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孝”的一般化及其作为政治原则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因为家庭主义充斥和弥漫着整个社会,它是这个社会的主导观念,是一种文化,所以儒家就在家庭基础上提炼出基本的宪政原则。这些原则是:第一,把家庭作为社会的优先基本单位。这里举个例子就是孔子讲的“为亲者隐”。孔子认为,父亲偷人家的羊,儿子不应该向官府检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家庭这样一个制度优先于政府制度,优先于产权制度。它是这样一个排序。这是相当正确的。因为如果一个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而采取一种制度安排来破坏家庭基础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基础将会被颠覆。所以这个排序是非常合理的。
第二,家庭里的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就是“孝”。孝是可以被引申的,可以引申到对别的老者的尊敬上。孝的原则的适用范围可以扩展,扩展到别的长者、君王身上,甚至扩展到对朋友的信用上。还可以把家庭的基本道德原则引申为超出家庭范围的更为一般的道德原则。大家可以看《孝经》,一般认为它是孔子写的,很简约,也很好读,里面充满了智慧,它把家庭的原则变成了一般人的原则。《孝经》的逻辑告诉我们:首先,遵循这些道德其实并不困难,不需要额外的教育和普及。孝本身是一种实践上的体验,是基于人的经验的一种观念,它本来就有,只不过儒家把它提升了,把它一般化了。所以一般人是不难理解的。你怎么对待你的父亲,就怎么对待你的老师,怎么对待你的上级,或者怎么对待别人的父亲、别人的长者。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成本很低的事情。
其次,《孝经》也很有智慧。孔子在《孝经》中说,你尊敬别人的长者,会赢得别人的欢心。逻辑很简单,你去你的朋友家,你对你朋友的父亲很尊敬的话,你的朋友是很高兴的。所以,你要尊重别人的君王,尊敬别人的领导,比如说别国的总统来,你要尊重他。为什么要尊重他?他不是作为一个个人,他是代表一个国家,你尊重他就是尊重这个国家的全体人民,所以《孝经》讲,“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所悦者众。”从经济学角度来讲,这是很值得的事情。其实儒家是很有智慧的,他们做的就是成本低、收入高的事情。这是很有意思的。
再次,孔子把“孝”推广为一般的政治原则。《孝经》一开始就讲“天子之孝”。“天子”在这里可以翻译成“政治最高领导人”。孔子用“孝”来劝说天子要行仁政,即“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就是说,如果你爱你的亲人、孝敬你的父母,那么你就应该尊敬别人,不要做坏事,不要损害老百姓。同时你就能够把这样一种孝敬之心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也懂孝敬的话,应该说整个社会就被这样一种基本规则所规范,这个社会就会繁荣起来,这才是天子的孝、政治最高领导人的孝。把孝更一般化了。
当然,所谓的天子之孝有一个比较功利的含义,即天子要保持天子家族的统治千秋万代。天子家庭要千秋万代,就要受天命,受天命就是获得政治合法性。反过来,怎么才能有政治合法性?就要通过民意去判断,就是“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所以天子就要为老百姓服务,要想老百姓怎么能够幸福,天子要怎么去做。同时,天子要约束自己,要为老百姓着想,不能荒淫无度,不能只是追求物质享受。这样做才会得天命,不会失天命,不然就会像夏桀、商纣那样变成暴君了,这时候就会有人把他推翻,他就不能孝顺他的父母,因为他把父母给他的江山丢了,这就是不孝。这是它的道理。
儒家的道理可以用功利主义来分析和思考,只不过这个功利主义是比较长远的。所以儒家一方面有超越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用形而下的道理来说服人的,而不是讲形而上的道理,一张嘴就讲“天”。即使讲“天”,也和形而下联系在一起,即用民意来间接地判断天命。这种孝的原则就可以去推广,可以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可以说服政治领导人实行“仁政”;还可以从“孝”推导到“仁”。仁就是一个更一般化的概念,儒家价值的核心概念,即“仁者爱人”。
再提炼得更一般化,就如张载《西铭》中所讲:“乾称父,坤称母。”天是父,地是母,父母的概念就更抽象更提升,不是你的肉身的生理父母,而是一个更大的养育你的宇宙。因为父母的含义就是生育和养育,更一般化的生育和养育者就是天地。既然天地是父母的话,那么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兄弟,如他所说就是“民吾同胞”,所有的老百姓都是他的同胞,还有一句话叫“物吾与也”,天下万物跟我是同类,这更抽象了。以天地为父母,所有的人类都是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天下万物也是自己的同类,他把家庭中的概念作为非常一般化的概念提了出来。张载的《西铭》是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