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规划的背景

职业规划的背景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为这些青年教师做出职业规划,帮助提升科研能力。所谓职业发展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设计和安排,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所在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按照学校的发展导向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有关大学教师由于备受工作压力而倦怠或离职等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年对武汉市高校教师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所受的压力显著增大,其中助教和讲师的压力感受高于教授、副教授。

一、社会期望值较高

1.在科教兴国、知识就是力量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是高校的新生力量,也是今后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和成长给予了更多的期望和关注。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教学形式和方法。这些要求增加了青年教师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

2.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充斥着功利思想,高校被有些人称为最后一块净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教师的期望值。但过高的期望会使青年教师通过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来维持社会所期待的形象。长期的自我压抑,必定会出现心理疲劳与衰竭。

二、学校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忽视

1.青年教师工作量偏大,负荷较重。在很多高校,教授或资深教师主要致力于科研工作,教学任务主要由青年教师承担,一周十几、二十节课的教学量是很平常的事情。另外,由于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为了超前于学生,青年教师不得不占用大量休息时间去充电。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关心和引导,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做出实质性的帮助。

2.资历浅,科研难。许多青年教师还处于科研的探索期,由于其年龄、知识、阅历、经验的限制大多只能靠自己摸索,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而科研又直接与职称的晋升和工资挂钩,这样的压力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劳和畏难情绪,从而厌倦工作。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为这些青年教师做出职业规划,帮助提升科研能力。

三、教师个人方面原因

1.性格方面的原因。人们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很大程度上由性格决定。一些青年教师有着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与自尊需要,但却缺乏相应的自我认知能力,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也有些青年教师比较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自卑感强,不善于与人交往,存在社交障碍。

2.专业技能的缺乏。现在的大学青年教师,多是刚毕业的研究生,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成就动机强、专业基础厚实、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最近几年很多高校的发展目标有所调整,国际化趋势增强,对教师的要求提高,加之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侧重科研能力的提升,很少有高校会对研究生提供严格系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综上所述,各种原因使得刚刚进入高校的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了解不多,存在着角色适应困难、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现象。有研究表明,在个人教学效能感因子上,41岁以上的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显著高于40岁及以下的高职教师(张婷等,2011)。这是年轻教师缺乏教学信心的实证数据,说明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困惑。而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来解决。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来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是解决职业倦怠的主要方法。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职业已经基本确定,但他们仍处于职业的不稳定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身的性格、价值观、优势和劣势,获取外部环境中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订实施计划,实现职业理想,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健康地成长,也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所谓职业发展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简称,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设计和安排,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职业规划通常需要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和内外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个体的事业发展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或岗位,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行动的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项目和措施做出合理的安排。高校教师的职业规划因此就包含了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将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所在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按照学校的发展导向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实施职业发展规划,从教师和学校两个方面来看,都具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