭记》、《游褒禅山记》等。

(五)旅游文学的持续发展——元明清

元代的代表文学是元曲,元曲包括元代的散曲与杂剧两部分。旅游散曲借记事写景以抒情言志,语言清新通俗,佳作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杂剧中有一些以旅游情节为“关目”的名作,如关汉卿的《望江亭中秋切脍旦》、尚仲贤的《柳毅传书》等。旅游词也不乏佳作,如元好问的《游黄华山》、萨都剌的《百字令·登石头城》等。

明代旅游文学创作十分普及,而且出现了一批旅游作家,产生了大批作品,如《徐霞客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书”,还有王士性的《五岳游草》、袁中道的《游居柿录》等。明代小说创作繁盛,以旅游为主要或相关情节的小说数量激增,且由笔记小说、短篇小说发展为长篇小说,如余象斗的《南游记》、罗懋登的《三宝太监下西洋》等,还出现了白话小说,如“三言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程元玉店四代偿钱》等。

清代旅游文学中诗词文赋等继续发展,小说、戏曲与楹联大量出现。充满爱国主义精神,如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四首》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反映海外旅游的文学作品数量大增,广泛介绍西方文明,传播新知识、新思想,如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等。

(六)旅游文学的突变——现当代

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文学也受其影响不断推陈出新,相对于古代旅游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文学宗旨上,提倡以世界先进文化为借鉴,中国人不断走出国门,从事外交、留学、考察、观光等活动,写下了不计其数的旅游作品。如朱自清的《莱茵河》、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等。旅游文学题材上,着重以普通大众的旅游活动为对象,反映了海内外生活美、社会美、自然美的多层次性,大大拓展了旅游文学的多元性和表现领域。旅游文学语言逐步通俗化、普及化,由文言文、半文言发展到白话,并逐步取代传统诗词曲的主流地位,贴近大众生活,扩大了旅游文学的读者群和创作群。旅游文学形式上由于科技发展的影响而呈现出多样性,出现了电影、电视、文学剧本,产生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旅游文学,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