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美包括语言内容美与语言形式美两方面。语言内容美主要体现在伦理道德美,如和气、文雅、谦逊、礼貌、诚恳、真实等。语言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语言规范美与语言表达艺术美,如准确、鲜明、生动、逻辑性强,幽默感,色彩丰富,富于节奏等。
(一)语言内容美的原则与要求
1.诚信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语言应用的基本要求。要求护士实事求是,客观描述,不弄虚作假;要信守承诺,为病人保密;护士应在认真评估病人的情况后,有的放矢的与病人交谈,语言亲切,态度诚恳。
2.安全 护患交谈是以维护病人的利益为中心,以围绕减轻疾病、促进健康的话题为主,忌讳交谈中涉及病人隐私。在有关疾病与健康的话题中,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问题要慎言,应注意选择说话的场合、时机、把握言谈的委婉程度,避免引起病人的猜疑。
3.有效 语言的作用是传达语义,护士语言还兼有治疗作用,如通过交谈获得有关病人健康状态、健康问题的信息,给病人提供相关的治疗护理知识,表达对病人的关爱,释放其不良情绪。所以,话题要有针对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话题,避免大话、套话;语言要有科学性,使用科学严谨、有根据的语言;内容要有可操作性,内容具体,避免空话、不切实际的话。
4.礼貌 礼貌是以维护听者的自尊心为目的的。它包括:态度礼貌、举止礼貌、语句礼貌。态度礼貌是态度热情、亲切、谦和、友好,尽量表示出同情和理解。举止礼貌指正确运用态势语,杜绝不礼貌的表情举止。语句礼貌即使用恰当的称呼,礼貌谦和的语言。
(二)语言形式美的原则与要求
1.规范 是对语言的最基本要求,言语交际的成功有赖于正确规范的话语。
(1)语音标准:护士在语言交际中应以普通话为标准语音,同时适当掌握一些当地方言,当病人听不懂普通话时,可用方言,能减少交谈中的障碍。交谈时口齿要清楚、发音要准确,避免含混不清。
(2)词语规范:要准确的传达语义,护士讲话尽量要口语化、通俗化,以免病人听不懂医学术语而不安和误解。除了正确选词以外,须注意以下问题。①说完整句子,如当液体输完时不要说“某某完了”而要说“某某液体输完了”;②少用缩略语、省略句,如不要说“某某,明天要做冠造…”而要说“某某,明天要做冠状动脉造影…”;③尽量避免同音异义的词语的使用,如“明天早上要禁食”,“禁”和“进”同音,很容易引起歧义;④慎用流行词汇,如网络语言“酱紫”“稀饭”。
(3)语法正确:语言要符合语法要求,错句、病句容易引起语意的逻辑偏差。表述要有系统性,层次清楚,中心明确,一段话尽量围绕一个话题展开,避免漫无边际游离主题,突然把话题岔开,转移话题应有所提示。用语要尽量简洁,即在话语的意义明确结构完整的情况下,用最经济的词语充分表达我们的意图,少用长句,减少修饰,避免拖沓冗长。
(4)语体恰当:语体是为了适应不同语境中的不同交际需要所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特点的语言类型。语体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护患交流中口头语体是最常用的语体。口头语体又分为三种形式,家常口语,通俗平易、诙谐风趣;正式口语,即普通话,通俗活泼、严谨准确;典雅口语,庄重严谨,基本按照书面语言进行。对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应使用正式口头语体,对没受过多少教育的病人,应使用家常口头语体,甚至方言土语;而对儿童,则应尽量选用有趣味、动态的语言;汇报病情时则宜用典雅口语。
2.艺术 说话是一种艺术。护理语言的艺术美是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技巧,在不同的语境下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庄严或幽默,直言或含蓄来实现的,体现在双方情感交流的融洽和和谐上。语言艺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生活中摸索,通过日积月累而获得。
(1)庄严:是言谈举止不随便,神情气氛令人尊敬,态度认真。在气氛严肃或悲伤的场合,以及与病人谈及其不合理的要求和不严肃的言行时,应严肃对待,言词庄重,以保持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护士自身的尊严。但用词要慎重确切,语句结构要严密,避免使用命令的口气和斥责的语言。庄严产生距离感,所以庄严的运用要适当。一般情况下,与病人交流多使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开导病人,使病人能够倾心交谈,说出心中的忧愁。
(2)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示问题提出批评。有人说幽默是以令人发笑的方式作出的批评,它适用于化解尴尬局面,在交际者被批评、指责、劝诫、被拒绝时,可以照顾到双方的面子,增添情趣,化解矛盾。但是在严肃、庄重、悲伤的气氛中不要使用。常用的形式有:超常类比,即把两个相距甚远、没有明显相似性的事物或现象拉到一起,而最终形成的相似之处也带有很强的主观人为色彩;出人意料,即结尾出人意料;违反逻辑,即通过逻辑上的矛盾、乖谬使人在心理上有一个大的跨越和落差。
