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病因(如严重眼外伤或眼球手术失败、伴严重疼痛的绝对期青光眼、局限眼内的恶性肿瘤、严重炎症或感染后眼球萎缩等)导致的眼球摘除或眼内容剜除术,对患者容貌影响很大。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眼窝畸形、眼睑内翻。对于先天性无眼球、眼球畸形或儿童时期摘除眼球的患者,不仅影响外观,还对眼眶骨性结构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故眼窝成形术和义眼台植入术具有美容和治疗双重意义。
自Mules(1885)开展眼内容剜出术,Frost(1886)报告眼球摘除术以来,学者们一直寻求理想的眶内植入物材料,寻求理想的替代眼球的植入物-义眼台。在义眼台应用过程中,人们试图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是降低义眼台的排斥率,其次是提高义眼的活动度。由于玻璃、硅胶等人工材料生物相容性差、排斥率高,以及人体的脂肪、骨骼取材受限,并具有一定的吸收率,塑形不佳等缺点,在近100年的时间里,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Perry(1985年)首先将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台(HA)应用于眼科整形手术,由于其表面结构、摩擦系数、比重、导热性与绝对强度等方面与人体的松质骨十分相似,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抗原性,纤维结缔组织可长入内联孔,不引起明显的异物排斥反应。并且义眼台植入眶内达到血管化后,可进行钻孔插入栓钉,使义眼台与义眼片组成一体化的联动体,大大提高了义眼的活动度。具有较少的植入物排斥、脱出和感染等优点,使多孔羟基磷灰石近年来作为较理想的眼球替代物受到临床重视。目前已有多种国产HA广泛应用于各种需眶内植入的患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