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临床较为常见,病因复杂。可为生理性的,有的为感染性、阻塞性黄疸,或胆红素性脑病。
【主要表现】
1.生理性黄疸 约60%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出生后2~5天,皮肤黏膜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患者一般情况尚好,无其他症状。足月儿黄疸多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黄疸消退较迟,可延至3~4周。
2.感染性黄疸 病毒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或通过产道、脐带感染病菌发生感染性黄疸。出生后1~3周皮肤、黏膜黄疸,可伴有感染中毒表现。
3.阻塞性黄疸 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或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发育畸形,出生后1~2周皮肤黏膜黄疸,进行性加重,尿色加深,大便由浅黄逐渐变白,可有肝大。
4.胆红素脑病 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发展较快,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数日后可出现嗜睡、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张力减低、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尖叫、惊厥,如不及时治疗1/3~1/2患儿死亡,幸存者常出现手足徐动症、智能低下、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治疗与护理】
1.生理性黄疸 一般不需治疗,密切观察即可。
2.感染性黄疸 有肝功损害者,可给予保肝药物治疗,并根据不同感染源给予相应的抗生素,一般每日可用青霉素2.5万~5万U/kg,分2次,静脉滴注;或每日氨苄西林5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
3.阻塞性黄疸 一般先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有胆道闭锁或其他先天性胆道畸形者,如患者情况允许可考虑手术治疗。
4.胆红素脑病 可给予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输入血浆或白蛋白等,并及时纠正缺氧、酸中毒等。
5.护理措施 ①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湿度适宜。②注意保暖,多变换体位,坚持母乳喂养。③如发生新生儿肝炎,应做好床旁隔离,注意医疗用具、食具等的消毒,并及时转院。④光疗的患儿皮肤失水较多,应注意补充,若光源来自一侧应隔2~4小时翻身一次,以使全身皮肤均能接受照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