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淹溺与触电

淹溺与触电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同时还会出现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蛋白血症。2.海水淹溺 由于体液从血管内进入肺泡,可出现血液浓缩、血容量降低、低蛋白血症、高钠血症、高钙血症、高镁血症。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又称急性热致疾患。

淹溺(drowning)是指人淹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并处于临床死亡状态。

触电是指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通过人体,引起组织不同程度损伤或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一、中  暑

(一)中暑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中暑的发病原因包括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不足和热适应能力下降的因素。

2.中暑机制 当外界环境温度增高时,机体大量出汗,引起失水、失盐。若机体以失盐为主或单纯补水,导致血钠降低,易发生热痉挛;大量液体丧失会导致失水、血液浓缩、血容量不足,若同时发生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则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当外界环境增高,机体散热绝对或相对不足,汗腺疲劳,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致体温急剧增高,产生严重的生理和生化异常而发生热射病。

(二)病情评估

1.收集资料 询问有无在高热环境中长时间工作而未补充水分等病因存在。

2.临床表现 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又可以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劳动工作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略升高。

(2)轻度中暑:除具有先兆中暑症状外,同时兼有面色潮红、胸闷,或体温在38℃以上,或出现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多汗、脉细速、血压下降。

(3)热痉挛: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挛性、对称性和阵发性疼痛。

(4)热衰竭:表现为疲乏、眩晕、恶心、呕吐,心动过速、低血压,呼吸增快、多汗。

(5)热射病: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临床表现,直肠温度可超过41℃,甚至高达43℃。

(三)中暑现场急救

1.改变环境 迅速将病人搬离高热环境,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

2.降温 轻症病人可用冷水反复擦拭全身,饮用含盐冰水或饮料,直至体温低于38℃。体温持续在38.5℃以上者可口服解热药物。

(四)医院内救护

1.降温 通常应在1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左右,降温措施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包括①环境降温:将病人安置在20~25℃房间内;②体表降温:可采用头部降温、冰水或乙醇擦浴、4℃冰水浴;③体内降温:对于重度中暑者采取4~10℃糖盐水静脉输液、经股动脉向心性注入、灌肠或注入胃内。药物降温必须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重症病人可使用氯丙嗪、地塞米松、人工冬眠药物。

2.对症处理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防治急性肾衰竭、脑水肿、感染、DIC等并发症。

(五)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降温效果;做好并发症的监测。

2.保持有效降温。

3.对症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口腔护理;皮肤护理;惊厥的护理;加强营养,保证生理需求。

二、淹  溺

根据发生水域不同,淹溺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又可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

(一)发病机制

1.淡水淹溺 当人体大量吸入淡水后,血容量剧增引起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红细胞破裂,钾离子和血红蛋白进入血浆,造成高钾血症和血红蛋白血症。同时还会出现低钠血症、低氯血症和低蛋白血症。

2.海水淹溺 由于体液从血管内进入肺泡,可出现血液浓缩、血容量降低、低蛋白血症、高钠血症、高钙血症、高镁血症。

(二)病情评估

1.有淹溺史 了解淹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水源性质。

2.临床表现 淹溺病人表现为神志丧失、呼吸停止及大动脉搏动消失、处于临床死亡状态。

(1)症状:头痛或视觉障碍、剧烈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海水淹溺者口渴明显。

(2)体征:皮肤发绀、口鼻充满泡沫和泥污,常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三)现场急救

1.迅速将淹溺者救出水面。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运用膝顶法、肩顶法、抱腹法迅速倒出淹溺者呼吸道和胃内积水。

4.心跳、呼吸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5.迅速转送医院,途中不中断救护。

(四)医院内救护

1.注意保暖。

2.维持呼吸功能。

3.维持循环功能。

4.纠正低血容量。

5.防治脑水肿。

6.防治肺部感染。

7.防治急性肾衰竭。

8.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五)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输液护理,淡水淹溺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海水淹溺者切忌输入生理盐水。3.及时复温。

4.做好心理护理。

三、触  电

(一)影响触电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

1.电流类型 交流电低频对人体的危害比高频大;通常情况下,交流电较直流电危险。但当电压过高时,直流电更危险。

2.电流强度 电流强度是决定人体组织损伤程度的因素之一。

3.电压高低 电压越高,产生电流就越大,对人体的损害也越重。

4.电阻大小 电阻越小,通过的电流越大,组织损害越严重。

5.电流通过途径 凡电流流经心脏、脑干或脊髓者,均可导致严重后果。

6.电流接触时间 电流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接触电流的时间成正比。

(二)病情评估

1.触电史 了解触电经过,包括时间、地点、电源情况。

2.临床表现

(1)轻者仅有瞬间感觉异常,全身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等,重者常发生意识丧失,心脏、呼吸骤停,如复苏不及时可致死亡,部分病例有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损害,心电图出现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和非特异性ST段降低。

(2)低压电局部伤口较小,高压电的损伤常见于电流进出部位,组织解剖结构清楚。

(三)现场急救

1.迅速脱离电源 根据触电现场情况,采用关闭电闸、挑开电线、切断电源等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2.轻型触电者 就地观察及休息1~2h。

3.重型触电者 就地进行心、肺复苏,并迅速转送医院,途中不中断抢救。

(四)医院内救护

1.维持有效呼吸,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

2.心电监护和纠正心律失常。

3.创面处理。

4.筋膜松解术和截肢。

5.预防感染。

6.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7.防治肺水肿和急性肾衰竭。

(五)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合并伤的护理。

3.加强基础护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