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物流自动化和国际化
受日本国土资源有限以及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影响,日本物流业广泛地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一、物流自动化
企业的物流作业中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等发展趋势明显。铲车、叉车、货物升降机和传送带等机械的应用程度较高;配送中心的分拣设施先进,有的使用数码分拣系统。“托盘物流”和“集装箱物流”作为集装单元化物流的两大分支系统,引起了日本物流企业的广泛关注,其中托盘作为“活动的平台”、“可移动的地面”,在“托盘一贯化运输”、“门到门”物流服务过程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地位。
日本物流运作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对现代物流设备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拉动作用。据2000年国际物流博览会提供的资料表明,日本的自动仓库、无人搬运机、自动分拣机、叉车、垂直搬运机和移动式仓库等25种现代物流设备,近5年销售总额和出口总额逐年增长并达到了较高水平。2012年,物流装备总产值达到9465亿日元(见表2-27)。
二、物流国际化
日本的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企业之间(如伊藤忠与伊藤洋华堂,日新公司与夏普公司)基本上都存在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随着制造业的海外迁移而延续到国外,也是国内物流的一种延伸。为争取更大的市场空间,日本的物流企业积极向国外市场发展,采取多项措施,将国内物流与国外物流有机结合起来,如物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分享约定的资源和能力,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和服务的深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日本伊藤忠商社与美国的GATX物流公司就是通过战略联盟,在北美和亚洲之间展开物流服务合作,以此作为进入对方物流市场的切入点。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制造业对东南亚直接投资(FDI)的快速增长导致日本物流业开始向东南亚扩张,日本的海运企业、卡车运输企业、仓库企业和综合商社等在东南亚国家设立合资企业,协助本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分部建立物流据点,流通业也在海外新建商店,设立驻海外办事处等[1]。物流企业的海外扩张打破了物流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海运、航空企业开始涉足仓库、通关代理业等领域,仓库、通关代理业也进入了海运、航空和道路运输等领域。之后,日本物流企业实行了所谓的“绿色覆盖计划”[2],即物流企业在国内的合作方将工厂或者商店设在哪个国家,物流企业便在该国建设物流网络,为其提供跨国物流服务,如日本日通、近铁、山九和佐川急便等物流企业都实施了该计划。
20世纪90年代,成长中的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日本的制造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导致日本物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住友商事、住友仓库、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相继在上海、广东、天津等地设立控股物流企业,并在主要省市设立物流配送中心,为在华日资企业和日本企业在华采购提供物流服务,形成了日资体系的配套产业集群(见表2-28)。
从物流网点布局来看,日资企业设立物流据点最多的是上海,这与浦东新区的开发有密切关系,号称日本乃至世界最大量级的物流企业、大型综合商社等相继在上海设立物流合资企业,整合利用陆、海、空一体化国际联运,形成两国间的直达运输。住友仓库还于1993年在上海设立独资物流企业“上海住友仓储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首家日本独资物流企业,主要在上海外高桥的仓库开展付税保管业务、进出口报关业务、供应商管理库存业务、物流加工业务等。之后,该公司在上海设立了三个当地法人代表业务,覆盖了日本—中国—第三国之间的国际物流以及中国国内物流等。
目前,日本物流企业在美国、印度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当地法人数都有所增加(见表2-29)。
在政府合作方面,先后四次召开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促进了三国的物流与交通运输方面的合作。
专栏2-11 2012年第四次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在釜山召开
中日韩三国建立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机制六年来,始终围绕“建立无缝物流体系、发展环境友好型物流业、实现物流安全与高效”三大目标,依托12项行动计划,在陆海联运、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发展高效绿色物流方面的合作成绩显著。
会议审议通过《第四届中日韩运输与物流部长会议联合声明》及修改完善后的12项行动计划,为下一步合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
20世纪中叶,日本汽车、电机等制造业就走向海外,并获得成功。而日本物流业以及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远落后于日本的制造业,制造业海外销售额占比是非制造业的6倍(见图2-26)。
未来,日本物流企业将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成为国际物流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