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介绍
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创新、设计、品牌整合于一体的综合策略设计型公司。瑞德自1999年成立之日起已确立使命:让更多人享受创新价值!瑞德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广纳不同行业专家,组建强效专业团队:拥有百名资深的市场研究、消费心理、创新战略、品牌策略、工业设计、结构工程、广告创意、平面设计、零售商业空间等多领域专家。通过15年的开拓与发展,公司已成为一家以工业设计创新和商业品牌策划为主导,以知识创新为推力,原创、开发并服务高技术产业的综合型公司。
瑞德长期成功地与中国石化、中国一汽、H&M、耐克、阿迪达斯、ESPRIT、ONLY、李宁、联想、方太、AO史密斯、洁丽雅、博世、“鸿”基金、法拉利、壳牌、淘宝网、正泰、伊利、九阳小家电、奥普等全球500强及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与服务。为全球500强及国内一线企业成功提供品牌体验和商品创新设计,成功开展了近2000个创新项目,协助企业创造了超过3000亿元的销售业绩。2012年度营业规模突破1.6亿元,拥有资深设计师120多名。服务领域包括:工业设计与咨询、品牌顾问与设计、商业空间与建筑。15年来,与上百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成功完成1000多个设计项目,创造3000多亿元商业价值。这一切无不客观而理性地展现着“设计的力量”。
瑞德设计创办于1999年,是一家根植于杭州的设计公司,创始人李琦与他的合作伙伴凭着对工业设计的狂热和执着,从当初2个员工、1个客户的规模,十年磨剑,发展成为现在具有众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客户、设计价值逾千万的专业原创型设计公司。将德国红点奖、德国IF (International Forum Design)工业设计奖、中国工业设计奥斯卡金奖银奖等诸多大奖收入囊中。在3000平方米的LOFT创意办公空间内,瑞德人帮助客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提升了客户的产品附加值,成功地成为客户业绩增长的幕后推手。
杭州缺地矿资源、缺港口资源、缺政策资源,没有大规模发展重化工业的条件和优势,但杭州有环境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特别适合发展以“人脑+文化+电脑”为主要特征的知识密集型、文化密集型、科技密集型文化创意产业。
口述人:李琦,工业设计界执牛耳人物之一,中国工业设计产业领路引航的实践者
一、害怕、折腾与坚守
1995年,我走出了象牙塔,以优异的专业成绩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做设计的,总是心比天高。毕业干完“个人工作室”一年后就加入了上海一家台资企业,开始了2年驻企设计师的职业经历。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年轻,都是桀骜不驯的。要从天马行空的思想和身处云端飘飘然的状态中剥离出来,踏实地踩到地上,走进现实,实在不太容易。我比较刻苦、投入,可以说是干得风生水起,在企业里如鱼得水,似乎一切都很顺利。当时二十四五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人打交道,也毫不逊色。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也总能出色完成任务,众人赞赏、公司重用、光环缭绕,让我自信的同时也难免自傲。
在台资企业里,我突然害怕,这些光环会悄然磨去我的锐气和闯荡世界的勇气,让我失去敬畏之心。
当时的想法就这么简单,既然骨子里就是个喜欢折腾的人,晚干不如早干,如果真要给创业找个理由,应该是不愿意就这样被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宠坏。也许就是这份忐忑,促使我走上创业之路。
没有什么商业计划,就这么开始了。
1998年底,我毅然脱离了这个让很多年轻人羡慕的职业状态,用自己设计积攒的第一个100万元,带着对设计的狂热和憧憬踏入了原创之路。和一个从大学校园里走来的兄弟晋常宝,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瑞德设计”的设计公司。
二、第一个合作品牌方太
“炒菜有方太,除油烟更要有方太。”这句被人熟知的广告词背后,是工业设计带给一家民营企业甚至是它所在的油烟机行业的创新。
1995年,我和伙伴晋常宝以方太油烟机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当时,中国的油烟机市场还是以薄型的油烟机为主,其最大的缺点就是滴油烟。通过3个月的市场调查和大量分析,我们设计出的深型油烟机外形,解决了当时薄型机存在的很多问题。
我们将工业设计原创概念首次引入中国厨电行业,完成中国厨电行业首部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成功开发方太第一台吸油烟机,同时成功命名方太厨电品牌。就是一个外观的变化,带来了真正意义的革新。
所以,我们的第一个合作品牌是方太厨具,方太也是中国最早意识到工业设计能带给产品价值的民营企业之一。
