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喜欢吃甜食,她想让儿子戒掉这个习惯,担心小孩子吃甜食长蛀牙,甚至牙齿都会掉光。可是,她说的话儿子不听,怎么办?后来,她想,儿子不是最崇拜甘地吗,甘地说的话他肯定会听的。于是,她就带儿子千里迢迢地来到甘地那里。甘地听了母亲的要求后说:“你们过一段时间再来找我吧。”过了一个月,母亲又带着儿子来到,这次,甘地很坚定地对小男孩说:“你以后坚决不要再吃甜食了!”小男孩马上点头答应。母亲却很生气,她问:“上次你为什么不这样说呢?害得我们又跑一趟。”甘地说:“因为上次你来的时候,我也正在吃甜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说和做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光说到而做不到,久而久之,别人就会不听你的话,自己教育别人的时候也会很心虚。要想成为别人的榜样,你就要名副其实。在你要求别人时,你必须先成为你要求的那个人,你自己必须按要求去做。别人凭什么听你的话?因为你是榜样!而要想成为榜样,做事就要比别人多、标准比别人高、态度比别人好、对己比别人狠。我把这个叫做“榜样四准则”。
这个世界上,会说的总比会做的人多。很多领导开会在台上口若悬河,正义凛然,员工在下面撇嘴,在心里骂娘。为什么?因为你说的言行不一。“身先足以率人,正己方能律人。”想带好你的团队,不要以为你订了规章制度别人就会听你的了。如果你不能以身作则,你订的制度越苛刻,反作用就越大。我在讲“执行落地系统”课程的时候,就反复强调:做你所说的,说你所做的,言行一致才是最大的影响力。想让员工服你,只有一个办法,以身作则。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有一个领导每天都三令五申地让员工打扫走廊的卫生,可是都不见效,指名道姓地让大家去清扫,才会有人不情愿地清扫,反正法不责众,只要你不指名道姓,谁也不会主动去打扫卫生。有一天领导来得早,看到走廊脏得不成样子,就想都不扫,那我自己扫吧。随后拿起扫把把走廊打扫干净了。随后上班的员工看到领导在扫地,就问,怎么领导亲自上阵啊?他笑笑说,我这是锻炼身体呢。有的员工不好意思让领导自己扫,也都过来帮忙。这个领导突然明白一个道理,你想让别人按你的想法去做,最好的办法是你自己先去做这个件事。这个领导以后每天都主动清扫走廊,没过多久,公司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个风气,谁来得早就主动清扫卫生。本来以前磨破嘴皮子都不见效果的事,就这么轻易解决了,而且大家谁也不会因为“你不干凭什么我干”而闹矛盾了,清扫卫生的过程中,大家都兴致高昂,同事之间更加和谐了。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因为员工会想,连领导自己都打扫卫生了,我怎么好意思袖手旁观呢?最后造成一种“别人都在做我怎么好意思不做呢”的效果。这就是榜样的效果。这让我想起齐国著名宰相晏婴的故事来。
齐国相国晏婴历仕三朝,德高望重,他对自己要求甚严,处处以身作则,倡行廉洁,吃糙米饭,穿粗布衣,坐简易车,住低矮民房。齐景公过意不去,就要送他新车新衣,他坚决不受。齐景公要给他盖新房,他还是坚持不接受。
相国廉洁,谁还敢贪污?相国穿粗布衣,谁还敢穿绸缎?相国住矮房,谁还敢住广厦?你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让别人也做得和你一样,不然,你没资格,你就管理不了别人。
所以,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发现大家都不服你,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你做得不够好?
联想有一条规则,开20人以上的会迟到要罚站一分钟。不过,制度定好,难题就来了,第一个被罚的人正是总裁柳传志原来的老领导,柳传志和他都感到很尴尬,罚站的时候他本人紧张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传志坐着也一身是汗。柳传志悄声跟老领导说:“您先在这儿站一分钟,今天晚上我到您家里给您站一分钟。”柳传志本人也被罚过三次,其中有一次是他被困在电梯里,咚咚地敲门希望有个人听到帮他请个假,敲了半天也找不到人,后来出来了没作任何解释还是自觉地被罚了站。
这就是以身作则。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员工不听话?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告诉他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的话,值得听吗?我说的话,自己做到了吗?如果你的规则不仅仅是给员工订的,还是给自己订的,你想效果如何?员工还有借口不遵守公司的制度吗?你为什么要员工这样做而不可以那样做?当你给员工这样的信息时,别人是很抵触的。员工会认为,我不是你升官发财的工具,我不能服从你。我在给总裁讲课的时候,有时刚开场场面还不够活跃,我就给听众讲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总裁学友上了我们的课后,说上你们的课气氛那么好,我回去拿同样的内容给员工开会就死气沉沉,这是为什么呢?我说很简单,因为你来上我们课的时候,让你举手你不举手,让你鼓掌你不鼓掌,让你回答你不回答,你在课堂中怎么对待老师的,回去你的员工就怎么对待你!这叫上行下效、因果循环,报应啊!”然后所有的听众哈哈大笑,现场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大家对我的配合度也就立刻上升了。
《明朝那些事儿》中讲述过一个明末名将卢象升,被农民军称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可见此人战绩彪柄。有一次他的军队断粮三天,但是没有一个士兵闹事,没有一个军官哗变,为什么?很简单,卢象升和他的士兵一起三天粒米未进!
李云龙讲述亮剑精神的时候说过,一支军队的气质,是由首任长官所决定的。在一个企业里也是一样的,领导者懦弱无能,下属也只会更懦弱。领导者身体力行,下属才会争先恐后。所以,一个领导者,你首先要做的不是命令你的下属为你卖命,而是让你的下属看到,你冲锋在前,吃苦在前。那么,下属也会甘愿和你一起吃苦,一起冲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