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为古老的人际关系

最为古老的人际关系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患关系成了人类社会中最为古老的人际关系。所以最初的医学和医疗活动,往往是与宗教活动和神灵崇拜联系在一起的。由最初的医师主动患者被动,到医师指导下医患合作去战胜疾病,再到在医师帮助下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疾病的过程。但是,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必定还有它区别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先从一般人际关系的考察开始来研究医患关系。

医患间的人际交往,首先是一种社会人的人际交往。医患双方都是自己社会角色的扮演者,医患关系因而首先是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且是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研究者对什么是人际关系有如下的概括:“人际关系是人们依赖一定的媒介,通过个性交往而形成的思想、物质与情感的关系,人际关系是人类的社会关系直接的、具体的、现实的反映”。而医患关系它一方面由于有作为一般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的特点,于是便有了由一般人际关系的衍生出来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法律关系等关系;另一方面又有由于医疗活动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一些特点,比如从有医师职业的出现开始,便有了医师和患者的客观关系——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成了人类社会中最为古老的人际关系。在早期的医疗活动中,由于医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医疗对许多疾病还难以有效防治;人们对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的发展—疾病的危害—疾病的诊断治疗都没有很好的认识和了解。因而对于专门从事治疗疾病的医师和医学,便充满着神秘感和敬畏心。所以最初的医学和医疗活动,往往是与宗教活动和神灵崇拜联系在一起的。医师往往就是生命的“支配者”和“主宰者”。他们往往又有从事宗教活动的方士、巫师的身份。于是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心中,医者便有着半人半神的神秘。所以对于从事医疗救治的医师们来说,他们也要求自己“常怀恻隐之心”,并且提出“心不近佛,不可为医”的“近佛”的要求。因而在医疗活动中,患者“求医”,医师“施治”成为一种当然的模式,这里的“求”与“施”确实反映着医患双方地位的不平等。这是在一个长时期内都是客观存在的差距。这就是早期的医患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医疗科学、医疗实践的发展和进步,医患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人们总结医患关系发展中的这些特点,并且把它概括为医患关系的几种模式:1968年美国学者萨斯和荷伦德在《内科学成就》发表的“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一文中把医患关系分为3种基本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这3种关系模式概括的是医疗活动过程中医方和患方的关系状态、医患关系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条件下医患关系各方的要求。3种关系类型反映着医患关系发展和前进的过程。由最初的医师主动患者被动,到医师指导下医患合作去战胜疾病,再到在医师帮助下患者积极参与治疗疾病的过程。这3种模式虽然是医患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的总结和概括,但是在当今的医疗活动中依然都是存在的。只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侧重。有时,可能是主动被动型,有时又可能是指导合作型,有时又会是共同参与型。甚至在一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最初是主动被动型,后来又演变成为指导合作型。但是,医患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必定还有它区别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先从一般人际关系的考察开始来研究医患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