瑞德设计的10多年来的成长和方太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与方太合作从单一产品、一个标志开始,但是今天我们之间的合作已经从单一的产品功能和外形设计提升至产品发展策略的综合性设计服务模式,这种合作从1995年开始就没有中断过。
杭州瑞德工业设计公司是方太设计走向成功的重要合作伙伴。我们与方太是全权代理合作性质。合作的项目包括方太的LOGO,企业形象设计,新品上市策划,销售策划性指导,平面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包装设计,标识系统,大型展会设计,网站设计、维护等。
方太集团总裁祝永定曾这样评价:瑞德的设计是方太公司产品创新的重要推动者。
17年来,瑞德团队不断引领中国厨电行业变革和前行,不断创造着中国厨电行业的设计经典和单机销量百万台的商业神话,奠定了方太中国厨电第一品牌的商业地位,缔造了厨电行业作为中国家电领域中仅有的本土品牌战胜海外品牌,并占据行业高端市场的成功典范。
最近,方太设计团队再次成功打造出油烟机新平台(JQ近吸系列),以及灶具新平台(HA系列),在服务方太17年的历程中,瑞德人不断创造着中国厨电行业的设计经典,率先通过原创设计引领中国厨电品牌打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一路领先、独占鳌头,这次JQ和HA的成功不仅是设计和商业上的再次成功,更标志着方太第二代核心设计师团队的成功形成。
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工业设计服务从初级走向成熟,更是工业设计推动企业从制造向创造蜕变的成功案例,蕴含着中国企业驾驭商业创新能力的聚集。
伴随着一个品牌的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瑞德。走进二楼的展示厅里,一款可以解决流油问题的油烟机、融入了杯子和苹果创意的净水器、全方位“视听触味嗅”感官刺激的旗舰店……
三、商业价值转换
2002年,为了开拓更广阔的设计市场,通过多方调研,企业决定进入商业连锁展示这一新兴行业发展,通过设计概念的输出方式成功孵化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全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行业前三甲企业提供商业连锁展具文创企业——浙江奇尚商业设施系统有限公司。我怀揣对设计商业驾驭能力的自信,希望可以通过这家以设计、制造和销售为主的实体公司,冲破传统方式。
当时我们投了300万元,做了很多“戴勋章”的项目,包括杭州人民大会堂、杭州大剧院、西湖南线、西溪湿地等项目的标识导向系统。这些项目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企业却不停地亏损,连续亏了3年,足足亏了近400万元。
我们当时就傻眼了,以为“设计创新+轰鸣机器=成功市场”,但是现实的市场却不是设计师眼中的市场,市场不是臆想的。有了技术创新,也无法解决所有的商业问题,它更需要一个发酵的商业机会。但要找到这个点,要打破这堵墙,谈何容易。我们也曾沮丧,萌发终止奇尚的念头,但最后的坚持和执着迎来了奇尚开窍的那一刻。
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我们从未停止过思考、创新和对市场热点需求的寻求,学会了与目标客户主动沟通,强化市场营销拓展。
2006年,奇尚承接了中国石化加油站新形象改造项目。设计来源于市场,最后归于市场。我们通过市场调研,从汽车加油者的市场需求出发,将商业服务这一核心理念注入加油站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如今,奇尚设计的易捷连锁便利店已经遍布大江南北的加油站。项目的成功使中石化彻底改变了延续30年能源供应商的形象,成为一个崭新的能源服务商,加油站的整体销量上升50%。短短几年发展,从当初的中石化行业标准的制定到现在作为博世全球指定供应商,奇尚商业设施成功地将瑞德设计的设计理念,通过实体展现出来,提供客户各个系列个性化的展示用品,通过展具的陈列与产品本身所需向消费者传达的语言水乳交融,为客户商品创造更高的产品价值。
2006年以后,奇尚逐渐在连锁零售门店的商业展具领域找到了自我,真正开始走向商业化、规模化,2012年突破了1.4亿元。
一个开发成功的商品,不只是设计的成功,还是设计商业价值转换的成功。多年在设计行业的磨炼及与各个客户不断碰撞,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紧紧把握主动权,企业才有可能做大做强。任何一位瑞德设计师心中都要植入这颗商业情感的种子,打破设计和商业之间的高墙。
工业设计中心的主要职责就是根据市场需要,重新定位企业产品,在使用方面,让产品更加人性化;在设计外观方面,让产品更加国际化。瑞德在美学与商业性上的成功融合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瑞德非常关注如何提升国内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通过“整合战略设计”即(集产品设计、平面策划、多媒体策划、工程设计和品牌咨询于一体的强有力的多科技商务解决之道)构筑品牌形象增加附加值。瑞德整合战略是建立在企业品牌整合策划战略的基础上的,是瑞德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的一种新的模式,通过对企业产品、形象、宣传的整体策划,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效率、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四、优秀设计师的摇篮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的工业设计要有强大的明天,不是靠硬件,不是靠场地,没有任何捷径,唯一的出路就是持续不断地培育出一批批优秀设计师。