(3)直言:是坦诚地把此时此地的感受传达给对方,易于拉近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言辞简洁明快,陈述事理直截了当,使信息流通高效,是我们最常用的语言方式。适用于各种情况下需要明确传达语义而不涉及对听者不利的内容时。但要避免不分对象、不研究心态、口不择言地说,更不能借直言来不讲方式的批评、惩罚别人。直言别人的缺点和错误会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矛盾激化。
(4)含蓄:就是不在话语中把想要表达的意思全都讲清楚或借彼言此,留下意会的余地和想像的空间,使听者经过思考而顿悟,易被对方接受,避免矛盾激化。适用于人际交往中意见不同或批评指责别人的过失时。表达方式很多,如巧用语气词改变语气,将命令改为商量;改变措辞,将对别人不利的具贬损意味和负面情绪的词汇,改为中性词或其他易于理解的代用词;使用双关、比喻等修辞手法;用语言或态势语暗示等。含蓄因委婉而易于接受,但不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如儿童及理解能力差的人,会理解困难;需要明确传达语义时,含蓄会使语义模糊不清。
3.生动 “三分诗,七分读”,语言要表达生动声音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一句话的语调高低、语速快慢、音量大小、读音轻重、停顿长短都能传达讲话人的情绪,起到辅助和促进沟通的作用。语调、语气、语速、音量、停顿、重音又叫做副语言。
(1)语调:语调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通常分为四种类型:①升调,声调先低后高,语气上扬,表示兴奋、热情的情绪和疑问、和语意未完;②降调,声调先高后低,表示肯定、话语结束;③曲折调,语调的开头和结尾都比较低,中间升高,表达复杂的情绪或语带双关;④平直调,声调平稳,没有明显的起伏变化,适于庄重、平静的表达语意,也用来表示哀伤、冷淡和厌恶的情绪。正确运用语调的变化,可以感染病人的心境,传递良好的情绪。运用语调时要注意,语调升高时要轻而柔,激动时要有控制;降低时要静而清,不能衰而浊;语调平直时平缓中含深情,不过分消沉。
(2)语气:语气是说话的气势,说话时流露出的感情色彩,从语调和语气词表现出来。①护士和病人的语言交往中要多用商量语气,在句子的末尾加“吧”“好吧”“好吗”;②注意语气的年龄特点:对儿童、青少年说话,应是爱抚的语气,使儿童与青少年感到亲切与温暖;对老年人说话,应是尊重的语气,使老年人感到尊敬与宽慰;同辈人之间说话,应是诚挚的语气,使对方感到诚恳与平等;③应注意戒除反问语气和命令语气。
(3)语速:语速是指说话的快慢。说话的速度太快会增加紧张和焦虑的气氛,发音和咬字不清,易出现语意传达错误,同时会让人感到说话者不耐烦、欠缺诚意;语速太慢,又让人感到说话者情绪低沉,精神不振,传递不良情绪,令听者失去兴趣。适宜的说话速度,应控制在每秒钟4~4.5字。但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语境,语速相应有所不同。如对于情绪紧张、激动的病人不妨将说话的速度减慢,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对于缺乏自信心、老人、反应迟钝的人适当放慢语速,使其听清楚。而与性急的病人交流语速可稍快以免病人着急。
(4)停顿:停顿是说话时语音上的间歇,可以放慢语速。恰当的停顿能用暂时的声音空白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加强说话的重要性和感染力,让听者在停顿的间隙进行消化、思考、回味,引起共鸣。一般说话的停顿可以分成两类。逻辑停顿、感情停顿。逻辑停顿也称自然停顿,受语言逻辑约制,停顿应自然、合理、适当,符合平时语言习惯。感情停顿,不受语言逻辑约束,完全是基于讲者本身情感心态的需要而停顿,停顿的长短依照情感的支配。
(5)音量:音量的大小以听者听得清晰和舒服为适合,近距离过分大声的交谈,会给人以没有礼貌、目中无人和神经质的印象;声量微弱,听不清楚,会让人怀疑讲话者的自信心和语言的可信性,进而产生各种假设和猜想,引起误解、曲解。当然,对一些特定的病人、特定的环境,讲话的音量应有调整。如对老人、听力差的病人,或在嘈杂的环境下,音量宜稍大;在环境很安静如监护室和夜间时,或对易激惹的病人,音量宜小;习惯大声说话的人,与其交谈音量小不会引起他的注意,习惯小声说话的人,与其交谈音量大会引起他的焦虑。
(6)重音:重音是指通过“强调声音”来突出意义,使语句中的一个个音节具有轻重强弱的不同,一般和重点之分,平淡和强调之别。一般情况下人们把起传情达意作用的字、词或含有特殊意义的部分读得重一些,重音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义就有所不同。加强重音的方法有下列途径:①拖长音节,把要强调语句的字音拖长,用来启发思考、表达较深挚的感情;②重音轻读,把要强调的字词减弱音势,常用于需要忌讳的词。表现深沉凝重、含蓄内向的细腻感情;③一字一顿,把要强调的字词前后,都做停顿,表现深切、沉重的心情;④加强音量,把要强调的字句读得重一些和响亮一些,表达明朗的态度、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