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制”,企业运行有序的可靠保证

“礼制”,企业运行有序的可靠保证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体现了礼制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体现为秩序和制度以及礼仪要求。企业制度就是企业法律,而法律是不可逾越的,以礼治企,是管理的重要途径。如今,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礼”就是一种规矩,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或制度。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协调员工的力量。尽管孔子推行的“礼制”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到了今天它仍然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其治国方略以仁说和礼说为主,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即把德、礼施之于民。其教育思想主要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两大核心范畴,一是“仁”,二就是“礼”。在管理上,“仁”与“礼”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仁是管理的内涵,而礼是管理的方法。这就是孔子强调的对民众的管理,不但要“道之以德”,还要“克己复礼”。

孔子关于“礼”的思想,体现了礼制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体现为秩序和制度以及礼仪要求。秩序和制度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如果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就可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界,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社会秩序便可维持,国家便可长治久安。摒弃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在企业管理中的制度却非常必要。企业制度就是企业法律,而法律是不可逾越的,以礼治企,是管理的重要途径。在个人方面,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不懂得礼仪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味恭敬而不懂礼法就会烦忧,过于谨慎而不懂礼法就是胆小怕事,只知道勇敢而不懂得礼法就会鲁莽惹祸,心直口快的人不懂得礼法就会伤人,这就是“礼”的约束功能。

“礼”是儒家倡导的五德之一,是人区别于禽兽的一种本质的行为道德的规定。人的“仁爱”之心通过“礼”来表现。通过“礼”的种种规定来规范和调节人的行为,使人之成其为人,而不至于异化。《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即人如果没有礼,就和禽兽没有区别。“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有礼自知别于禽兽”。

既然“礼”是人的一种本质规定,是仁德的一种表现,学“礼”,按礼的规定做事,按礼的规定去待人接物,就应该是人的自觉行为。如今,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礼”就是一种规矩,就是一种行为规范或制度。几乎没有一个企业是在无制度的情况下实施其管理的。可以说,一个企业没有一个完善而实际的制度系统,就失去了维持其秩序的可靠保证。

时至今日,这种“礼”越来越淡泊了,尤其是被青年一代所不齿,所以,大家称之为“个性”,傲然不群的青年人被称为“另类”。没有了“礼”的束缚,他们经常会做出一些不为大众所认可的事情,这时就出现了不和谐。

当年,周公为了纠正男女婚娶中不严肃的仪礼,亲自与夫人演示“三媒六证”之婚礼程序。在接下来的几千年时间里,“礼”成为了中国社会稳定的调节器,不会因为汉唐的强盛、满蒙的入侵、晚清的腐朽而使社会根本秩序发生变化,大家都在维护这个“礼”。在法制相对不完善的基础上,“礼”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且被绝大数人所接受,后来,鲁迅就站出来骂这个是“吃人”的制度。其实,万事都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分清真假,去伪存真。

所谓制度,是指“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制度化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按制度办事”。企业搞生产,离不开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产供销的有效衔接,环环相扣、节节相连,而要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就必须大力推行制度化管理。因为只有大家都按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步调一致,统一行动。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从形式上讲,这就是“礼”,是员工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礼”,是“礼貌”“礼尚往来”“礼轻人意重”“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从内容上讲,就是“仁义”,是员工(包括老板在内)们之间所行的仁义,这就构成了一个文化体系,这套体系是大家从社会上带进企业,并得到彼此默许的,这就是“礼”治企业。

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协调员工的力量。它的存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在实施上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它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团结合作,制约各种消极因素,维护企业健康的发展。

制度建设是企业运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使企业内部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执章必严、违章必究”,也就是按规矩办事,如果不按规矩办事,就要受到惩罚。

一些企业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管理混乱,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这些企业制度不可谓不全,覆盖的范围不可谓不广,但大多数都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制度形同虚设,践踏制度的事件也就屡见不鲜。这些对制度本身的蔑视也就是企业走向崩溃的开始。

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律,制度本身应具备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企业内部的行为规范以执行制度为最低标准,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相对于社会大环境而言,企业是一个小系统。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首先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础,不能与其相违背;其次,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与企业的现状相适应;再次,规章制度的制定还应与企业文化相符合。总之,制度建设应遵照大环境规则所要求的方方面面,来成就小系统的规范性法则。

缺乏制度约束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同理,缺乏制度约束的企业也肯定是混乱的企业,制度化是有效管理的依据。提高员工对制度的认同,可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能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非常重要。

制度化管理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的模式。当然,这种规则必是符合人性的。符合人性的制度本身是一种蕴蓄巨大潜能的制度,它能够焕发员工的工作激情和无限潜能。所谓人性,就是指人类追求公平、实现自利的共同本性。企业制度不公,意味着一部分人的劳动被无偿占有,意味着一部分人的利益不能随企业发展而同步增长。违背人性的制度,不仅不能调动制度受害者的积极性,受益者也会因为得不到有效协作而降低工作绩效。

总之,企业制度是一个内容繁多、体系严密的系统,我们在这里不做赘述,但是有一点是所有企业管理者所拥有的共识,那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孔子推行的“礼制”距离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到了今天它仍然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为一个企业,只有用制度严格地对事物加以规范,才能更好地调控企业的运营格局,使企业在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稳步前行,实现企业更大的自我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