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耻下问,尊师重道

不耻下问,尊师重道

时间:2023-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毛泽东青年时读书不耻下问,找到了马列主义的真髓,年逾花甲仍不耻下问,努力学习英语;曹操求贤若渴,赤脚迎接许攸,询问破袁之策,奠定北方统一大业;刘备不顾皇叔身份和关张二人劝阻,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遂成“隆中对”,成就自己的西蜀霸业。

4.为学:不耻下问,尊师重道

◎舍得问

从打你呱呱坠地,你就开始懵懵懂懂向这个世界发问了,这是哪里?我为什么在这儿?在懵懵懂懂中,伴随着这些问题,你不知不觉地熟悉环境,向身边的事物学习。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这个总是抱着我哄我睡觉的是妈妈,那个老用胡子扎我的是爸爸。我是谁?我从哪里来?镜子里的小家伙是谁?是我吗?随着这些看似幼稚可笑的问题得到解决,你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

在家庭中,你从开始时的呀呀学语到后来的能够独立思考,得益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学校里,你从起初的懵懂未知到后来的思想深邃,受惠于老师的谆谆教导;在工作中,你从当初的初生牛犊到后来的独当一面,靠的是同事的得力帮助。你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感性走向睿智,要靠外界的支持,更要靠你虚心向别人学习。

荀子《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提问和寻找答案的过程。《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你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了,那你有没有想过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为什么还要向别人学习呢?有句古话:人非生而知之者。世上没有天生的圣人,孔子也是不断地向别人学习、向别人请教,才使得自己的认识有所提高。孔子周游列国,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就问他们,这样才明白太阳何时离地面最近的问题;路过泰山脚下,问路边妇人,才懂得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从两个弟子向老农要马这件事中,明白了说话要看对象,要直奔主题避免拐弯抹角的道理。孔子的智商是很高的,但还要有发问的精神,正是基于这些勤学发问的精神,才成就了万世景仰的圣人美誉。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郑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论衡•实知篇》)。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古人将求知分为“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所谓“有字之书”即书本上的知识,“无字之书”是社会知识,社会知识就是你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取的知识。在参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想学到知识,就要会看、会听、会想、会问。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要领和窍门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但只要你善于向有实践经验的人求问,便能学到许多有用的知识。大凡聪明的人知道多问就会增长知识。诸葛亮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从古至今人们无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然而他的智慧很多都来源于他经常地向下属和百姓请教。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与群下教》的文章,其中讲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复,旷阙损余……”意思是说:丞相府需要幕僚,就是为了汇集大家的才智来做好工作。如果只考虑个人的地位得失,不敢向下级求教,那么缺点和损失就会越来越多。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你只有勤学、勤问,才能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老师主动向学生询问教学方法,为的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更好地促进了自己的教学;老总主动向员工询问公司管理措施,为的是能体察员工实际,同时更好地促进自己管理水平的提高;市长主动询问市民管理城市的方法,为的是能了解民生,从而更好地管理城市,提高人民福祉。他们都舍弃了所谓的“自尊”、“面子”,都做到了不耻下问,但换来的却是最中肯的建议,最终也使他们从中受惠。大凡有成就者都懂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道理。

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不仅要向有丰富经验和阅历的长者虚心请教,更要向比自己年轻的晚辈询问和请教。我们要向专家学者多多请教学习,也要向比自己职位学历低的人请教,因为萝卜青菜、各有所长。孔子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向人求问,连小孩子也是他求教的对象。

陶行知有一首诗歌叫《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不耻下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都深受人们的赞颂。毛泽东青年时读书不耻下问,找到了马列主义的真髓,年逾花甲仍不耻下问,努力学习英语;曹操求贤若渴,赤脚迎接许攸,询问破袁之策,奠定北方统一大业;刘备不顾皇叔身份和关张二人劝阻,三顾茅庐拜请诸葛亮,遂成“隆中对”,成就自己的西蜀霸业。

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你的人生境界才能得到升华,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

◎师恩浩荡

常言说,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你认同这句话并履行它,那你的一生必定会出现很多的老师。你从襁褓之中到学会吃饭穿衣,父母就成了你的第一任老师;你走进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老师就成了你人生的指路人;你走向社会,褪去了身上的稚嫩,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也会有许多老师帮你铲除人生路上的荆棘,让你的人生之路趋于平坦。所以,你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由未知到知之,再由知之变为未知的循环往复的过程,这样,你的人生阅历才不断丰富,你的精神境界才会不断得到提升。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值得你去学习的人和事有很多。

韩愈说: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意思是说没有固定的老师,只要有人在某一领域能超越你,而且能够帮助你,他就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但孔子还要经常向别人请教:孔子请教于老子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佳话,街头巷口留下了他向老人小孩请教的身影,田间地头也出现过他向乡野民夫讨教的画面。孔子尚且如此,今天的你我情何以堪?所以,你要广泛地向别人学习,汲取营养,为你所用。

