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曾说:“年轻人,不要抱怨,你即使有权利抱怨,你也没有资格抱怨,从20岁开始学会不要抱怨。”这是马云的人生信条,他在艰难时期不仅不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地行动,一直向前,从未停止脚步,坚持到了今天。
2010年,在《中国企业家》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领袖颁奖典礼上,马云说:“我去应聘肯德基擦盘子的工作时也被拒绝过,我抱怨过,但是抱怨有什么用?我相信在我20岁的时候,这个时代不是我们的;我相信40岁的时候,这个时代是我们的。为了40岁的时代,我从20岁开始寻找完善的机会,寻找未来,而不是埋怨别人。”
马云曾给员工发了一封公开信,针对部分员工用抱怨的态度、用不满的姿态来看待社会和身边的事物。在马云看来,现在存在一种不好的习气,总是觉得“这个做得不对,那个做得不对”,但其实“任何新的事物,都需要千锤百炼,需要长时间的培育和完善,对社会上很多不好的事,我们真没有时间去抱怨”。
在网上总会发现很多人在发帖子抱怨:“收入好低”“房租又涨了”“工资上涨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等。我们身边也总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跟朋友聚会时,朋友抱怨着这些问题,但是等到下次聚会时你会发现他还在抱怨这些问题。这说明很多人习惯于抱怨,却从来不去行动,抱怨工资太少,却不加倍努力赚钱;抱怨路上堵车迟到,却不早起避开高峰……这些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却又被很多人忽略。
《不抱怨的世界》中讲了一个老故事:两个建筑工人坐下来一起吃午餐,其中一个打开饭盒就抱怨:“天啊,肉卷三明治,我讨厌它。”他的朋友什么也没说。第二天他更火大了,对着饭盒喊:“怎么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它!”朋友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这个人再次怒吼:“我受够了日复一日都是一样的东西!”朋友便问他:“为什么不叫你太太做点别的?”他满脸疑惑:“你在讲什么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这个人厌倦了自己做的午餐,每天大为恼火却不行动,只会抱怨。抱怨有两大害处,一是浪费时间,每抱怨一句就浪费一点时间,常常因此错失补救的机会;二是让人越来越消极,消磨掉一个人的积极性,最后变得其对所有事情都失去耐心。
1982年12月4日清晨,墨尔本医院,一个夫妇在产房迎来了他们的儿子,然而不幸的是,这个婴儿居然没有四肢!只在左侧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个带着两个脚趾头的小“脚”。
这个小孩叫尼克·胡哲,尼克在上小学时,别的同学都在椅子上端坐着,只有他突兀地“站”在书桌上,用仅有的两个脚趾头夹住笔写写画画。尼克当时年纪小,也没发觉自己跟别人不一样,随着他慢慢长大,周围的孩子都嘲笑他,尼克心里开始有些异样。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生下来就与别人不一样。在一次被小朋友嘲笑后,尼克突然发狠心要自己打理生活,他开始用小脚趾练习每一样其他小朋友做的事情:他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努力,能够自理生活,能够独立行走、上下楼梯、下床洗脸、打开电器开关、操作电脑,甚至每分钟能击打43个字母。
渐渐长大的尼克更是学会了骑马、打鼓、游泳、踢足球等,他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如今,尼克在世界各地办演讲,期望给人们力量,他说:“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尼克的故事告诉我们,再悲惨的人生都会因行动而改变。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把抱怨转化成积极的动力,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抱怨生活的不如意,都不如闭上嘴巴、咬紧牙关,迈开脚步行动起来,有句古语说得好:“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远比用抱怨释放负面情绪要有意义得多。
《阿甘正传》主人公阿甘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当生活无比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有再次掀开盒盖的勇气,只要你能再次行动起来,而不是停滞,就总能吃到甜甜的巧克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