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析题的基本解题策略
综合上述有关内容及分析,我们在解答此类试题中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理解题意。
此类型试题灵活多变,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地审好题,特别是要从具体要求中洞察试题设计意图,把握作答方向和内容。比如,有的要求先判断,后分析,没有判断就进行分析肯定不行。
第二,联系给定材料。
虽然大部分分析类试题给定材料里没有现成的答案,但试题来源于给定材料,必然与给定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的给定材料之中也会有一部分现成的答案。
第三,选准切入点。
分析复杂问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应当是利益分析法。
追求利益是任何一个组织或个人采取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所谓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更多情况是经济利益。
一个组织或一个人在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不断反复地权衡是否对自己有利,就是人们常说的趋利避害。特别是在自己利益与其他相关、相近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其他利益。
因此,利益问题是判断一个组织或一个人在重大选择面前做出什么样的决策的根本性因素。
利益不均,是绝大多数复杂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般情况下,一个复杂问题的后面,都有若干个不同的利益相关“当事人”。那我们就可以首先将问题中的各个不同利益“当事人”找出来,并分离开来逐个进行剖析,观察各个不同利益“当事人”在矛盾之中都处于什么位置,有何利益关系。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利益因素分析法。
在大量的实际问题中,经常存在以下一些相对不同的主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群众利益,中央利益,地方利益,政府利益,部门利益,企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小团体利益,等等。
从不同利益“当事人”的角度入手,就可以对很多复杂、疑难问题有了分析的切入点,以至于找到问题产生的踪迹、根源。
如果一个问题之中只存在一两个主体,那我们还可以从以下若干方面入手分析,这些都是很实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绝大多数问题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例如:
内因与外因,可以称为内外因素分析法;
主观与客观,可以称为主客观因素分析法;
历史与现实,可以称为时间过程因素分析法;
个人与集体,可以称为整体与局部因素分析法;
国内与国外,可以称为国内外因素分析法;
主要与次要;可以称为主次因素分析法;等等。
第四,分析、揭示问题要有深度。
一旦找到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要尽可能地深挖,层层剥离,逐步深入,直至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和实质。
第五,概括出的结论要有思想性。
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市场经济理论等思想理论观点分析具体问题。有了正确的思想理论观点,我们就可以把问题分析得更清楚、更透彻、更有高度,归根到底是有道理。
第六,要切忌以事说事。
很多考生缺乏分析概括能力,往往以事说事。比如,说张三做错了一件事,不说张三究竟错在哪里了,而只是强调张三没像李四一样去做。这样的解释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在实际考试作答过程中,很多人容易犯这个毛病,说了很多,一直在具体事件上没完没了,只说事,不论理。答案要的是道理,不是张三与李四是什么关系。就事说事,一是观点难以说清,二是陷于事事循环之中难以自拔。因此,切忌以事例说事例,一定要重在说理,争取把道理说清说透。要让得出的道理不仅能回答题目中的具体问题,还要有指导解决类似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的作用。
第七,分条作答,并逐一阐述清楚。
此类试题不同于判断题的简单说明理由,不仅要分条作答,而且要逐个观点进行解释。试题所要求不超字数的限制,虽然不能超,但是达不到一定的量,如果不是写文章的高手,肯定不会把问题、观点说清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