自2009年起,瑞德每年投入百万元资金,举办一次“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此竞赛是目前中国唯一由专业设计公司主办,以“非营利社会公益活动”为特性的专项工业设计竞赛,也是目前中国唯一针对工业设计专业毕业作品及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奖的竞赛平台。我们希望通过竞赛架起社会各界与高校学生创新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中国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育。
翻开历届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专题刊物,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两行醒目的字体——“谨献给才华横溢的设计新锐,和为设计事业无私奉献的伯乐们”!
我在序中写道:“记得有位好朋友很关心地问我们,举办这个竞赛到底为了什么?是的,真的不为了什么,只为在年轻无畏的热血学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充满信念、启示、热爱和坚韧的种子。”
瑞德面向工业设计专业的在校优秀学生,设立了“瑞德青蛙概念工场”,为年轻设计学子提供展现创新才华和商业实践的舞台。到2014年底为止,已有超过150名优秀学生实践于此创新平台。
在业界,瑞德被称为“优秀设计师”的摇篮。历经五届的努力和沉淀(已涵盖中国大陆、台湾、香港近30所知名高校),瑞德走出了一条具有很强社会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专业赛事之路。这让瑞德的综合能力再次被社会所认可,也在学院和学生中形成了更大影响力和公信力。在感动众多优秀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的同时,也让政府真实地发现踏实、有冲劲的瑞德团队。这给浮躁的社会大环境带来了真实的声音,散发出更多的正能量,同时更全面地展现了瑞德团队务实奋进的创新力。
五、制造业的终极竞争力
工业设计真正被世界认识,和一次经济危机有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挣扎在死亡旋涡之中的企业无法在价格上进行竞争,倒逼企业在商品的外观、质量和实用性能上下功夫。据美国工业设计协会测算,工业品外观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1500美元的收益。因此,工业设计又被称为“制造业的终极竞争力”。杭州的工业设计,真正被企业认识也就是这十来年的事情。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让浙江众多制造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工业设计被当作实现制造到创造的“突围之路”。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大力发展金融、工业设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的提法。这个信号很重要,这为我们工业设计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杭州的工业设计行业还处于群雄逐鹿的初级阶段。与10年前最大的差异在于,现在整个社会都比以前有更坚定的信念,更知道设计的社会价值。
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能有更多针对本土设计人才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支持(外省引进优秀设计师子女上学问题、购房扶持、个税减免问题等)和再培育发展方面(优秀设计师海外再教育、考察支持等)的系列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这是非常重要的。瑞德自成立以来,出台了大量的人才再教育、再培训、再支持计划,有序地开展了很多优秀的跟随我们近10年的人才出国进行短期培训的活动。对企业来说,应该努力去做这件事情,如何让这些曾经在企业呆了很多年,知识结构在逐渐老化,但心理依然年轻的伙伴的知识结构变得全新。他们曾经在本土市场打拼很多年,有着非常丰厚的对本土经济、文化、事物、人、商品的认知结构,在推进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走出去重新构架和整合他们的思维,然后再回来。