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
1.流行病学 夏秋季节,病前常有患者接触史或不洁饮食史。
2.症状体征 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
(1)急性菌痢:起病较急,寒战、发热、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次至数10次,始为稀便,后转变为黏液脓血便。检查可有左下腹压痛,肠鸣音亢进。病程1周左右。
(2)中毒型菌痢: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小儿易出现惊厥、昏迷,伴有四肢发冷、皮肤黏膜发绀。肠道症状轻微或缺如。检查脉搏细弱甚至触不到,可有血压下降等休克体征。严重者出现呼吸节律不整、呼吸衰竭。直肠指诊抠挖粪便肉眼或镜检可有异常发现。
(3)慢性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称为慢性菌痢。主要症状为大便有黏液及脓血,多伴有营养不良及贫血。
3.辅助检查 化验血白细胞计数(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粪便检查呈黏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找到巨噬细胞可以确诊。
【治疗与护理】
1.急性菌痢的治疗 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静脉输液:进食进水不足者,或脱水者可静脉补液。
(2)抗生素:一般说来喹诺酮类疗效较好,可选用吡哌酸1~2g/日,分2~4次,口服,7~10日为1个疗程;或氧氟沙星0.1~0.3g/次,3次/日,口服,7~10日为1个疗程。
(3)对症处理:发热体温较高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腹痛明显者,可给予阿托品、颠茄合剂等解痉药物。中毒症状明显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2.中毒型菌痢的治疗 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抗生素:同急性菌痢。
(2)对症处理:如有高热、抽搐,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必要时亦可采用亚冬眠疗法;反复抽搐者,可给予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钠等,交替应用。脉快、血压降低、有休克存在者,酌情应用抗休克药物治疗,如静脉补液、升压、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有酸中毒者,可加用5%碳酸氢钠3~5ml/kg,静脉滴注。出现循环、呼吸衰竭者,给予强心、兴奋呼吸药物治疗。
3.慢性菌痢的治疗 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联合应用两种不同类型抗生素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长,重复1~3个疗程。
(2)中药治疗:可酌情选用中成药,如附子理中丸、乌梅丸、补中益气丸等,用于慢性痢疾。
4.护理措施 ①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②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③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手触摸可疑污染物品后,一定要用肥皂流水将手洗干净。④注意腹部保暖,禁行冷水浴,对痉挛性腹痛可给予阿托品及腹部热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