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锁定关键词
虽然近年来一些试题设计者有意增加确立主题的难度,但是,一般都会在申论试卷的给定材料或前面的有关试题中有所铺垫,或者说有所暗示。
2011年多省联考申论作文题目是“家底”。如何理解“家底”的真正含义?这个词语很普通。但越是普通,人们往往想得越复杂,或者越拿不定主意。试题设计者很可能考虑到了这一点,在给定材料的第一个自然段李克强的讲话中已经明确指出来了:人口普查是一项国情、国力的调查。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抓住了“一项”“国情”这两个关键词,其后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必将准确快速进入作答程序。
2011年国考(省以上)作文题是“弘扬黄河精神”。什么是黄河精神?试卷里没有,字典里也没有,以前所有的资料里几乎都没有。很多考生开始困惑、迷茫,不知从何下手。我们仔细看一看给定材料和其他试题,就会有很多的发现。在材料里提到了黄河文化,提到了黄河大合唱,在其他试题里提到了爱国主义等。如果我们把这几个关键词语、关键段落的意思综合起来,加以思维加工,分析综合,很快就会形成一个组合性的概念,那就是以不畏艰险、自强不息、民族团结、爱国爱家、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容的黄河精神。有了这样的认识,作文的主题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2012年国家申论(省以上)作文题是农妇与李老太太家属之间的感人故事。故事本身没有申论的论证价值,但给定材料中有一系列触犯法律、损坏道德问题,而且提到了很多领域出现“道德滑坡”,特别是在给定材料5中提到了某网站开展“社会道德危机”讨论活动。这两个提示十分重要,实质就是这次申论考试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我们由此可以确立“拯救道德危机”“控制道德滑坡”等主题。
2012年国家申论(市地以下)作文题是根据古代哲学家塞内加的一句话“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实际上这句话本身并没有主题思想,而在给定材料的最后一句话里面的关键词,即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才应当是本次申论考试的最核心的观点,而且应当做为作文的主题。
从这些试题中关键词的出处看,有的在给定材料的前部,有的在中间,有的在最后,关键是在阅读和解答其他试题的过程中,要迅速思考,总结、概括本次申论考试的重点问题、主要问题、主要矛盾,然后去寻找,努力发现关键词,并且提炼出来,为下一步工作创造前提条件、奠定有利基础。
在实际考场上,不知有多少考生就因为那么一点点疑惑而确定不下来主题,最终被淘汰出局,实属遗憾。只要我们不慌张,再遇到这样的试题,仔细寻找、发现那些与主题有着十分重要联系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就一定会准确地抓住主题,并任你分析、布置、组合、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