这群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对推动城市创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曾在长江商学院攻读MBA,两年半的时间对我有非常大的帮助,我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但是这两年半时间让我重新认识了我的专业。我们再推进,在哪里推进,怎样去推进,谁来做真正的推手?设计这个行业就是“创新人才+时间积淀”,没有其他捷径,我们需要创建更多支持优秀设计师的政策,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创新行业,愿意选择工业设计这样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自我锤炼、自我提升的创新职业。让他们更愿意扎根杭州,为杭州未来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根本支持。
六、创业心语
本人从事工业设计行业17年,在这个平台上如何能够持续发展前行?靠的是什么?以前我们考虑最多的是做事:接单子,有更好的客户,每年有增长。但近几年,我们越来越觉得这些事情固然非常重要,因为没有规模,没有足够业务量,作为独立的设计机构,作为一个全民营的企业是很难存活发展下去的,但是这些保障背后真正的推动力是什么?这几年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是人才。人才对我们创新型企业来说就是灵魂。创新的分类方式很多,对此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技类创新,另一类是应用类创新,设计就是在应用类创新中发挥作用。作为设计,更多的是发现,而不是发明。生活中、商业中有关设计发挥着核心价值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是是谁创造出这些让百姓生活质量提高、商业繁荣的商品的呢?就是这群充满激情、智慧和抱负的专业人才。
工业设计人才的培育是极其漫长的,也是非常艰辛的。工业设计行业人才受用率低,能够在这个行业读到很高水平的并不多。存活率低,毕业后从事本行业工作的人大量缩减,成才率更低。这就意味着在工业设计行业里要走下去,没有七八年磨炼,没有一直学习、积淀,没有持续的再培训、开拓知识新领域,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这也说明这个应用类创新领域行业的专业人才看似平常,只需灵感一现,但实则极具复杂性,充满个性,很难复制。工业设计是一门跨领域的应用类创新型学科,对一个成熟的设计师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有很好的表现技法,同时要求拥有敏锐的情感捕获力,很好的商业消费行为解读力,甚至对设计项目所涉及的行业要有丰富的行业技术市场专业经验。比如说中国的厨电行业,从1995年开始,我们一直与方太合作,到目前已有17年时间,方太所有的产品设计都由我们完成。为什么方太愿意与我们合作?因为我们身上积累了太多的知识构架,而这样的设计师不是业余培训所能造就的。
培育一批优秀的设计团队远比成功完成一个项目要困难得多,瑞德从没有放下对优秀设计人才的培育和机制的思考与探索。感谢方太设计团队年轻的设计师们,正因为你们的努力、坚持和最后的成果,让瑞德对过去和未来更多了一分肯定和自信,只要将这种务实坚韧的精神传承下去,虽然不敢保证我们能够成为伟大的商业公司,但我敢预言“我们完全能够成为一家伟大的技术公司”。我们对自己有要求,对作品有责任感,对设计有使命感,这就是瑞德10多年后还能平稳地、充满信念和激情地成长的根本所在。
设计公司,人才的集聚和沉淀永远是根本,是瑞德持续强大和前进的唯一动力。当前我们最迫切的就是打造一批充满创新激情的综合性人才,而不是几个。一直以来,我们在给年轻、激情、富有才华的瑞德设计师们植入一种理性而激情的态度,就是商业与情感的融合。我一直推动他们,去理解商业、读懂商业、建立商业敏感。
口述人:晋常宝,杭州瑞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一、创业的经历
1995年开始,我就跟我的合作伙伴李琦一起开始做方太的产品设计。我们的毕业设计就是方太的第一款产品。那时候人们还不太明白什么是工业设计,设计师都被称为美工。这是标志性的一年,因为我们后面发展的根基都来源于这一年,都源自那个毕业设计。
1999年,我们正式成立了瑞德设计公司。
2001年,我们研究了中国厨房和中国人使用厨房的特点,开发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方太欧式机。
2002年,我们决定进入商业连锁展示这个新兴行业,通过设计概念的输出方式成功孵化了我们自己的设计品牌——奇尚商业设施,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为全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行业前三甲企业提供商业连锁展具的文创企业。
2007年,通过方太,我们跟IDEO公司的团队一起合作开发新产品,了解到他们如何进行创新,如何做设计。这次合作对我们的企业架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09年,也就是瑞德成立十周年,为了培养年轻设计师,了解未来十年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我们开始举办每年一届的瑞德优秀毕业设计邀请赛。
