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轻徭薄赋,尧舜之道

轻徭薄赋,尧舜之道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还导致轻徭薄赋和小政府。轻徭薄赋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儒家反对加税。孟子接着有句话是很精彩的,“欲轻之尧舜之道者”,即税赋要比尧舜的税赋低的话……别的儒家文献也说税率应是10%,这就是尧舜之道,按现在经济学的说法是“最佳税率”。孟子接着说,“欲重之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尧舜之道是最佳的税率。

二、轻徭薄赋,尧舜之道

这样做是老百姓自己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结果就像斯密所讲的看不见的手那样,整个社会也会繁荣起来。政府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并不是说完全没有费用,而是说费用很少。它还导致轻徭薄赋和小政府。轻徭薄赋是儒家一贯的主张,儒家反对加税。孔子的学生冉求在鲁国帮助季康子聚敛税赋,孔子说,冉求哪里还是他的学生,对冉求要“鸣鼓而击之”,说冉求是违背他的主张的。政府不应征收重的税赋。

孟子也讲过“百里可王”。就是说,如果你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称王了。当然这个王不是现在这种“王”的很负面的概念,他这个王,换现在的说法是一个仁慈的政治领导人。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那么你就可以做王了。因为轻徭薄赋会激励生产,使社会繁荣起来,老百姓也能获得财富的较大比例,人们会从四面八方归往过来,这个政治领导人岂不就是王了吗?

儒家知道,税赋是不可少的。因为他们承认有王,承认有国家,承认这样一套社会制度,知道这样一套社会制度实际上是要有费用的,所以儒家提出了一种类似于最佳税率的概念,叫“尧舜之道”。就是说,儒家承认要有政府,政府要提供公共物品,那么政府就要花钱。但花的钱应该是恰当的。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在《孟子》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有个叫白规的人,我估计他是一个诸侯,问孟子“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想征税,税率是二十分之一,也就是5%,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子之道,貉道也。”“貉”是“一丘之貉”的“貉”,一种动物,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蛮夷,因为中原被称为华夏。孟子说,他这是蛮夷的做法。

为什么呢?孟子问:“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就是说,一个国家很大,只有一个人做陶器等生活用品,行不行呢?回答说,不行,这不够用。孟子说,蛮夷是不知道种五谷的,主要是打猎、采集,它只知道种黍,大概是小米,反正农业上不发达,它也“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这些都是有形的和无形的公共物品,“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5%的税率是合适的。但是呢,“今居中国,去人文无君子,如之何其可也?”在中国,没有礼乐制度和政府结构,是不行的,所以如果采用二十取一,5%的税率的话,就太低了,不够用,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乎”。就是这么多税赋,不足以形成的华夏的政治结构,不能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所以,孟子说,不行。

孟子接着有句话是很精彩的,“欲轻之尧舜之道者”,即税赋要比尧舜的税赋低的话……那么尧舜的税赋是多少呢?就是十税一。别的儒家文献也说税率应是10%,这就是尧舜之道,按现在经济学的说法是“最佳税率”。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拉弗曲线,是讲有一个税率能使政府收入最大化,同时社会福利也会最大化。那么,低于最佳税率会怎么样呢?孟子说,“大貉小貉也”。就是说,如果税率比十分之一低的话,你就是蛮夷。大貉小貉也不同,比如十五分之一,十三分之一,那都是轻于尧舜之道,你是蛮夷,你不需要这么多,你没有这样的政治结构。

孟子接着说,“欲重之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桀就是夏桀,是指暴君。如果税赋多于十分之一的话,你就是暴君。尧舜之道是最佳的税率。在孟子那个时代,觉得恰当的就是十分之一,就是十税一。当然不能太拘泥十税一的概念,就是说不一定是十税一,后来中国的发展也未必如此。如果国家比较大,公共物品就有规模经济性,平均成本就会低。比如清代的田赋是很低的,大约是5%。康熙时推行“摊丁入亩”,并承诺“永不加赋”。有一项对清代田赋的研究,说到了清末,实际田赋也只有2%~4%。然而,基本的思想是如此,征税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