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冲突的化解

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冲突的化解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冲突也必将在人们普遍接受现代观念的过程中得到化解,因此,应该大力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文明的死亡教育。死亡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正确的死亡观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医务人员也是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对象。所以作为陪伴临终病人的医护人员应率先承担起死亡教育的责任。对于临终患者家属来说死亡观教育尤为重要。死亡教育内容十分广泛。

四、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冲突的化解

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然而,死亡观的转变并不是随时代的发展而随之改变,必须经过人为的教育,使人们普遍接受现代死亡观。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冲突也必将在人们普遍接受现代观念的过程中得到化解,因此,应该大力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文明的死亡教育。

(一)强化死教育的作用

死亡教育是人类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探讨各种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了解死亡,增进人们把握生命意义,并提供人们检视死亡的真实性及其在人生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与重要性。死亡教育不仅在于让人们认识到死亡的客观必然性和不可避免性,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使人们珍视生命的存在。

死亡教育是人们解读生命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最终都会走向死亡,鉴于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就在于使这唯一的生命活得有价值、有意义。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有量的不同。高质量的生命应该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拥有高质量的生活,获得幸福舒适。相反,低质量的生命是个人索取大于个人的社会贡献,其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生活的幸福指数低。死亡教育不但可以让人们认识到生命是有限性,还让人们了解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度还在于生命的深度与宽度。同时死亡教育还能使人们明白死亡不是走向寂灭的虚无,而是最终确定一个人生命质量高低的标准和工具。人只有通过死亡,才能凸显生命存在的意义而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死亡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死亡观是人们对死亡的内容、本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和态度,它既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人类对自身生命和死亡现象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死亡观也是人们正确处理与死亡有关的各种关系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死亡观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最深刻的恐惧之一,人们之所以恐惧死亡,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死亡的陌生。正确的死亡观能够让人们认识和把握死亡的本质,认识到死亡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死亡,生命也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当人们认识到这些,人们也就自然会像对待生存一样来对待死亡,让生命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价值,进而坦然地接受它。

(二)明确死教育的对象

有人认为死亡教育应仅对临终者而言,对于健康者死亡还很遥远,所以没必要实施死亡教育,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死亡教育对于健康者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对于临终者来说,死亡教育仅具有死方面的意义;而对于生者,死亡教育具有死与生的双重意义。所以死亡教育应该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但就现实来看普及死亡教育应该有重点的人群对象。

首先,死亡教育应该像其他教育一样,是从小就应该获得的教育。一般来说,5-9岁的儿童已能够了解死亡是生命的结束。当儿童身边有死亡事件发生时,儿童可能会表现出焦虑、悲伤、行为出格、难以入睡等状况,同时对死亡产生神秘感和恐惧心理。正确的认识、面对死亡和处理悲伤情绪对儿童健康发展的至关重要,也是树立健康人生观的基础。因此,死亡教育应从童年教育抓起,让他们从小就理解死亡的含义,为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打下良好的基础。普及死亡观的重要群体应该包括大学生。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有朝气最具创造性的团体,是将来科学技术的继承和发展者,同时大学生也是对新事物最容易接受的团体,在现代意识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传统观念相对比较淡薄,对其实施死亡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死亡观。这样不仅能让其了解死亡的意义还能引起大学生对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加珍惜生命,对其身心发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他们作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引导者和传播者,在整个社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务人员也是进行死亡教育的重要对象。医护人员是接触临终者最主要的群体。医务人员对待死亡的态度会对临终者及其家属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作为陪伴临终病人的医护人员应率先承担起死亡教育的责任。因此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对实施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应进行死亡教育培训,让他们了解临终病人的心理需求,掌握病情告知的原则与技巧、生命意义与回顾、症状控制与心灵回顾、灵性照顾与方向、生死问题谈话与教育等相关知识。让病人在垂死之前尽量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尽可能的享受家庭和社会的温暖,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维护和尊重临终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使临终者在尊严和安详中离去。最后,临终患者家属的死亡教育至关重要。对于临终患者家属来说死亡观教育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痛苦的主要承担者。对临终病人的照顾往往会给家庭带来多方面的压力和恐慌,而且对于临终患者家属来说思想上的负担有时甚至要比物质上的负担更大。护理人员应针对家属的进行辅导,使他们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尽快的度过悲伤期,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三)完善死教育的内容

死亡学是一门综合交叉型的学科。死亡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具体包括死亡基本知识教育、死亡心理知识、死亡权力教育和优死教育及死后身后事的教育。死亡基本知识教育是死亡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死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死亡教育的起源、死亡教育发展历程、死亡教育的发展概况、死亡的涵义、死亡的判断标准、死亡观念的产生、死亡的过程、死亡的不同方式及死亡方式的选择、死亡的社会价值与意义、死后尸体的处理等基本内容。死亡心理教育。死亡心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死亡观的教育,让人们从本质上了解死亡的意义,进而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二是临终个体死亡心理变化分析,使人们了解人类自身在临终前心理变化过程,进而帮助人们正确面对死亡,消除恐惧心理,安然的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三是对家属居丧期心理变化的研究及辅导,帮助死者家属尽快从失去亲人的伤痛中走出来,重新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四是加强对死后世界的认知教育,使人们了解死亡是生的另一种转化,是生命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消极回避心理死亡权利教育。对于他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的主权者,从此观点看生命是属于个人,从这一层面讲人具有死亡的权利。但同时人的生命也属于家庭和社会,因此人对死亡的选择权是相对的,换言之人不能随意的选择死亡。死亡权利教育使人们了解在正常情况下,自己或他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人们不能随意行使死亡权利来结束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人们选择死亡恰恰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