现在,我们都在探寻到底工业设计应该有几种发展模式。我们会看到不论是IDEO公司还是青蛙设计(FROG DESIGN),它们背后都会有一个强大的企业做支撑。这说明设计公司纯靠设计委托很难有长期的发展。这就要求他们有更多新型的发展模式。比如我们现在就通过做自主的设计品牌研发慢慢去探索这条路。我们还在尝试与一些网络和渠道合作。当然,我们做的永远是设计创新,这只是跟人家联手,寻找更多联合的模式,让设计创新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设计创新团队培养起来。培养人是需要成本的,设计行业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就好像参加我们这两届比赛的孩子,他们一方面非常爱设计,但同时也在探寻如何将他们自己的设计转换成更大的价值。他们可能并不乐意进入传统的设计公司工作,我觉得他们中间慢慢会诞生很多的独立设计师。未来产品个性需求越来越明显,小众商品越来越多,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附加值不会太高,附加值高的一定是个性化需求的小众商品,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设计去买单。
二、瑞德的规划、困难与优势
瑞德设计的战略是“以工业设计为核心,商业品牌策划为侧翼,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行业深度专业化”。在未来几年,我们希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品牌,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将设计创新的价值最大化。我们未来的目标是推动纯设计公司上市,设计公司应该是纯知识性的,这样更能显示出其价值。
我认为未来设计应该更紧密地与实业合作,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消费需求市场的实业,因为真正最了解中国消费市场的还是中国设计师。而未来国家的经济发展应当会不断地想办法拉动内需,这就意味着我们做的东西一定要贴近中国市场。从目前来看,我们的设计品牌价值可能会大一点,比如说阿莱西、无印良品、基本生活等。以我的判断,今后的时尚用品也会越来越看重设计。研究网络商品的设计整合也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领域。另外就是高端用品、奢侈品,设计在这里也可以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是品牌,还有一个是品质。
瑞德发展10多年,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断探索多种盈利模式,包括成立奇尚品牌公司,目的也是赢得更多的资本,把我们的设计团队留住并且发展壮大。对于人才来说,薪酬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另外就是公司能给他们多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会提供更多的与国外交流的机会,引进一批国外实习生,多多交流。
我们公司一直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文化,这是我们公司的竞争优势。比如说,我们会把公司所有的设计师分成20个组,每周一个主题,让大家自由发挥去做一些东西。另外,我们一直坚持学习,不断让大家走出去学习交流。公司会为设计师提供各种培训,组织前往同行公司进行交流,甚至去国外交流。每次交流都会要求设计师提供报告。以后,我们还计划把我们的创新文化报告做成合集出版。
创新是一种选择,一种文化,也是一种价值观。创新是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寻觅的过程,而创新的核心是设计。设计的根本在于商业信息传达,其目的在于创造“商业价值”最大化。而要理解设计创新的商业价值,首先要区分“产品”和“商品”,重视“商标”和“品牌”。中国商业社会正在逐渐进入精细化时代,应当把单一商品组合起来,形成一种生活方式,并以这种理念进行推广,构建起商品的品牌。其次是要做到“设计”和“再设计”。设计的根本是商业信息的传达,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从无到有”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做更新的诠释,更是一种创造。“再设计”能大大提高商品的成功率,同时能大幅缩减创新投入,明显降低风险。
我们善于合作,如我们和IDEO公司合作,收获很大。他们做调查、将调查的方法转化成为设计方案这一套流程逻辑性非常强,采用这种方法,调查能够真正符合消费者的需要,而市场调查与最终做出来的设计方案也是相一致的。他们有非常好的方法,他们不做定量的调查,而是通过焦点用户进行调研。每次做调查,团队里面都会有一个专门做行为学研究的人,负责准备调查的道具,设置问题和提问的方式,最后对结果进行解读。他们很看重消费者心理学,常常通过调查找到设计机会点,再将设计机会点变成概念输入设计过程当中。找到设计机会点之后就是设计团队的头脑风暴,大家一起想办法探讨呈现机会点的方式。
