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用工的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与企业用工的背景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者们认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企业岗位专业水平提高、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民工培训可以提升企业劳动者素质、体现社会公平、解决人才枯竭等问题。赵本涛、肖泽群认为,对农民工开展培训是必要和紧迫的,三个现实原因有: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学者们认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产业优化升级、企业岗位专业水平提高、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开展农民工培训可以提升企业劳动者素质、体现社会公平、解决人才枯竭等问题。

刘立宏(2004)依据劳动者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的关系,认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大大促进其创造社会财富的速度,进而提出,要解决社会、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提出越来越高素质要求与农民工自身素质低下的尖锐矛盾,需要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

曾青云、崔铭香(2005)指出,在培养新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的现实背景下,导致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相比,不具备职业技能等竞争优势,并指出让农民工接受职业培训是必要的,可以改善工作质量,降低损耗,如降低产品的不合格率、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蔡昉(2005)认为,“民工荒”标志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发生转变,开始从“无限供给”变为“有限剩余”,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会时常出现。农民工教育培训一方面可以缩短农村外来劳动力与城市本土职工在人力资本水平上的差距,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赵本涛、肖泽群(2004)认为,对农民工开展培训是必要和紧迫的,三个现实原因有: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尚娜娜(2011)把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放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不断革新升级,对产业工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只有通过培训不断掌握适应现代产业生产的新技术,才能成为合格的产业工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