优死教育。优死,作为人生最后一个环节,它同优生、优育、优教、优老等其他优化环节一样,都是人类理性意识的自我调控和觉醒,是人类自身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优死教育就是要求人们像对待生存那样对待死亡,使人们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关注死亡,正确面对自己和他人的死亡。优死教育在个人角度来看可以帮助人们减少或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形成正确的死亡观。由于死亡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对死亡亲属的教育,所以优死教育可以使亲属减轻精神痛苦,尽快的摆脱由亲属死亡带来的痛苦。正如马克思曾说过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从社会角度上来看,优死教育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死后身后事的教育。其内容主要教育人们对丧葬仪式应该从简,丧葬仪式上实行火葬,节约社会的有限资源。教育人们人死如灯灭,改变人们重丧的观念,减少因丧葬有关的费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节约土地等资源。

(四)开辟死教育的途径

课程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大学已将死亡教育列入教学课程。

例如在美国大多数中小学都开设了有关死亡教育的课程,他们把死亡同卫生保健课、社会经济学科甚至文学课程结合在一起。有些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死亡教育专修班。学校死亡课程教育应该是开展死亡教育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例如在中小学,可以开展生命和死亡基础知识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热爱、珍惜生命的生命价值观和死亡客观性、必然性的死亡观;在大中专院校,既可以开设死亡学、死亡哲学和死亡社会学等专门课程,让大学生系统地接受死亡教育。尤其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死亡事件的频发急切呼吁死亡相关教育的实施。大学生这种非正常死亡与社会变革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珍爱生命。通过死亡相关课程教育让大中专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让他们了解生命的短暂与脆弱以及生命的不可重复性,从而学会热爱生活,减少大学生自杀现象,提高生命品质机构教育。机构教育是死亡教育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机构教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部门建构的死亡教育组织,它是国家行政部门对死亡知识进行教育的管理和宣传机构,并由国家提供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开展相关的比较正规的死亡教育活动。另一种是民间性质的死亡教育组织,一般由民间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发组成,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和社会的捐赠。舆论教育。舆论是指公众的意见或言论。舆论可以反映人心的向背,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局势的发展。社会舆论在形成和变化社会意识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有人称舆论为道德法庭。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公众的舆论越来越不可轻视,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推广和宣传死亡教育。借助于舆论在社会上广泛宣传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形成死亡教育的舆论阵地。如可以在报纸、杂志上刊发有关死亡教育方面的报道和文章,出版和发行有关死亡教育的教材和论著,制作有关死亡教育的电视节目,让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死亡,认识死亡教育对个人生命的重要意义,真正使死亡教育成为现代人受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验教育。是指通过观望别人死亡过程,能更深刻地从死者立场来体验自身生命存在的可贵,在死亡体验的高度上,对生之价值作出感性的重新肯定,从而进一步唤起自我生命存在的幸福感和对生的百般珍惜。从教育方法上看,亲身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对于死亡教育,体验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因为它能够更直接直观的感受死亡。在生活中死亡教育的体验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到临终关怀医院去接触临终病人、参加殡仪馆的遗体告别仪式等有关死亡的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死亡的庄严和肃穆,认识生命的不可重复性,感悟到人的生命的珍贵,学会热爱和珍惜生命。死亡作为人生的终极命运,任何人都不能回避也不应回避。因此每个人都必须了解死亡,每个人都需要死亡教育。死亡教育不是要人们追求死亡,而是要人们学会死亡和正确对待死亡。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作为21世纪的人类,应该有勇气直面现实,思索死亡,接受死亡教育,赋予人生以完整充实的意义。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虽然对现代死亡观的研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本文重点研究的现代死亡观与传统道德的冲突,我们不应该仅看到传统思想对现代死亡观的束缚,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挖掘传统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中国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对这些思想加以挖掘利用,促进传统思想与现代死亡观有机结合。死亡是生命之必然,不可超越。恪守着传统的伦理道德,挽留着医学无法逆转的生命是不道德的。如安乐死并不是生与死的选择,而是临终者安乐死亡还是痛苦死亡方式的选择。尊重生命,包括尊重有尊严的死亡,才是符合人伦道德的。人之一生,总要面临许多次的选择,也许生死的选择是最沉重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死亡永远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对死亡的观念在不断地发展演变着,从最初盲目畏惧死亡发展到消极平静地接受死亡,最后发展到积极主动地规范死亡。对于死亡的思考和探索,永远伴随着人类,成为一道重要而独特的风景。我想只有真正透视了死,才可以更好的生,面对死亡就是正视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