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

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局部炎症、化脓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时应列为禁忌。常见残肢并发症有疼痛(幻肢痛)、肿胀、关节挛缩、残肢溃疡、骨刺、瘢痕、滑囊炎、皮肤病等,但常见的是疼痛与肿胀,可以通过训练、药物、理疗、清洁保护、选择合适接受腔来解决,有时需手术。

第二节 常见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护理

一、骨折的康复护理

骨折的主要功能障碍是局部关节疼痛、肿胀、淤斑或功能受限,关节粘连僵硬,肌肉萎缩,肢体负重能力下降。骨折愈合分为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三个阶段,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护理的主要手段,功能锻炼包括局部和全面的功能锻炼,理疗也被广泛使用。局部炎症、化脓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时应列为禁忌。尽早开始康复护理不仅有利于肿胀消退,减少肌肉废用性萎缩程度,防止关节僵硬,而且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

(一)骨折后康复护理按损伤修复规律分期进行

1.早期 在伤后2周内,局部损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达最大限度,然后逐渐消退。此期主要的锻炼方式是肌肉自主的、充分的收缩和舒张,上肢用力握拳,充分伸指,下肢锻炼股四头肌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踝关节背伸和足趾的活动。

2.中期 一般指骨折后3~6周。此期中损伤反应已经消退,肿胀消失,可以开始较大幅度的各个方向关节活动,如上肢肩、肘、腕关节的活动,下肢髋、膝、踝关节的活动等。

3.晚期 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外固定已解除,要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的锻炼,直至完全的功能恢复。对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例如,股骨干骨折后期遗留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及股四头肌萎缩,需要重点锻炼膝关节。

(二)第一阶段康复护理(非固定关节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

骨折经复位固定或牵引3天左右,损伤反应开始消退,肿胀与疼痛减轻,这时尽早鼓励患者对患肢近端与远端未被固定的关节进行各个方向的全范围运动,一天数次。根据患者的能力逐渐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到抗阻运动。

1.伤肢近端与远端未固定的关节做各个轴位上的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以防关节挛缩。

2.骨折复位基本稳定后,进行固定部位的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练习,以防止废用性肌萎缩。

3.累及关节面的骨折,在固定2~3周后,根据情况可每日定时取下固定物,进行不负重的主动运动,并逐步增加活动范围。

4.加强健肢活动训练 包括主动运动及抗阻肌力训练,加强健侧肢体各关节活动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早期健侧下肢负重。

5.物理治疗 及时合理应用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消炎、减轻疼痛、减少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及促进骨折愈合,如采用磁疗、超声波、直流电离子导入等疗法。

(三)第二阶段康复护理

骨折已愈合,固定解除,该时期需要加强功能康复锻炼,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如改善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训练平衡及协调功能。

(四)常见部位骨折的康复

按骨科要求进行康复锻炼。

(五)康复护理中功能锻炼的注意事项

1.功能锻炼应自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贯彻于骨折治疗过程的始终。

2.根据不同的治疗阶段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

3.必须加强“重点关节”的功能锻炼,但又不能忽视相邻的关节。

4.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功能为主。

5.进行有利于骨折修复的活动,避免不利于骨折稳定的活动。

6.要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功能锻炼。

二、截肢后的康复护理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无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截肢的康复是指从截肢术到术后处理、康复训练、临时和永久假肢的安装和使用到重返社会的全过程,最终目标是帮助截肢者发挥残肢最佳的代偿功能,回归社会,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截肢后的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

(一)心理康复

截肢患者由于形体上的缺陷,身体功能受到一定限制,失去健全人参加正常活动的能力,有被歧视的感受或心理,因此心理康复非常重要。全社会应营造尊重、关怀、帮助残疾者的氛围,家人和同事应体贴关怀他们,解决好他们生活、工作和经济上的困难,通过患者之间交流和医务工作者的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二)残肢端包扎

从末端向中央作“8”字形缠绕包扎,以预防残肢水肿,减轻伤口疼痛,使残肢端尽早定形。

(三)假肢使用前的康复训练

包括增加全身体能,运用多种方法对残肢进行关节活动与肌力训练。

(四)使用假肢时的康复训练

一般术后3周即可安装临时假肢,并进行站立位平衡、迈步与步行训练。临时义肢经过训练已达到预期目标时,术后6个月便可更换正式义肢,上肢假肢强调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训练,如吃饭、更衣、化妆等,下肢假肢则强调站立平衡的稳定性。

(五)常见残肢并发症的康复护理

常见残肢并发症有疼痛(幻肢痛)、肿胀、关节挛缩、残肢溃疡、骨刺、瘢痕、滑囊炎、皮肤病等,但常见的是疼痛与肿胀,可以通过训练、药物、理疗、清洁保护、选择合适接受腔来解决,有时需手术。

1.幻肢痛 即感到已被切除的肢体有痉挛、挤压、烧灼样疼痛感,发生率为5%~10%,幻肢痛原因不明。治疗可用氯乙烷、好得快等喷射残端,敏感点普鲁卡因封闭、周围神经普鲁卡因封闭、理疗等。

2.残端痛 常见为神经瘤,可局部普鲁卡因封闭、穴位刺激、经皮电刺激、超声波等,对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神经瘤。

3.肿胀 截肢患者残端循环较差,如有轻度肿胀,休息后自行缓解,可不做特殊处理,一般情况下穿戴假肢会对肿胀有所改善。如肿胀较重可用绷带缠绕,改善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包扎时“8”字缠绕,每4小时改缠一次,夜间可持续包扎。

4.残端挛缩 可做牵引、关节全范围活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