中国人历来崇尚长幼有序、尊卑有分,我们更应该知道师之至尊、道之至贵。中国还有句话叫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师给予你的恩惠是受用一生的,所以你要铭记在心,感念师恩。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的例子数不胜数,感念师恩的句子也是灿若星河。《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古语有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师者,人之模范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等等。古有杨时程门立雪,成为垂范后人的典范。今有毛泽东阔别家乡,回乡探亲,仍不忘探望年过耄耋的小学老师毛禹珠;周恩来感念南开老校长,困难时期,仍不忘帮助张伯苓的家人。他们对老师的尊敬,着实令人动容,他们也成为后人争相效仿的楷模。

电影《霸王别姬》是张国荣生前的经典影片。剧中人物程蝶衣是一个把京剧视为生命,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他小时候被母亲送进戏班,师傅的教导非常严厉,但要想成腕就必须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他从严厉却对京剧理解颇深的师傅那里慢慢地了解到了京剧的精髓,师傅的那句“从一而终”,他记了一辈子。后来,他终于成了角儿,身价也提高了,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不用再受苦,不用再挨骂。后来,他犯了错,师傅又把他和师兄叫了去,像小时候一样,犯了错,就要受罚,脱掉裤子,趴在一根木凳子上,挨师傅的鞭子,还要说:“打得好”。

其实看到这里的时候,你不禁在想,他们已经是角儿了,还会愿意受罚吗?可是他们却像小时候一样不反驳,毫无怨言地接受师傅的惩罚。我想这就是尊师重道的传统文化的体现,程蝶衣从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大角儿,他尊敬师傅,重视师傅的教导,在他心里,师傅就是师傅,是要用一生尊重的人。

◎尊师重道

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其大意就是说老师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国家兴盛,必然使老师受尊重、有地位;尊重老师,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所以,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求学之道,以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只有老师受到尊敬,真理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受到尊敬,人们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懂得尊敬老师的人,同时也换来了回报,懂得尊敬老师的人,他的将来一定是美好的,懂得老师的甘苦,就能体会育人的艰辛。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绘画工具,高中前我都是自己在纸上涂涂画画。高一时,我碰到了恩师陈扬利老师。陈老师觉得我有画画的天赋,于是就送我一块画板和全套绘画工具,这才开启了我的绘画系统学习之路。我因此特别感恩陈老师,觉得只能努力画画才能报答陈老师的恩情。那一年暑假我过得特别充实,每天顶着烈日奔波在家和学校之间,不光课堂上努力画画,课下回到家里也不休息,有一次甚至因为长期的劳累而晕倒了。一个暑假下来,我几乎把全村人的肖像都画完了。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陈老师对我特别照顾,给了我更多的指点,使我的绘画水平在高一那个暑假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十几年后的今天,只要我一回老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必然前去看望陈老师,陈老师也不断地给我人生和事业更多的指点。

学美术过程中的第二位恩师是马勇老师。高考前,学美术的学生一般都会报一些辅导班提升自己的美术功底,可是因为家里贫穷,我交不起培训学费。马勇老师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不仅没有收取我的学费,还因为我绘画水平出众而经常鼓励和指点我,使我在绘画方面建立了强大的自信。每当我在绘画的某个阶段停滞不前时,我都会因为马老师的鼓励而突破困难迈向新的台阶。考上美术学院以后,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回到老家给马勇老师帮忙带学生,以此报答老师对我的恩情。也因为这样的代课经历,开启了我日后的办学之旅,直到现在我还和马勇老师在一起办学。我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生活上互相帮扶,事业上共同促进。

当我们用心去感恩老师的同时,老师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最终也是在帮扶自己。当然在我的生命中,还有很多像陈老师、马老师一样的恩师,正是这些恩师的帮助和教导,才让我的生命历程少走了很多弯路。感恩并感谢一路指引我成长的恩师,正是有了你们才有了我的今天,永远向在我人生道路上帮助过我的恩师致敬,祈福你们好人一生平安!

——汪华持

◎如何尊师重道

每一位老师对你的帮助,都是你通往梦想之路的台阶,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台阶,你才会步步为营,达到胜利的巅峰。老师奉献了自己,成就了你,难怪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比作太阳、蜡烛等。所以,你要对老师有感念之心。有时候,心中的感念还远远不够,还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你如何才能做到尊师重道呢?

①要有体师之心。要体察老师的辛勤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

②要有尊师之训。老师的谆谆教诲你要永记心间,千万不要把老师的教导当作耳旁风。当你真正遭受损失的时候,才想起老师的话语,殊不知悔之晚矣。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这都可以成为你的前车之鉴。

③要有效师之行。老师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你也要像老师那样,做事情时起到表率作用。

④要有继师之志。你要勇敢承担起老师没有完成的愿望,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莫大的尊敬与支持。

⑤最后还要行师之道。就是说老师对你的教导,对你来说是大有裨益,但你不要局限于本身,要把它发扬光大,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老师的要求,从而感化你身边的人,让老师的思想成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

尊师重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有义务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这是你、我、大家共同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