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标引不恰当
一般情况下,在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数据、观点或理论依据时,需标引参考文献。但有些论文在描述自己研究的结果或结论时,也标引参考文献。例如,某论文结果部分提到“护理部在突发事件中积极协调和组织,保证了成功救护,无一例因贻误治疗而出现死亡或并发症[5]”,此处报告的是自己的研究结果,却不恰当地标引了文献,让读者迷惑描述的是该研究结果,还是别人的结果。
(二)不必要的文献标引
有些论文在描述方法学的内容时,标引“医学统计学”等方面的文献。例如,“问卷内容效度经5名护理专家进行评定,并咨询1名统计学专家[2]”;“采集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t检验[3]”,此处的文献标引不太必要。也有些论文标引的内容并无实质性观点,只是转抄了某句话,此时也不必标引文献。
(三)文献引用不准确
有些论文引用文献时断章取义,或由于多次间接引用,歪曲了文献的原义。例如,原文献内容是“老人院老人抑郁发生率为16.7%”,但某作者却引用为“***的研究也显示,住院老人的抑郁发生率为16.7%[2]”;再如,某作者在论述肾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时,却引用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数据。
(四)文献引用不充分
有些论文引用了他人的数据或观点时,不标引文献,或标引的文献量不充分,却由此下结论。例如,某论文提到“大量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患者不依从性普遍存在[3]”,只引用了一篇个案论文“1例……的护理”。显然,该文献引用不充分,一篇个案论文无法代表“大量研究”的结果。
(五)引用过时文献
有些论文参考文献偏于陈旧,缺乏新文献。更不妥的是,有些论文在标引旧文献的基础上,却得出“最新研究显示……”这样的结论。由于很多论文在撰写→投稿→审修→发表过程中,历时较长,使一些在当时较新的文献逐渐变成过时文献,不断有新文献出现。因此,作者在每次投稿或审修时,应及时更换新文献。
(六)文献内容前后不一致
有些论文正文中标引的文献序号与后面列出的参考文献内容不一致。常见问题有:①正文中标引了某篇文献,在后面的列表中却找不到;②列出的某篇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未见标引;③标引的参考文献在内容上前后不一致。例如,正文中标引了“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3]”,而列出的参考文献却是手术室护士的睡眠状况。
(七)文献著录格式不规范
在第二章介绍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有些论文存在格式不规范的问题。尤其是英文作者的名字。原则上,英文作者的姓写全称,名字缩写,但有些论文将作者的姓和名混淆,有时姓和名均写全称,有时将姓和名颠倒使用。例如,“Peter”、“Jane”等一般是名字,应缩写,但有些论文中将其当作姓,写全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