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泌尿系统,引起肾盂肾炎、膀胱炎或尿道炎。小儿时期感染常不能局限于某一部位,临床上难以准确定位,常不加区别的统称为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60%~80%,其次有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和葡萄球菌。一般为逆行感染,有结石、包茎、泌尿道梗阻及泌尿道畸形者易发病。
【主要表现】
1.病史 部分患者可有结石、包茎、泌尿道梗阻及泌尿道畸形史。
2.症状体征 临床上一般可分为急性泌尿道感染、慢性泌尿道感染。
(1)急性泌尿道感染:病程在6个月以内,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新生儿患者,以全身症状为主,泌尿道症状较少,如发热、吃奶差、呕吐、腹泻等,进一步加重则出现嗜睡、黄疸,甚至惊厥;婴幼儿患者,全身症状可明显,有发热、纳差、精神不振等;局部症状常有尿频、排尿时哭闹,可出现顽固性尿布疹。年长儿患者,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症状明显,可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有时出现遗尿及腹痛等,肾区有叩痛,偶有肉眼血尿。
(2)慢性泌尿道感染:病程超过6个月,多合并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症状轻重不等,可有发热、乏力、贫血、消瘦、生长迟缓、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等。
3.辅助检查 取清洁中段尿常规检查,离心后镜检白细胞>10个/HP,即可怀疑泌尿道感染,可见蛋白尿、血尿。尿液细菌学检查,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05/ml,即可确诊;耻骨上膀胱穿刺获取尿标本培养,发现有细菌生长,即有诊断意义;尿液直接涂片,细菌数超过15个/HP,为有意义菌尿。肾功能测定,慢性肾盂肾炎常有尿浓缩功能受损,晚期肾功能全面受累。
【治疗与护理】
1.抗菌药物 有条件者用药前应做尿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酌情选用。
(1)磺胺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有效,常用复方甲基异唑每日50mg/kg,分2次,口服。
(2)氨苄西林:对球菌及杆菌有效,尿中浓度高,剂量为每日100~200mg/kg,分2~3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3)头孢噻肟钠:对肠杆菌属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剂量为每日50~100mg/kg,分2次,静脉滴注。
(4)头孢曲松钠: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及球菌均有效,剂量为每日30~100mg/kg,分1~2次,静脉滴注。
抗菌药物应用疗程一般为1~2周,病情重者可选用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疗程2~3周。慢性感染者选择有效药物,每晚睡前排空膀胱后口服1次,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
2.外科治疗 对伴有结石、包茎、泌尿道梗阻及泌尿道畸形者,可给予外科手术治疗。
3.对症处理 对发热、头痛、腰痛的患儿,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4.治疗后随访 泌尿道感染易于复发,急性感染者每月复查1次,共3次;慢性感染者每3~6个月复查1次,持续2年。
5.护理措施 ①尽量多饮水,勤排尿。②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③观察尿频、尿急、尿痛有无好转,同时注意有否腰痛及体温状况。④勤换内裤,保持外阴部清洁。⑤避免劳累,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