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政教合一与政教分离
问:基督教是不是政教合一的?
答:基督教最初是一个平民宗教,后来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在某些时候就形成了政教合一,有的时候甚至是政神合一,罗马教皇就变成神了。由于政教合一,宗教就介入大量世俗的事务中,包括它去征税,包括它去司法裁判,等等。它的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第一,就是把有限当无限,这是较大的问题。一旦把有限当无限,比如我本来是一个世俗国家的政治领导人,然后我现在变成了神。逻辑很简单,谁是神,谁就没有错;谁要是没错的话,他的错就没法纠正;他的错没法纠正,反而就会带来更大的错,可能就会导致像罗马帝国的垮台等问题。再加上要以神的名义进行经验的、世俗的事务的话,也会有问题。本来这是一个有限的事务,把无限的神加了进来,这样很难把世俗的事务做得更好。因为神代表着宗教,代表着上帝,整个教廷体系和司法体系又合而为一,这很麻烦。实际上世俗国家的崛起就是要摆脱这一点。所谓世俗事务是由世俗政府来管理,即“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分开了倒好了。为什么世俗的归世俗,是因为有限的就是有限,有限的就是要由有限的人来做,它不要由神来做。由神来做,或自称为神的人来做,他是无限的,他的错误就没法纠正。后来民族国家的崛起,一般来讲是从罗马教廷的统治下独立出来。其一,民族国家不向罗马教廷纳税了;其二,司法管辖权归民族国家。从这个思路来分析还是很有意思的。
顺便讲一讲中国的例子,这是我的一个猜想。中国在商代的时候是祖神合一,又叫政神合一。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上帝的概念,它的上帝的概念是上帝和商代的先王合而为一了。先王也叫帝,上帝也叫帝,上帝是最高的神,中国很早就有最高的神的概念。现在讲上帝,大家老以为是天主教的概念,其实不是的。“上帝”这个词是利马窦等人进入中国后,为了使天主教的概念能让中国人接受,从中国上古文献中找的词,“上帝”这个词是中国的。上帝是最高的神,很早,在《尚书》中就有。后来发现了甲骨文,从中找到“上帝”这个词。商代就和后来日本的神皇合一,天皇就是天神,几乎就是一样的。这体现在祭祀中。祭祀,把祭上帝和祭商的祖先合二为一了。这些商的政治领导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想借用这一点。大家知道,宗教的东西很容易被政治借用,为了证明自己的统治的合法性,我就是神,我就是天生的统治者,你们为什么不听我的,你们就得听我的。反过来,正因为这样,使得这些政治领导人又无所顾忌:我都是神了,我说什么你们都要听,也就会出现商纣王这样的暴君。因为他是天生的统治者,不担心老百姓造反,就会非常暴虐,弄得民不聊生,最后丢了天命。按《牧誓》里讲的,武王伐纣是替天行道,就把他推翻了。到了周以后,政治领导人和神就分开了,这就是“恺撒的归恺撒,神的归神的”。这在周就实现了。
我后来就想这个问题,周的灭亡为什么既不像夏,也不像商。夏是有夏桀这个暴君被商汤灭了,商是有商纣王这个暴君被武王灭掉了,但是周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暴君。虽然周也有些天子不太好,比如周幽王,但总体来讲没有做得那么极端,那么可能和这个祖神分开、政神分开的制度有关。因为政治领导人不是天然合理,天然正确,承认自己有限,承认自己是凡人,神在上面,他看着,管着,就能约束政治领导人不致错得太过头。如果他自己变成神了,就没有人管得着了。刚才我们讲的欧洲的例子,可以从这个方面去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