三、创业的感觉:工业设计的春天来了
2012年对国内众多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对工业设计行业来说也是一样。不过,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道路上的艰险,而是这一年给工业设计带来的机遇。
从瑞德自身来看,过去的一年里,主动找上门的客户质量明显提高,数量明显增加,而这些客户表现出来的对创新的迫切感更加强烈;从产业发展来看,各行各业的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从以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的竞争力和关注点凝聚在“创新”上;从政府层面上分析,政府对创新越来越注重,对工业设计行业也越来越重视。就在2012年底,国家领导参观考察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工业设计城,这就是一个信号。在我看来,工业设计的春天已经到了。
不过,在这个春天真正变暖前,工业设计不得不面对一些疑难杂症,比如人才稀缺问题。一家企业可以没有资金和技术,但不能缺人才。有了人才,才能创造技术和利润。与所有同行一样,瑞德同样面临设计师人才的不足。设计师和其他行业需求的人才有明显的不同。设计师要有一颗包容心,他们既要像一个长跑运动员,有持久的耐力,又要是个情感丰富的人,能用心感受别人,能够洞察别人的需求,并把这种需求变成一种创新、一个设计、一个产品。
四、让疑惧成为习惯,使创新成为可能
目前的市场处在快速变换的时代,这对我们设计创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无法懈怠,无法停下脚步,甚至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保持高昂的创新激情呢?我认为,我们每位设计师都应心存疑惧之心,这也是与台湾实践大学朱旭键老师在2012年实践毕业作品手册上写序言时产生的共鸣,有感而发。那么,何为疑惧?
疑,能激发探索之心。
面对任何事物,无论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当唤起我们那颗儿时童真的好奇之心来看待它时,便会觉得它是那样陌生又那样熟悉,而似乎又能够看到许多我们不曾发现的东西。这才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曾几何时,当经历上百个案例锤炼后,就像我们绘画的手,画了上百个石膏模型后,回过头来一看,反而不会动笔了,思维枯竭了,开始停步不前了。记得高中时一个绘画老师曾经说过,很多学生已经画“油”了,当时我非常不理解这句话的内涵。工作后,才从很多设计师的困惑中体验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其实我们想拥有一瓶知识,那很快就会装满,而且再也装不下其他的了;但如果想拥有一湖的知识,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如果我们想拥有大海一样广博的知识,那我们穷其一生,也只能学到沧海一粟。所以说,这是一种态度,一种心境。当我们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心态,才会发现,我们的知识如此匮乏,身边每一个事物又都如此陌生,又有如此多的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心存怀疑,从更多的视角去看,去聆听,去体验,去触摸,才会有更多的发现,也才会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去认知。没有牛顿的疑虑不会有万有引力定律;没有瓦特的疑虑,也不会有蒸汽机。作为设计师,首先要时刻保持一颗疑虑的心。
惧,唤醒努力源泉。
祖先很早就告诉我们什么是未雨绸缪,时刻做到有备无患。为什么呢?古人时刻在警示后人要时刻心存畏惧之心。那么,畏惧什么呢?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对事物的结果和事物的未来有更高要求和更高期许,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也。”只有时刻保持这颗苛求的心和追求完美的态度,才能更接近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所要求的不是高处不胜寒,而是一种随时准备好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更有前进的动力,也只有在这一动力的驱使之下,我们才不会停下脚步,不会迷失在自己浅薄的认知中。
有了疑,有了惧,我们才会发现更多精彩,更多感动,才更容易与他人产生共鸣,这正是我们设计师要做到的,也是设计师要具备的基本素养。设计师不仅要具备疑惧之心,还要把它培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所以,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勤练习,多积累,有了习惯,才会有意识,才会把它转换成一种本能反应般的技能。那么如何把它培养成习惯呢?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